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喜歡你的人,永遠是喜歡你驕傲的樣子!談談你的“討好型”人格

​​

喜歡你的人,永遠是喜歡你驕傲的樣子!談談你的“討好型”人格

喜歡你的人,永遠是喜歡你驕傲的樣子!談談你的“討好型”人格

你是不是也一樣

1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總是在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努力;

害怕跟別人起衝突,盡力去討好別人;

為了避免惹對方不開心你會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

在訪談對話中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總是很謙卑的聽從所謂的前輩,為了讓大家喜歡自己。

漸漸地,我們發現,自己成了一個“討好者”……

喜歡你的人,永遠是喜歡你驕傲的樣子!談談你的“討好型”人格

2討好者通常有這樣的特點

01.內心很敏感

對別人的感受和想法很快地洞察,這種敏銳和細膩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02特別在意被人的評價和看法,敏感的背後是脆弱。

如果別人不開心了,哪怕不是因自己而起,他們也很容易感到受傷和委屈。有時為了獲得別人的喜歡,委屈或壓抑自己的需求去滿足對方。

03.害怕衝突,不敢拒絕和提要求。

拒絕別人是很艱難的事,會覺得自己不該、不對。很多合理的要求不敢提出,總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不確定對方會不會願意給予。

04.容易憤怒

在討好的過程中,討好者壓抑了很多自我,委屈積累久了,就容易憤怒。

在別人眼裡看到莫名的暴怒,在討好的行為裡是很深的委屈和不甘,“我已經為你做得那麼多了,你怎麼可以這樣”。

喜歡你的人,永遠是喜歡你驕傲的樣子!談談你的“討好型”人格

3為什麼我會變成一個討好者?

1. 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獲得過“無條件的愛”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父母的肯定和關愛是關乎生存的,

他們會非常自然且迅速地放棄自我的需求和感受,來滿足父母的期待,討好父母獲得關注。

“討好”作為一種生存技能被無意識地印刻在這些孩子心裡,成為一種關係中的模式,在其他的關係中仍然不斷地通過討好去滿足別人,獲得關注和認可。

自我的需求不斷地被壓抑和放棄,最終迷失在討好別人的人生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2. 自我價值感匱乏及內心的空虛

簡單地說,討好者需要別人來肯定自己,他們渴望別人的關注和讚賞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

他們一般自我價值感比較低,或很難確定自我價值。只能通過別人的正面評價來形成自認為良好的自我概念。

但是這樣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自我價值感匱乏 — 通過討好獲得認同的價值感 — 對討好來的價值感到空虛 — 再次討好來獲得更多認同

喜歡你的人,永遠是喜歡你驕傲的樣子!談談你的“討好型”人格

4如何停止討好和循環的這一切?

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要改變“討好”。這是在改變之前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討好對自己意味著什麼?

為什麼要改變這種模式?

你要明白改變不為任何一個人任何一段關係,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需要而改變。

2. 在你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之前,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你要相信,你有權這麼做。

為什麼你認為,別人有權利來要求你,你卻沒有權利說不?

為什麼,別人有權利讓你不舒服,你卻沒有權利讓別人不舒服?

你有權利讓別人失望,有權利不對其他人的(絕大部分)問題負責。如果你過度強求自己去幫助別人,最終也有可能會辜負他們。

不如適當地做出拒絕。如果有人覺得失望,那是他們要處理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你無需對別人的情緒負責

你和別人一樣,有權利得到自己的愛和善意。自己都對自己不公平,如何奢望別人好好對待你

3. 下一步是行動

可以先從小事做起,試著拒絕,試著讓別人失望,看看結果會怎麼樣。

可以在說“不”之後,把事態後續的進展和自己的感受,都記錄下來。你會發現,你從前所擔憂的後果,事實上基本不會發生。

別人的感情沒那麼容易被傷害,你們的關係,沒那麼輕易被破壞掉。

而且,別人真的會失望麼?

失望,是不是僅僅是你自己的想象呢?

別人和你不一樣,不如你一般敏感多思。

你所擔心的結果,與實際發生的可能性完全不成比例。即便事實如你所料,你也能承受那些消極結果。

直面恐懼,用自己的行為,去驗證自己從前的預設是錯的。

喜歡你的人,永遠是喜歡你驕傲的樣子!談談你的“討好型”人格

5海青有話說

跳出自己的舒適情感區,不再逃避內心的恐懼,不要認為自己會被輕易拋棄;

不再逃避內心的痛苦,並不是人人都能接納我,人人都愛我。

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價值,在實現這個價值的過程中,有可能是張牙舞爪的,有可能顯得很笨拙。

但是如果你放棄了追求個人的獨特價值,去建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的話,其實是冒了非常大的風險:你吸引來的人,也不是你真正欣賞的人。

真正能夠欣賞到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討喜的樣子。

---END---

關注海青 和“討好型人格”告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