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现代著名诗人汪国真与通渭

20世纪90年代,汪国真以清新、自然,优美的诗风创下了中国新诗、史诗发行的最高纪录,曾两度蝉联中国读书界推举的“最爱的诗人”桂冠。

现代著名诗人汪国真与通渭

  2003年秋季,汪国真曾连续两次来通渭采风,有缘相聚。

  汪老师的人与诗一样,没有玄虚,没有做作。我开玩笑说,与贾平凹老师合影,觉得自己长相还算凑合,与汪国真老师照相,则觉得自己丑得一塌糊涂。毫不夸张地说,汪国真老师可真是神采奕奕,光彩照人。与长我10岁的他相比,倒像是我比他大10岁。貌随心移,汪国真先生的清俊和潇洒,一定是得益于他对生活的热忱和对艺术的感悟。

  在通渭召开的第一次座谈会上,得知汪国真曾为200首唐诗谱曲,县上领导立即请他为通渭谱一首曲子,歌名就引用贾平凹的《通渭人家》。国真一听非常高兴,慨然应允,且答应为通渭温泉写一“中国神泉”,用于刻制匾牌。

  机会难得,一位文学爱好者请先生为其作品集题书名。先生认真地问:“书名写什么?”“《远山》。”先生思虑良久,神情庄重犹如遥望远山,而后欣然命笔。

现代著名诗人汪国真与通渭

  听说来了位诗人、书画家,许多慕名而来的朋友挤满了招待所大厅和楼梯过道,签名的、合影的、求字求画的,还有几个爱好者将自己谱的曲子拿来让老师修改,一时忙得不可开交。国真都有条不紊地应承着,一直到了子夜,仍然谦和如初。

  2003年10月的一天,我陪国真到城内的“西部美术馆”、“砚耕轩”、“塬上人”、“荣宝阁”几处画廊参观,边走边看,国真对通渭书画家创作的真草隶篆四扇屏和手卷赞不绝口。在旅游局的同志提议下,“荣宝阁”的专业画师陈效平精心挑选了一幅自己创作的梅兰菊竹四扇屏赠给了汪老师,国真高兴地说:“平凹老师在《通渭人家》中讲,‘字好内容好通渭好’,其实还应该加上通渭人好,通渭人家好。”紧接着我们一行来到距县城不远的中林山,时值仲秋,正是看秋色的好季节,这里遍野都是人工栽植的乔灌混交林。经霜的杏、柳、榆杨,加上高高低低的灌木丛,各式各样的叶子在阳光的映照下,有的红如火,有的黄如金……五颜六色,绚烂多姿,与绵延苍茫的大山相对,一派壮观。

  攀上山顶,站在“李白纪念馆”前,遥望海洋一般的群山,国真先生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他为唐诗所谱的古曲,其寄情山水,酷爱大自然的艺术家情怀深深地感染了同行的每一位朋友。

  又是一年春风起,适逢国真先生托朋友送来两本亲自签名的作品集,仔细研读,倍感亲切。不禁再忆国真先生对西部文化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