11.28 菸民:為什麼拍胸片、CT未見異常,醫生卻說我得了慢阻肺?

全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全國慢阻肺總患病人數為9990萬,20歲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則達13.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過27%。年齡越高,慢阻肺患病率越高,且男性患者數為女性的2.2倍,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因此也被人們稱之為“沉默的殺手”。

在近日舉辦的“慢阻肺”科普宣傳中,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科學主任蔡紹曦教授介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俗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是一種常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如何讓沉默的殺手不再沉默?我們應提高對疾病認知、提高肺功能檢查的篩查率,最終實現慢阻肺早診早治。

烟民:为什么拍胸片、CT未见异常,医生却说我得了慢阻肺?

相比胸片、CT,肺功能檢查才是“金標準”

慢阻肺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蔡紹曦主任指出,慢阻肺致殘及致死率高,隨著疾病進展,最終可導致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給社會、政府和個人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但如果對高危險人群,尤其是長年抽菸者進行戒菸干預,重視肺功能早期篩查,做到早診早治早阻斷;重視確診的慢阻肺疾病的長期規範治療和管理,定期監測和評估,定期複診,注重日常管理,減少和避免慢阻肺急性加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減少或避免因慢阻肺致殘或致死,並達到慢阻肺“長期緩解”,以“終結”慢阻肺帶來的惡果。

“實際上,臨床上可以遇到很多的患者,拍胸片、CT均沒有問題,但最後診斷為慢阻肺時,很多患者病情已經進展到中晚期,甚至呼吸衰竭。”蔡紹曦介紹,呼吸道疾病最常見的症狀主要包括咳嗽、咳痰、胸悶及氣短。如出現這些症狀呈現慢性反覆的過程,病人首先想到的是拍片檢查,當拍片顯示未見明顯異常,患者一般認為無大礙,而病人對疾病知識的缺乏及對呼吸困難的感知能力下降是慢阻肺不易識別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趙海金主任醫師也指出,慢阻肺屬於功能性疾病,像是一把藏在身體裡的“慢刀子”,其病程呈進行性發展,早期往往不容易被識別,有些患者肺活量可能已經明顯下降,但拍胸片等檢查看不出肺有什麼異樣。

趙海金強調,肺功能檢查是慢阻肺早期診斷所必須的也是最為重要的檢查項目。如有下列慢阻肺危險因素,應進行肺功能檢查:

烟民:为什么拍胸片、CT未见异常,医生却说我得了慢阻肺?

1、長期吸菸者(包括目前吸菸和曾吸菸史≧10包年);

2、長期接觸(或暴露)職業粉塵者;

3、長期暴露於生物燃料、煙霧者;

4、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胸悶或呼吸困難等症狀者;

5、年齡≧40歲(流行病學調查顯示40歲以上慢阻肺流行率13.7%,60歲以上為27%)。

慢阻肺患者要預防病情急性加重

對於,已經患慢阻肺的人而言,趙海金提醒,慢阻肺急性加重會導致肺功能進行性下降、病死率和病殘率升高,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如何有效預防慢阻肺急性加重呢?

南方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趙海金指出,首先要判斷自己是否屬於發作的高危人群。大量臨床研究證實,每年≥ 2 次急性加重或≥ 1次因急性加重住院的患者是慢阻肺急性加重高風險對象。他表示,臨床觀察發現,急性加重很容易漏診,研究證實有約50%的急性加重並未被報告。因此對於高危慢阻肺,如有氣促、喘息、胸悶加重、咳嗽加劇、發熱、痰量增加、痰液顏色或黏度改變等症狀在短時間內加重,必須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慢阻肺大發作帶來的不良後果。

除此之外,趙海金提醒,還應重視引起慢阻肺加重的誘發因素。“臨床最常見的誘發因素是呼吸道感染和煙霧刺激,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病毒和細菌感染。”怎麼樣預防呼吸道感染呢?趙海金指出,首先慢阻肺病人平常需加強有氧鍛鍊,加強營養,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增強體質。其次每年秋冬季節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通過疫苗的接種來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幾率,從而預防慢阻肺的急性加重。慢阻肺患者儘量遠離汙染空氣區,尤其是工業或交通汙染嚴重地區。再次,慢阻肺患者必須戒菸且遠離二手菸。他表示,臨床很多患者病情已經很危重,仍然難以割捨香菸,這類患者出加強健康引導外,可以通過戒菸藥物來幫助。

同時,趙海金強調,慢阻肺患者需要規範治療,定期監測和評估。他指出,大量臨床研究證實,現有治療藥物如吸入支氣管擴張劑、聯合吸入糖皮質激素可以顯著改善病人肺活量,提高生活質量,預防慢阻肺急性加重。尤其對於具有反覆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患者,臨床醫生及病人更應當引起足夠地重視,必須加強出院的長期管理及康復訓練。

【記者】李劼

【作者】 李劼

【來源】 健康生活圈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