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農村彩禮一般多少?根據男方家習俗還是女方家要多少而給?

李解


我們這裡是三萬一千八,寓意是”三家一齊發”。一般都是根據男方家習俗。

去年,我鄰居家的兒子結婚,媳婦是濱州博興的,他們那兒的彩禮是十萬。我鄰居就給了三萬一千八,媳婦當初不願意,後來也就欣然接受了,入鄉隨俗嗎。

其實彩禮只是結婚圖個好彩頭,只要兩個人情投意合,齊心協力,日子肯定過得紅紅火火,別說十萬八萬的,掙座金山銀山也是指日可待。

想想我小時候,我小叔結婚,根本就沒有彩禮之說,就是二十塊錢的見面禮。我姐結婚時,四十塊錢的見面禮,我結婚的時候六十塊錢的見面禮。不知從何起,見面禮變成了彩禮,起初是千里挑一,後來成了萬里挑一。一路攀升,走到現在開口就是幾十萬,並且要房要車。簡直將婚姻扭曲變形,成了金錢交易,何時再還婚姻的本來面目:男歡女愛,你情我願,共創美好生活,共建美好家園。


落英鄉間


這個問題有點難度,關於男歡女愛的彩禮問題,誰也無法說清楚,現在做男人,可以說是活的很累,就我這老頭子來說,巴不得就回去五十年,變個女人。老俗言說,家有二十四個醜女子,有女不籌嫁,這個社會,家有幾個大姑娘,那就是財富。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年我要了獨生子男孩,虧死了哇,好多家庭頭胎女孩,按正策後來多生了男孩。有女孩的家庭,有雙女孩的家庭特別幸福。

年內,與多數父母一樣,到處求人給孩孑找對象,可把人累壞了,是心累呀,朋友介紹了幾個都沒有相成。第一個女孩,比我家孩子肩還低,心卻比天大,要房,要車,彩禮二十萬,認親二十家,人醜就不好意思說了,但人比金貴。第二個,個高,不說是青面獠牙,但絕對還是醜,開口是有房有車,有存款一百萬先拿到手,其它彩禮按常規辦,這個常規,是指第一次認親時,每個親戚家紅包不低於八百,父母,兄嫂,侄男侄女不低於一千,姑娘本人不低於一萬一,這個一萬一的意思是叫萬里挑一。哈哈哈,我一聽,先想笑,後想哭,站起來拉著孩子就走,還說,回去吧,看來還要打光棍。第三個,啊,醜死我了,媒婆介紹的,那姑娘有點發育不全,耳朵有問題,聽力不足,只見了一面,發現我家孩子在別人眼裡好象就是笑話。家有男孩,難呀!



現在的女子,真是金貴呀,一個比一個,那些女子的父母,理直氣壯的說,結婚彩禮至少十萬,根本不論人品,在我們這裡,第一次上門,大約需四萬,訂婚認親,八百年不來往的三大姨,四表姑一堆,二十幾家至三十幾家,家家都得敬紅包,也得個兩三萬吧,結婚的綵棚,舞臺,菸酒約五萬吧,車呀,房呀這些不算彩禮的開支,接個媳婦,你說她是百萬新娘一點也不為過。男人呀,心累,身累,


每個人都要當父母呀,每個人都是父母的兒女,婚嫁彩禮是應該的,女孑也是父母養呀,但現實社會,好多作父母的,就把女兒當財富,好多的大姑娘,就因父母的厚顏無恥,偷偷外嫁,父母分文無收,不是女兒不孝,是被逼無賴,也有好多男孩外出務工,找到不要彩禮的媳婦,也不是男孩就特別有用,是騙來的,也是被逼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姻是組合家庭,應該不是金錢交益,但有些父母旦顧自己,使本應就近相親的女兒遠嫁它鄉,父女成仇。


在我的家鄉,男女結婚,男方是被動的,只有行或不行的選擇,女方是收彩禮的一方,女方決定男方應送多少錢。潮流到這步了,金錢的社會,幾乎不盡人情。有人說兒女不孝,其根源也在於婚姻的金錢拖累,為婚姻負債,兒女的生活艱難,上有老,下有小,使他們乎視了敬孝。


曾憲全110401818


這個問題可能就分地區跟個人家庭經濟情況吧~

拿我們這邊來說,我是山東濰坊的的一個區,我們村最多的是六萬八千八,家庭條件好的一般都買了房子然後本村有老房子,再有就是一輛車,結婚前有車的家庭也就不需要重新買,除了定親的彩禮錢基本一樣之外,其他要買的東西就根據家庭條件不同而各不同了,然後就是基本都是按男方家庭情況來的~

我弟弟下月結婚,定親彩禮是三萬一千八(八萬八千八的還是比較少,500戶的村子現在只有幾家是這個數),然後我母親另外給一萬買首飾,一萬買衣服,我弟妹是比較不在乎這個的女孩,多少無所謂,也只是買個鑽戒就可以了,沒有要太多,屬於會過日子的那種,其實說來說去,家庭裡有多少錢都是他們兩口子的,父母的也就是他們的,我弟弟的岳母也是很通情達理的,跟大多數人一樣就行,不搞特殊,隨男方的習俗。

但是也聽說過濰坊有些地方也是彩禮是很高的,十幾萬的也有很多,這個看個人怎麼去理解,也可以根據習俗,不在乎的就多少無所謂,裸婚也照樣存在。只要有愛日子都會越過越好的!



韓小樂的日常


女方要多少就給多少,有些習俗還是免不了。我侄子去年結的婚,簡單說一下他們的花銷吧! 初次見面:見面禮一萬,小孩加上司機又一桌酒席五千。 房子加生活用品四十萬,較車七萬,三金二萬,彩禮十萬,領證拍婚紗照一萬,,,不說了,血壓有點升高了。想起一句老話,緩解一下心情吧!“蓋房子,娶媳婦,錢袋子,倒著拎”。花吧!媳婦娶到家就沒機會了。按照習俗,隔輩老人給錢,小孩錢,壓車錢,改口錢,接聚寶盆錢,掛窗簾錢,車隊錢,攝影錢,還有什麼錢,我想不起來了,我。我哥也蒙圈了。最後大概基本上也就是七十來萬吧!我去,這可讓我太難為情了。結婚後三天會親家,我是沒心思去了。😰


行者250741773


因為各個地區民俗不同,所以彩禮多與少也是千差萬別,

我說一說我們老家這裡吧,在東北我老家這邊農村,一般普通人家彩禮在10萬左右,婆家條件好的就會多給一些,條件不好的就少給一些,絕大多數彩禮的數額都是根據當地民俗習慣和兩家人商量而定的,不過也的確有一些女方家要的比較離譜的,但是沒有誰規定的女方要多少就得給多少,或者男方給多少就是多少,絕大多數還是要兩家商量而定,會根據兩家的各種情況綜合考慮,我本人女兒剛參加工作,我就跟我女兒說等你結婚爸媽不要彩禮,拿多少他家隨意走個過場再拿回去,對兩家都有面子,親家也不用為高額彩禮而犯愁,我在給孩子們最少十萬,結婚是大事必須陪送嫁妝,我是這樣想的,所以說這件事每家的情況都不一樣的,要由兩家人商量決定,彩禮數額沒有死規矩!





SXH雪鄉海哥


我老家是河南商丘那邊的,老家那邊相親還是很普遍,相親大都是沒有感情基礎的,所以彩禮大都是一家比一家的高,現在大概是15萬左右吧。

我和我老公是2016年初相親認識,十一的時候訂婚的。我那時候的別人有車有房的,彩禮錢都得12萬八,我老公當時是沒車沒房,連彩禮錢都是借的。當時記得彩禮錢8萬塊,借了6萬多,後來我們倆慢慢的攢錢,又借了親戚朋友的錢在商丘市首付了套步梯二手房。

現在農村彩禮錢一直呈現了上升的趨勢,但是日子畢竟是自己過的,過分攀比也不好,所以彩禮錢還是得男方和女方根據實際情況來商量著來。





賽哥的生活日記


彩禮這個東西是沒有具體數來給你回答的,因為每個地區有每個地區的習俗,一般農村地區落後點,很多人有攀比的風氣,考慮到都是同樣嫁女,所以不能比別人低了。

我當初結婚的時候彩禮不多,6.6萬,寓意六六大順,因為當時我們買了房。後來聽說我一個親戚她兒子結婚,女方張口20萬,後來沒辦法也就給了,兩口子現在幹著超重體力工作,壓力可想而知。

建議如果是和女朋友關係非常好,好到如膠似漆的地步就和她好好溝通,如果只是想討個媳婦,把握好分寸,彩禮真的不是全國統一價。

彩禮一般都是根據女方家的要求通過媒人的傳遞通知男方家的,如果覺得太高也都是媒人來傳話,媒人起的作用非常大,一個好的媒人能讓男方家少出很多錢和力。



voice小哥


我老家是河北邯鄲縣城的,我是2015年4月結婚的,那時候縣城的彩禮是三萬,但是我是縣城周圍村莊的,我們那邊大概是10萬左右吧,還要求有房,我那時候就兩家商量了下,最後就給了4萬,現在看實在太少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結婚彩禮越來越多,大都得彩禮10萬,還要求縣城裡有樓房,要求樓房有集體供暖,且要求有車,現在農民家娶媳婦真的很難,彩禮加上結婚開銷要40萬左右,現在更嚴峻的是女生太少了,二婚的媳婦加個孩子也特別好找婆家,所以現在周圍村裡男生30上下,家裡也不是很有錢,長得也很普通,沒結婚的很多,這些男生的家長的確很頭疼,天天愁眉苦臉,嘮嘮叨叨,我也希望這個問題可以有個渠道可以解決,這的確是個問題。



小韓學做菜


男方向女方家送彩禮是我國由來已久的習俗,而如今卻被染上了極重的物質色彩,成為男方沉重的負擔,尤其在農村,“越窮越要”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

農村彩禮,錢少的話:

一萬一,寓指萬里挑一;

接著是三萬一千八,寓指三家一起發;

六萬八,寓指順發等等。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居民收入翻了幾番,市場上商品價格翻了幾十倍,按理說彩禮錢隨之上漲也是應該的。現在農村很多彩禮都是十萬,十二萬。

因為結婚可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尤其對女方家來說,辛苦養育的女兒嫁到你家來,自然也要跟上城市化的進程。

不過不少丈母孃認為,彩禮自始至終都不是女方家庭索要的,而是男方家庭自願給予的,這是幾千年的老傳統了,提倡婚嫁彩禮適當給予,但不應該過分。經濟條件好,可以多給一些;而家庭經濟條件有限,則可以適當少給一些。

正常情況下,彩禮是按照女方的標準給的,因為彩禮是給女方的,不是給男方的。如果是在不同地方或婚禮在哪舉行就按哪的,這樣也算是尊重地方習俗。不論如何,都應該兩個家庭之間好好商量,彼此尊重才能更加促進婚後家庭的和諧幸福!





小蘋果的點點滴滴


自古以來,男子娶親要下一份“聘禮”,這既是婚俗儀式,也關乎面子。全國各地農村彩禮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但這個也和當地的經濟低收入有關係吧!

1、農村彩禮一般多少?

這是一張全國彩禮2013年、2017年和2018年的一個統計表,除了北上廣等發達城市,

一些欠發達地區,如廣西、甘肅、青海、寧夏等地,彩禮也不低。

而且作為陝西人,我可以負責的告訴大家,3萬元的彩禮已經沒有了可能,均價差不多都是10萬元起步。

2、根據男方家習俗還是女方家要多少而給?

如果要結婚的雙方,在同一個地區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但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跑出去打工,所找的對象也是天南海北,因此在彩禮給多少的問題上就犯了難。給多吧,男方承受不起,給少吧,女方不同意,那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農村有句話叫“結親結義”,說的就是兩個年輕人結婚,其實就是兩家人結親,講究重情重義。因此在這個問題上,不必非要強調按照哪一方的風俗,而是要根據雙方的家庭的具體條件出發,有商有量,本著只要兩個年輕人過得好的原則,體諒著解決。不要為了所謂的面子,棒打鴛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