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曾國藩家書“多將軍於十四夜攻克廬州”多將軍指誰?

狂野炫酷吊炸天


這裡說的多將軍,不是多個將軍,是說的多隆阿將軍。

多隆阿,名字聽起來像滿人,其實是達斡爾族,滿洲正白旗,是咸豐、同治年間的名將,擅長指揮騎兵,和鮑超齊名,人稱多龍鮑虎 。

多隆阿從咸豐三年起先後與太平軍,捻軍、回軍等作戰,大小上百仗,歷戰豫、晉、直、魯、鄂、贛、皖、陝八省。多隆阿打仗勝多敗少,是八旗中少有的能打勝仗的將軍,戰功赫赫。

多隆阿作戰勇猛,每戰爭先,衝鋒在前。

還還很會運用智,精通兵法。

下面舉例說明一下,1860年夏,太平天國為解救安慶危局,發動第二次西征,分兵五路,夾江西上。其中陳玉成帶兵數萬,到達桐城西南,試圖解救安慶。

多隆阿和湘軍名將李續宜商議決定,對陳玉成部南北夾擊。

多隆阿把部隊分成左中右三路,每路選精兵打頭陣,留下兩個營在後策應,還派騎兵包抄太平軍,經過激戰,打退了太平軍。


多隆阿平定陝甘回亂第一次高潮,使得回軍退入甘肅。這是他一生裡最大功績。大荔縣許多地方都有多公祠,有民間歌謠歌頌多隆阿的功績。


1862年年,陝西回民起事,多隆阿於到陝西剿匪。攻克重要據點羌白鎮和王閣村,殺死叛軍一萬七、八千人。陝西回軍被迫向甘肅撤退。

1864年,多隆在平定回民叛亂中,中流彈死去。


多隆阿早期的軍旅生涯主要是鎮壓農民起義。

後期鎮壓回民叛軍,為中國領土完整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


陳健4396


曾國藩這封家書,寫的是清軍攻克廬州的太平天國軍隊,收復廬州之事。

同治元年,即1862年,多隆阿與袁甲逼攻廬州城,與陳玉成部太平軍激戰三個月,最後於5月13日佔領廬州。14日夜,掃清城內殘餘太平軍。

這裡的多將軍,就是指晚清名將多隆阿。


曾國藩為何會在家書中,將一次收復失地,寫的鄭重其事呢?

因為廬州之戰,是安慶之戰後,極具意義的一場戰事。

  • 一、俘獲大將。

攻克廬州後不久,太平天國的中流砥柱英王陳玉成被俘。

曾國藩評價陳玉成:“賊中最彪悍者,最狡者。”胡林翼評價陳玉成:“賊中可畏者,唯四隻眼狗爾”。陳玉成雙目下各有一痣,故被清軍喚做四隻眼。

廬州之戰,是陳玉成帶領的數萬太平軍與多隆阿對峙,相持不下,各有損傷。

陳玉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狠角色。衝鋒陷陣、悍不畏死。曾帶50人,在清軍數萬人中大殺四方,不懼炮火,不畏箭鏃,與鎮江吳如孝匯合,打的清軍望而生畏。

清軍對陳玉成的名字,已經談虎色變。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戰神級的人物,卻在多次遭遇多隆阿時,潰不成軍、一敗塗地。

安慶城外,陳玉成揮師南下太湖,遭遇多隆阿、鮑超,被擊退。在二郎河,陳玉成重新集結主力部隊,再次失敗,在桐城西南掛車河交鋒,安慶救援阻擊戰等等,陳玉成在多隆阿手下沒撈著便宜,但陳玉成也足夠奸滑,每次都能全身而退。



多隆阿與陳玉成二人一時瑜亮,兩人終於在廬州決出勝負,判下生死。多隆阿將廬州城外太平軍各營一一掃清,將陳玉成逼入孤城,斷其退路,重兵合圍,三個月時間,終於破城,兩天後,陳玉成被內奸、太平天國奏王苗沛霖所擒。

  • 二、皖北無憂

廬州一戰以後,太平天國的皖北各營屠戮殆盡。

安慶、廬州的失守,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淪為孤城,頃刻可破。

而太平軍最精銳的部分就是陳玉成的部隊,也已被徹底摧毀。

湘軍的勝利已經指日可待。曾國藩在家書中特意提及此事,也是以為大局已定,太平天國已經是秋後的螞蚱,蹦噠不了幾天了。

多隆阿有何事蹟?

多隆阿是晚清能征善戰的有限幾人耳,除了多次擊敗太平天國之外,還多次收剿捻軍、回軍等各路叛軍。

胡林翼曾評價:多隆阿樸誠忠勇,智略冠軍,為眾所悅服。

多隆阿是達斡爾族,清代隸屬滿洲正白旗。同治元年,1862年,陝西回族發生暴亂,大肆屠殺漢人。後被清軍鎮壓,退至甘肅,又幾次進行超十萬的屠殺。

據《中國人口史》一書的統計,回民起義前咸豐十一年(1861年)甘肅人口1945.9萬人,戰後光緒六年(1880年)人口僅存195.5萬人,人口損失1455.4萬人,損失比例為74.5%。

回族叛亂的可怕與殘忍,可見一斑。清政府幾次派軍鎮壓,鬥鎩羽而歸。

1862年10月,多隆阿奉旨入陝、甘,12月總督陝西軍務。多隆阿採取穩紮穩打的戰術,武力與懷柔並用,很快瓦解回軍武裝。

結語

時勢造英雄,英雄救時勢。

多隆阿因晚清的亂局而成為一代英雄,而這位英雄,也憑藉自身卓絕的軍事能力,力挽狂瀾,將晚清政府從泥沼中拽了出來,得以苟延殘喘。

多隆阿的一生都在作戰,最後在陝西收復盩厔縣,進城時被流彈擊中,重傷不治。真的做到了馬革裹屍。


黑白歷史說


多隆阿(1817.12.20—1864.5.18),字禮堂,呼爾拉特氏, 滿洲正白旗人。與湘軍悍將鮑超被合稱“多龍鮑虎"。

1853年5月,太平軍發動北伐, 所向披靡。清廷急忙調兵遣將,前往迎堵。7月底,多隆阿隨 內閣學士勝保抵河南懷慶(今 沁陽)外圍,開始與北伐太平軍作戰。 9月初,太平軍經山西折入直隸(約今河北),京師為之震動。蒙古科爾泌郡王僧格林沁率八旗兵出戰,多隆阿領黑龍江兩起馬隊轉隸其毫下,在直隸、山東“攻剿”北伐軍,參加 圍困連鎮、高唐、 馮宮屯等戰鬥。清軍全殲北伐太平軍,他因功升任協領。

1855年6月,多隆阿率所部“得勝之師”南援湖北,駐防川沙口一帶。1856年12月,太平軍棄守武漢,清廷論功升任多隆阿為行營翼長。他奉 湖廣總督官文之命,以所部馬隊順長江北岸東下,合 湘軍楊載福部敗太平軍於黃州。又隨 江寧將軍都興 阿進佔廣濟,1857年1月初佔黃梅,迫使太平軍全部退出湖北。在贛北鄂東幾次作戰的勝利,使多隆阿在清軍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他因功以 副都統記名,並奉命收編總兵王國才的步隊1700餘人,使自己所統馬步各營共達4000餘人。

1858年5月, 李續賓的湘軍大隊攻陷九江,湖北巡撫等擬訂東征計劃,準備乘勝東援安徽。8月,多隆阿奉命率部自 宿松東進,從16日開始,即與太平軍戰於 太湖縣城。雙方相持月餘,至9月22日,多隆阿在與鮑超,李續賓等人經過精心策劃後分道出戰。他換旗易幟,令部下埋伏設奇,派少數老弱士兵故意裝睡,以吸引太平軍來攻。太平軍不知是計,打開營門出戰,多軍又佯裝敗退。待太平軍進入其埋伏圈,伏兵突起,一下子就衝亂了太平軍的陣腳。多隆阿騎馬揮刀,親自,不多時便將太平軍建在太湖縣城外面的4座營壘攻破。太平軍於當晚撤出太湖。1858年10月,清軍分兵二路:李續賓北指廬州(今合肥),多隆阿合鮑超在都興阿的統率下進圍安慶。安慶是天京上游的門戶,它緊靠長江北岸。多隆阿等陸師在 楊載福部水師配合下,從東、西、北三面進行圍攻,先將城外太平軍營壘攻毀,斷其糧道,逼太平軍出城迎戰。11月中旬,太平軍陳玉成、李秀成部在皖北三河鎮全殲李續賓部湘軍,繼克舒城、桐城,安慶退路受到威脅。都興阿、多隆阿等恐遭太平軍抄襲,急忙撤安慶之圍,西返宿松。多、鮑兩軍回到宿松,立足未穩,陳玉成、李秀成便率太平軍銜尾而至。在太平軍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多部許多將弁喪失鬥志,主張棄城他走。多隆阿怒目而斥,下令對畏葸退卻者嚴懲不貸。12月1日,太平軍大隊來攻。多隆阿利用大霧天氣,以主力正面迎敵,另以騎兵從太平軍大陣中穿馳而過,繞至太平軍的側後,將其糧草火藥以及其他輜重焚燬。太平軍返顧後路,多隆阿乘機下令主力發起猛攻,給太平軍造成很大傷亡。接著又與鮑超軍連敗太平軍於花涼亭。在湘軍 三河鎮之戰大敗之後,多、鮑兩軍能夠連勝太平軍,起到了穩定清軍人心的作用。多隆阿也因此 名聲大噪,湖廣總督官文、湖北巡撫胡林翼先後上奏清廷,為他請功求賞。

1859年2月初,多軍合鮑超部軍再次抵達太湖城外,開始用洋槍與太平軍作戰。太平軍利用太湖城四面環河的條件,依水設防,不輕易出戰,使多隆阿等滯留了半年之久。這年秋後,形勢發生變化,清軍和太平軍為爭奪安慶,準備在皖北展開激戰。曾國藩親自駐紮宿松指揮清軍戰事,分兵四路。太平軍則由陳玉成擁重兵數萬屯潛山,援太湖,與清軍相持。這時,荊州將軍都興阿以病離開軍營,多隆阿奉胡林翼之命以福州副都統的身份節制鮑超和湖北糧道唐義訓、候選道 蔣凝學等部湘軍19營,總兵力達1萬餘人。多隆阿調整了進攻太湖的軍事部署。他決計集中力量首先攻擊由潛山進扎到 地靈港、羅山衝,小池驛一帶的太平軍援軍。1860年1月中旬,多隆阿指揮各軍向潛山境內太平軍發起攻擊,與陳玉成部太平軍大戰於地靈港附近。一個月以後,兩軍再次激戰於羅山 沖和小池驛。雙方麈戰,羅山衝制高點為多軍所佔,太平軍力漸不支,牽動全局,幾十座營壘全部被毀,損失慘重。2月17日,多軍等佔領太湖。

1860年夏,曾國荃部湘軍進入集賢關,圍困安慶。多隆阿奉胡林翼之命率部進向桐城,對桐城圍而不攻,準備攻打赴援安慶的太平軍。9月以後,太平天國為解救安慶危局,發動第二次徵西,分兵五路, 夾江西上。其中陳玉成率軍數萬出天京,經定遠、壽州、舒城,於11月中旬進至桐城西南的 掛車河一帶,紮營40餘座,試圖直接救援安慶。12月初,安徽按察使李續宜率萬人來援。多隆阿與李續宜商定,多軍從掛車河向南攻,李續宜率軍從新安渡向北攻,對陳玉成部太平軍南北夾擊。雙方激戰兩個時辰,太平軍官兵傷亡數千人。配合太平軍作戰的 捻軍旗主 孫葵心不幸陣亡。陳玉成只得率太平軍餘部北走廬江休整。

1861年5月初,安慶會戰拉開帷幕。陳玉成從湖北戰場率大隊太平軍進援,駐軍集賢關與菱湖之間,逼近圍城的曾國荃部湘軍。幹王洪仁玕、章王林紹璋等也統太平軍2萬餘人,自桐城南援安慶,進至安慶北面的新安渡、橫山鋪、練潭一帶,連營30餘里,謀與陳玉成部會師。多隆阿率部前出 高河鋪,阻止兩支太平軍援軍會師。多隆阿熟知這一帶的地理形勢,他先在太平軍的退路上設下伏兵,又用木板堵積河水,而以大隊主力正面迎戰。5月2日,多軍分四路向練潭、橫山鋪一帶的太平軍猛撲。太平軍營壘不堅,旋被攻破。駐新安渡的太平軍1萬餘人前往救援,多隆阿以3營步兵迎面接戰,以5營步兵從側翼攻擊,以馬隊繞到後面夾擊。太平軍前後受敵,傷亡甚眾。洪仁玕等下令由馬踏石渡河北撤。正當半渡之際,多軍在上游開啟河閘,河水徒漲,多軍伏兵亦起,太平軍被淹詖擊,又遭重大損失。

5月6日,多軍又在新安渡再次擊敗洪仁玕、林紹璋等部太平軍。這次多隆阿於新安渡北岸在太平軍的進攻方向上先設伏兵,佈下口袋陣。太平軍來攻時,多隆阿以疲弱之卒佯敗引其前,以勁悍之兵尾擊驅其後,迫太平軍入其伏陣。太平軍前阻河水,其它三面皆受清兵攻擊,幾乎陷於絕地,雖奮勇突出包圍,但傷亡很大,撤回天林莊。不久又撤至桐城東面的孔城鎮。

陳玉成因無法與援軍會師,於5月19日親自率數千人繞道赴桐城,與洪仁玕、林紹璋等進軍事宜。多隆阿聞訊,即派兵追擊,使負責斷後的黃文金部太平軍傷亡千餘人。24日,陳玉成合林紹璋、洪仁玕、黃文金等部2萬餘人,分三路從掛車河、新安鎮、青草塥往攻多軍大營。多隆阿事先偵知此情,決心“乘其佈置未定,先發制人”。他當即派出馬隊多起,於陣地外圍設伏,又將所部主力分為五隊,以前三隊分迎三路太平軍,另派兩隊為預備隊,未等太平軍布好陣勢即發起攻擊。正當雙方接戰處於相持狀態時,多隆阿預伏的騎兵突然橫殺而出,衝亂了太平軍的大陣。多軍主力乘勢猛攻,太平軍又被打得大敗,陳玉成等北退桐城。

多隆阿在安慶會戰中指揮部隊連續數次擊敗太平軍,完成了阻援的任務,給太平軍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挫傷了太平軍的銳氣,有效地保障了圍城湘軍的作戰。9月5日,湘軍曾國荃部終於攻破安慶城。多隆阿名聲益噪,胡林翼說他“謀勇兼全”,“兵略精審”,清廷 迭升他為正紅旗蒙古都統和荊州將軍。

在此之後,多隆阿率部乘勢於9月攻佔桐城,11日佔宿松,不久又佔舒城。與此同時,又分遣一部連下湖北黃梅、廣濟、黃州等州縣。1862年(同治元年)2月後,他與 欽差大臣袁甲三合軍逼攻廬州城,與陳玉成部太平軍多次激戰,最後於5月13日佔領該城。陳玉成率餘部數千人北走壽州,兩天後即被練匪苗沛霖所誘擒。太平軍在皖北的根據地喪失殆盡。

在攻佔 廬州後, 曾國藩讓多隆阿引兵進攻江蘇浦江、浦口和九況洲,配合曾國荃會攻金陵。但他因在安慶會戰中出力最大,而賞賜卻在曾國荃之下,不願再與貪婪跋扈的曾國荃 協同作戰。5月30日,他奉 上諭離開江淮戰場,選帶所部迅速入陝。當時,陝西境內主要有三支起義武裝:陳得才所率太平天國西北遠征軍正在逼近西安,雲南李、藍起義軍在藍大順等率領下也經四川進入陝西, 陝西回民軍將勝保所率的清軍打得難於招架。多隆阿奉命之後,率部從皖北英山、霍山進入湖北麻城,經武昌轉上襄陽,9月初抵達陝西商南。9月中旬,多隆阿先與由陝西東下準備進援廬州的陳得才部太平軍戰於鄂、陝、豫三省交界的 柳林溝、荊子關等地。太平軍被擊敗,退回陝西。12月6日,多隆阿在潼關接奉上諭,以欽差大臣督辦陝西軍務,並接統原督辦大臣勝保所部各營,共計有兵勇2萬餘人。12月24日,多隆阿奉清廷上諭任西安將軍。

多隆阿在將陝西回民軍基本鎮壓下去之後,又策劃向甘肅進軍。但是,藍大順等率領的李、藍起義部隊這時還佔領著陝西盩厔(今周至),多隆阿為了解除西征時的後顧之憂,又親率馬步10營向整屋發起攻擊。1864年3月30日,他親自擊鼓督陣強攻,頭部被起義軍鳥槍擊中。次日城破,藍大順等退向 陝南。而多隆阿因傷重也於5月18日喪命。

多隆阿從1853年起先後與太平軍, 捻軍、回民起義軍和李、藍起義軍作戰,大小上百仗,歷戰豫、 晉、 直、 魯、 鄂、贛、 皖、 陝八省。總的看來,他指揮的戰鬥勝多敗少,是清軍滿人中的一員能戰之將。他率部作戰,一是靠勇,每戰都能親自督陣,甚至自己帶頭衝鋒。除勇以外,他也講究用智謀, 中國古代兵法中的偷營、火攻、毒攻、反間、誘敵等辦法他都曾成功地使用過。在佈陣指揮方面,比較注意正面迎敵和側翼包抄,善於使用機動兵力,往往能夠在最關鍵的時間和地點將其投入戰鬥。此外,他也很注意馬步協同作戰,利用騎兵進行奔襲,穿插,也取得了較好的戰果。


蕭立誌


你好,曾國藩在家書中所說的多將軍,應該是:胡林翼的精銳部隊,李續賓的陸師,楊載福的水師。

太平軍由安徽進入湖北,胡林翼由湖北進攻安慶,兩個地方都是必爭的戰略要地。

咸豐九年十一月,曾國藩由湖北移營安徽宿松。這時,陳玉成調集十萬大軍,由江蘇進入安徽,想擊敗清軍。

曾國藩,多隆阿,胡林翼形成包圍與反包圍,血戰十多天,安慶被攻克後,太平天國江河日下,四年後,被湘軍鎮壓!


加減乘除39187


晚清名將多隆阿。


自天佑之69


滿軍將領多倫x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