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竟然有穿著補丁龍袍上朝的皇帝,他是窮嗎?

漢文帝劉恆穿著打補丁的龍袍上朝,不是因為窮,是他只是單純的節儉,其實漢文帝時期國家很有錢。

竟然有穿著補丁龍袍上朝的皇帝,他是窮嗎?

漢文帝劉恆是劉邦的第四4個兒子,西漢第3位皇帝,他的生母為薄姬,是當時太子劉盈的弟弟。

一、漢文帝有多節儉?

漢文帝劉恆在位期間,國家府庫的錢已經多的數不清,花不完,就連穿錢的麻繩都腐爛掉了,他從自身做起,穿的龍袍也使用粗布來做,磨破了也捨不得更換,打上補丁繼續穿著上朝。

在位二十多年,他沒有修建過一個宮殿,他不貪圖享樂,不講帝王排場,他的節儉比歷史上任何帝王都做的深入,就連死後的陵墓也簡單處置!

二、漢文帝劉恆是怎麼做到有錢的呢?

(一)代地封王,奠定無為而治而節儉的治國理念!

竟然有穿著補丁龍袍上朝的皇帝,他是窮嗎?

前196年被劉邦封為代王,封地在代地,之前是叛將陳豨的封地,劉邦平定了他的反叛之後,就把代地賜封給劉恆,劉恆就在代地做了代王,時年僅8歲。

封了代王之後,8歲的劉恆不得不離開薄姬身邊,前往他的封地代地。在代地,他見識到了天底下百姓的窮苦,第一次看天下之大,他吏立志要改變代地的窮苦現狀。

來到代地的劉恆沒有忘記薄姬的教誨,他遇事謹慎、沉穩,不懂得就問他的舅舅。在代地,在舅舅的指導下,他一面節儉,一面休養生息,與民不擾,積極發展生產,他以身作則勤勤懇懇。

在代地15年,他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想都為日後做皇帝的施政理念奠定了基礎,開創文景之治!

(二)愛惜十家之財,放棄修建露臺

漢文帝劉恆想修建一個露臺,前期就找工匠預算了一下,幾天後,預算出來,工匠說修建這個樓臺需要一百金,漢文帝劉恆一聽說立馬放棄了修建露臺。

漢文帝劉恆之所以放棄了這個露臺,原因在於要花錢。西漢初期,一個普通家庭的財產加起來大概是十金,修建露臺需要10個家庭的財產,這樣做他覺得太耗費百姓的財力,萬一這個家庭出了疾病災禍急需用錢那豈不是一分錢沒有啦,最終會傷害民眾!

(三)通過緹縈救父廢除了肉刑

竟然有穿著補丁龍袍上朝的皇帝,他是窮嗎?

緹縈是西漢山東人,她的父親淳于意被人誣陷受賄,按照西漢的律法他將要受到肉刑。

肉刑,是秦朝與西漢初年的殘酷刑罰,主要是切斷人的肢體,或者破壞人人體表面!

淳于意在被押解長安的途中,他嘀咕了一句,說道“沒有生男孩,關鍵時刻不能幫助自己”,而在旁邊的緹縈聽到後,上書給漢文帝劉恆說她願意替去做女僕換父親的肉刑。

漢文帝被感動,免除了她父親的肉刑,並在同一年廢除了肉刑!

(四)減免田租,輕徭薄役,發現農業生產

(1)減免田租

竟然有穿著補丁龍袍上朝的皇帝,他是窮嗎?

賈誼在《過秦論》中為漢文帝劉恆明確實指出,“牧民之道,務在安之”,他的意思是說,治國的根本在於以民為本,安民之心。賈誼的治國之策確實很適合西漢初年的社會發展要求。

當時的西漢初期,經過戰亂帶來的社會百廢待興,雖然劉邦建國後有志恢復農業生產,但是並沒有完全的做到。

為此,漢文帝劉恆繼位後,他根據在代地的經驗,前後兩次減免田租,由十五稅一改為三十稅一,稅收減輕農民的負擔,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國家土地的耕種面積,擴大糧食生產!

此外,前167年,漢文帝劉恆做了一個相當大旦的決定,他免去全部田租,這樣做很是有魄力!

(2)輕徭薄役

漢文帝劉恆奉行老子的黃道學說,以“無為而治”作為治國理念。他文治國家,把國家的徭役改為“丁男三年一事”,也就是男子的徭役減少到三年服徭役一次。

可以看到,輕徭役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國家有了可以直接參與農業生產的年輕勞動力,這對於西漢來說,提高農業生產是多麼重要的一項政策!

(3)以糧食換爵位或免刑法

前168年,根據晁錯的建議“募天下之人入粟於邊,以受爵免罪”。晁錯讓天下有糧食有錢的人向邊境娟糧食,然後可以得到爵位,有罪行的人可以藉此免除刑法,雖然看起來不公平,但是他卻把社會的剩餘物資調動起來了。

竟然有穿著補丁龍袍上朝的皇帝,他是窮嗎?

這個建議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邊境的糧食儲備在短時間內充足起來,讓國家的邊防有了足夠的保障,同時減輕了農民的稅收負擔。

但是這個建議總有點賣官鬻爵的意思,暫時確實讓漢文帝劉恆達到了他的目的,也使得邊境人民處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結語

漢文帝劉恆龍袍都能打補丁,他知道這一切都來自民脂民膏,他不是因為窮,他是節儉。

明朝朱棣的龍袍別說打補丁了,連一次水都不下,也就是說不會洗的,可見有多奢侈!

竟然有穿著補丁龍袍上朝的皇帝,他是窮嗎?

漢文帝劉恆的節儉是他母親薄姬從小對劉恆諄諄教導的結果,他八歲去代地為王,深知民間疾苦,他體會到了作為農民的難處,是從底層成長起來的帝王,因此他做了皇帝之後,才能實行一系列的有益於民的治國之策!


參考:《漢書》、《資治通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