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世界未解之謎之河北山峰上的神祕古塔,如何建成至今無法解釋嗎?

周智琛


所謂河北山峰上的神秘古塔,是指雙塔山上的那一對古塔。雙塔山位於馳名中外的河北省承德避暑山莊西南十公里處,現在已經開闢為一處,總面積3000公頃的風景優美的旅遊區,而且是承德市最大的自然風景遊覽區。

兩座山如同兩根擎天巨柱挺立在天地之間,在山頂上各有一座古塔。北面的山峰粗大,高40餘米,周長74米;南面的山峰上粗下細,周長34米。雙塔山陡直而立,高不可攀,近代無人上去過。

現代人用望遠鏡觀測,北峰頂的磚塔高約2米,圓錐形,無門;南峰頂磚塔座北朝南,高5米餘,方形,邊長2米多,門高約1.5米,寬1.3米,四角置木據,有鐵棍挑出,上掛銅鈴。

東、西、南三面牆是青磚壓縫,北牆齊縫直茬。1976年前北牆裂縫較大,寬處大約有20多公分,唐山大地震以後,磚塔不但沒倒,裂隙反而拼合。這很神奇。

這兩座古塔的來歷和建設的年代都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從古至今這種好奇心都沒有息止過,從普通百姓到君臨天下的皇帝,一直在探尋其中包含的秘密。在這個雙塔山附近就是著名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

從康熙開始經過雍正再到乾隆,歷史九十多年才建成完工的避暑山莊佔地才580多公頃,一個雙塔山景區就佔地3000公頃可見這裡的開發利用價值是很大的,而這裡最最吸引人的就是這一對亭亭相望的古塔了。

傳說,1782年有一天晚上大雷雨,從天而降一個石佛,被距離雙塔鋒一里路的一座關帝廟的主持悟真得到了,於是就供奉在關帝廟中,其實就是一塊石頭,一面有佛的形象,現在此石片還留存在避暑山莊博物館中,據考證這是遼代之前的,於是推測雙塔是遼代之前的產物。

《承德府志》記載了一個故事,乾隆皇帝對這個古塔很是好奇,派人上去看了一次。北邊的山峰一週一百零六步,建有小屋,屋中一個几案一個香爐,中間供奉一塊片狀石頭,石頭上鐫刻著王仙生三字。

而南邊的山峰一週六十二步,頂上種韭菜二畦,塍畛方正就像經驗豐富的園圃所修築的,香爐下有草鞋一雙,供桌上有舊書一本。

這次探險並沒有揭開古塔的神秘面紗,人們對這對古塔的來歷還是十分好奇。但是歷史就是如此的奇妙,在發展的過程中就不斷的為人們留下各種謎題,等待著人們的探索。

為了解開這個謎題,人們每年從不同角度出發提出了各種答案。有一種認為是大海後退說,認為當初建塔的時候,海安縣比現在要更靠近內陸,現在的兩座山峰是被大海淹沒的,從陸地上只能靠到兩個小島,於是人們就開始在島上建塔,建成之後,海水慢慢消退,山峰逐漸露出水面,就成了現在的樣子。

再說從遼代以前到現在1300多年,山體的風化也很嚴重,於是當年可能是連在一起的山峰一分為二了。這樣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當年很可能海水淹沒的山峰和大陸還是有聯繫的,隨著海水的退去加上地質變動和自然風化,山體成了兩個獨立的山峰。


小小嬴政


據說當初乾隆外出遊玩,在河北發現了兩座磚塔,這磚塔分別位於兩座巨大的柱形山上,因為地勢險峻沒有人能夠上去,就更加激起了乾隆的好奇心,所以他就派人搭雲梯,想要上去看一下它的神秘。但上去之後發現那裡面不見一人,只有在燃燒著的香爐,乾隆就認為這是很神奇的現象,沒有人究竟這些香爐是怎麼燃燒的呢?為了紀念自己這一次不凡的出行,所以派史官將它記錄下來,後被紀曉嵐寫在《閱微草堂筆記》之中。

《閱微草堂筆記》中有關於雙塔山的記載:

“山莊之西有雙塔峰,亭亭對立,遠望如兩浮圖,拔地湧出,無路可上,或夜聞上有鐘磬經唄聲,晝時有云片往來。”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謎團,世界未解之謎之河北山峰上的神秘古塔,它究竟是如何建成的,至今也無法解釋,歷史的魅力往往就在於人們去探索破解的這個過程,追求自己不知道的,瞭解自己想知道的,今天我們就來探索這個神秘古塔。

先來說一下這個神秘古塔,它的具體地理位置位於河北承德。一提到河北承德,想必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避暑山莊,避暑山莊是世界上著名的旅遊景區,但除此之外還有的就是這個神秘古塔。不過它離承德避暑山莊還挺近的,也就在它的西南十公里處,所以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觀賞一下,它是兩個山峰靠攏在一起形似寶塔而且在每一個封頂都有一個磚砌成的小塔所以又命令它為雙塔山。

一、神秘之處

它最大的魅力,就是在於山頂上建造的兩座不同類型的古代磚塔。北峰上的塔為圓錐形無門塔,高度大約2米。南峰上的塔是一座四方塔,坐南朝北,塔高約5米,塔門高約1.5米,寬1.3米。最為神奇的是,南塔原先有裂縫,寬的地方有差不多20公分,但在唐山大地震時,磚塔不但沒有倒,反而縫隙快要拼和了,這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很神奇。據一些小的史料記載,這個古建築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契丹人所建,目的是為了廟宇和墓塔。我們都知道唐山大地震震驚世界,而在唐山大地震中,本來就有裂縫的南塔不但沒有坍塌,反而癒合在一起,大家都猜測會不會是佛光顯照,因此古塔就顯得更加神秘了。

二、究竟是怎樣建成這兩座神秘的古塔?

因為至今在那個古塔處並沒有可供遊覽的登梯,人們只能遠遠的觀望它,所以對它的神秘之處便更加的渴望,越是得不到就越想知道。那麼高的古塔,古人究竟是如何建成的?他們是怎樣將材料運到塔峰的?這一切都無從知曉。

雖然說在1998年的時候曾有一段時間對外開放,那時候為了方便遊覽還專門修建了一座天梯,但並沒有人能夠登上這個塔頂,並且沒過多久這個天梯就被拆除了,目的也是為了保護這個神秘的古塔。再有就是乾隆時期的那一次,不過乾隆距今已經過去了兩三百年的時間,史料記載已經不是那麼準確了,也不清楚他的所見所聞是否屬實,對於研究不能夠通過判斷隨意揣測,所以要想解這個神秘謎團,當然還是要親自上去看一下它的風貌,才能有所考量。不過能夠在那麼高的山峰上建成這兩座古塔,我們不得不欽佩古人的智慧。

三、經過勘探還是有跡可循的

研究人員對這裡進行了很多次的探測和研究,之後發現了一些線索。在山上,人們發現了許多大小不一的石洞,乍一看,這些石洞大小不一,形狀各異,而且經歷了長時間的侵蝕已經很難看出些什麼。不過,通過現代科技手段,研究人員還是發現了一些規律,因此,研究人員據此猜測,這些石洞就是當時用來搭建木梯之類的攀登工具,從而運送材料,搭建這磚塔。

當然,由於這古塔實在是讓人琢磨不透,也出現了很多種說法,有說這並不是人為的,而是大自然天然形成的。有人說是大海後退形成的,就是說當初建塔得時候這裡還是一片海,而這兩座山峰是兩個小島,人們在小島上建塔,後來海水倒退,小島裸露,就是現在的山峰。還有人認為是地殼運動,總之眾說紛紜,至於到底是怎樣,也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由於時間悠久,研究人員也只是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據此進行猜測罷了。

現如今可供我們參考的史料確實有限,想要弄清它的神秘之處確實很費解。因為看不到它真實的樣子,專家也給不出確切的答案。我們也很想知道這兩座古塔究竟是古人搭了天梯爬上去建成的,還是由於上千年歲月變遷,改變了原有的地質地貌形成的。不管是古人的智慧,還是大自然饋贈於我們的禮物,相信終有一天我們肯定會解開這個謎團。


小姐姐講史


都別搶,我來答。

河北省承德避暑山莊內的雙塔山以它的“險和奇”而聞名於世,除了兩座巍然40米的石塔讓人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外,石塔頂端的兩座小廟也是令人咄咄稱奇。

石塔的四周質壁光滑,無路可攀,一直到今天都沒有路徑上去。1998年的時候倒是建過一個螺旋狀的階梯,但是因為遊客沒有素質,對塔頂有所破壞,而且還盜走了塔裡的文物。

當時據說是丟了很多東西,包括一個佛首,但已經追查回來了。鑑於風險太大,所以這座螺旋梯後來就被拆除了。如今,除了搭腳手架和坐直升飛機,或者會輕功以外,還真的沒有辦法上去。

當然了,憑藉現在我們的能力,想上去是很簡單的事情,譬如景區對塔頂進行維護的時候,才會搭建梯子上去,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再讓人上去的。

那麼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兩座石塔上的小廟是怎麼建造的呢?

目前的答案是沒人知道,只能大致推測是搭建了某種類似於腳手架的東西,因為這個石塔幾乎就是垂直的,人力根本不可能爬上去,沒有給人著力的地方。

那古代又沒有飛機,自然是不可能直接運送上去,如果是有人會輕功直接飛上去的話,那當然也是可以的。另外,如果要搭腳手架往這個石塔頂端送磚塊上去,還必須是有錢有勢的大人物才行。

普通老百姓誰閒的沒事幹去建那玩意,這個大人物叫什麼名字呢?叫王仙生,他是什麼來頭誰也不知道,可能是當地有錢的人物,應該不是官僚,不然早就查出來了。

關於這個雙塔山的記載明清時代有,一個就是《承德府志》記載的:

東塔(南峰)之巔有古廟,不詳何人所建,已就傾圮,旁有一小碑鐫“王仙生”三字

另一個資料就是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記載過,乾隆年間皇帝感到好奇,還專門派當地的軍隊上去查看了一番,得出以下結論:

有雙塔峰,亭亭對立,遠望如兩浮圖拔地湧出,無路可上,或夜聞上有鐘磬經唄聲,晝亦時有片雲往來。乾隆庚戌,命守吏構木為梯,遣人登視,一峰周圍一百六步,上有小屋,屋中一幾一香爐,中供片石,鐫王仙生三字。一峰周圍六十二步,上種韭二畦,塍畛方正,如園圃之所築,是決非人力所到,不謂之仙,蹤靈蹟不得矣。

以上兩段就是已經被引用到爛大街的資料,也沒有具體的價值,就是告訴大家早在清代的時候,雙塔山上就已經有一座古廟了。

這裡又引申出一個話題,那就是原來雙塔山上只有一座古廟,就是《承德府志》說的“東塔(南峰)之巔有古廟”,而在北峰上是沒有的。

為了營造一種對稱美,大約在1998年前後才修建的。大家可以比照南峰和北峰兩座塔廟的新舊程度就可以看出來,南峰那座看起來隨時就要倒塌了,而北峰那座新的不能再新了。

這是其一,其二就是這兩座古廟不是廟,而是墓葬!

北峰是仿建的,不存在這一說,而北峰那座則是一座墓葬,這從紀曉嵐的記載就能看出來,北峰那座墓塔裡供奉得有“王仙生”的牌位,有香爐。

當然了,誰也沒有刨開地表看看地下是不是真的埋著一具枯骨,不過這墓主人也確實會享受,把自己的墓地建在這麼一個地方,登高望遠,風光自然不用說了,自是極好的。

就修建時間來說,現在主流的觀點認為大致修建於遼代,因為對北峰的磚塊進行考古後,確定是遼代時代燒製的磚塊,那距離今天也有將近千來年的時間了。

總之,能夠把自己埋葬在兩座石塔頂端,這位仁兄也是一位奇人啊。


圍爐談史


我是安奕小窩,我來回答。

人類創造了太多奇蹟,有許多問題至今未解,成為千古之謎。今天我們來說說河北承德雙塔山景區的兩座山峰上的寺廟,這兩座山峰沒有可攀登之路,上面卻建有兩座寺廟,神奇至極。

山峰是如何形成,人類又如何在無路可走的山峰上建造了寺廟,這些都讓世人充滿了各種猜測。這兩座山峰並列在一起,大小不完全相同,造型非常奇特,是天然形成。

雙塔山是河北承德的名山之一,上面的寺廟建造的頗為神奇,人們慕名百來,一睹奇山的丰采。

山峰附近風景秀麗,山間怪石林立,花草蔥鬱,灤河水環繞而過,一眼望去美麗的風光令人心曠神怡。山間還有石凳、石椅供遊人休息,天然的石洞也讓人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兩座山峰造型奇特,上寬下窄,給人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千百年來它們堅強地屹立在那裡,經受著風雨的侵蝕,像兩名不屈的戰士守望著這片土地。

山峰雖是自然形成,山頂上的兩座寺廟卻是人工建成。可人們是如何在無路可攀的山頂建造了寺廟,這是一直沒有解開的謎團。

人們對於這一奇觀紛紛給予猜測,專家也對這一奇特現象進行了勘探和研究。

據說寺廟是在1300年前建成,是契丹人為了向上天祈求風調雨順而建造的兩座古塔,用來做祭祀之用。

在山峰上可以發現一些被開鑿的痕跡,據專家猜測,這些可能是當初建塔時留下來的。山峰上不僅有開鑿的痕跡,裡面的石條分佈的也很有規律,這些石條可能是當時建造石塔所需要的臺階。

古人沒有先進的技術和工具,但他們的智慧卻總讓現代人驚歎不已,就算有再大的困難,他們也能想出辦法來解決,從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讚歎的奇蹟。

關於山峰的形成以及寺廟的建造人們有各種不同的猜測。

一、山峰附近原是海水,海水退去露出了山峰。

有人認為山峰原處於一片汪洋之中,當時的山峰只是海水中的兩座孤島。契丹人在孤島上建造了寺廟,主要是祈求風調雨順,來往船隻平安渡過。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海水慢慢消退,孤島也就露出了地面,現在看是兩座高不可攀的山峰,上面的寺廟也成為一種奇觀。

二、風沙侵蝕導致地貌發生變化,最後只留下了山峰和上面的寺廟。

當初山峰與周圍的地面可能是持平的,由於風沙導致水土的流失,山峰附近的地面越來越低,使得山峰更加突出,形成高不可攀的高度。

山峰與地面的距離雖然越來越大,上面的塔卻早已建成,漸漸形成現在這種奇特的景觀。

但這一切也只是猜測而已,並沒有確實的證據來證明。這一奇特的景緻到底如何形成,還有待專家們的考證。不管結果如何,都讓我們感嘆大自然的鬼匠神工,這神奇的世界有太多的謎團等待去解決,但也正是這些未解之謎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新奇可愛。(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安奕小窩


對於河北山峰上的這兩座神秘古塔是如何建成的,確實無人能夠清楚的解釋。

如今,有諸多大大小小的世界未解之謎,即便採用先進的高科技也解釋不了這些謎團。今天我們要關注的是河北的兩座古塔,它們位於大家熟悉的河北承德避暑山莊西南十公里的地方。在這裡屹立著兩座孤零零的山峰,這兩座山峰的頂端各有一座神秘的古塔,每座塔並不算太高,各有三層。從視覺上看,這兩座塔似乎是採用古代的大塊青石磚修建而成的,可以清晰的看到白色的磚縫分界線。在每層塔頂的四個稜角處都懸掛有疑似鈴鐺的東西,使整個塔看起來更加的精巧、靈動。

這兩座塔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據當地傳說是1300年前由契丹人修剪的,但是並無確切的史料記載。於是,這兩座塔的修建成了一個至今未解的謎團。如果放到現在,雖然兩座塔坐落在兩座孤立的山峰上,但憑藉現在的高科技設備,在峰頂修剪兩座這樣的塔並非難事。但如果是在一千多年前,狀況則大有不同,別說在峰頂修剪兩座塔,就是上到兩座孤峰的頂端,也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

針對修建這兩座塔的謎團,專家也做過一些研究,但並未發現比較明顯可以確認的依據。只是根據探究蛛絲馬跡做出了一些簡單的猜想。也有人猜測,這兩座塔是經過自然風化後形成的。但根據兩座塔現有的特徵來看,很明顯人工修建的可能性更大,因為風化不可能那麼精細。不過,迄今為止,仍然無人知曉是由誰修建的,具體修建於什麼時候。

對於此類古建築,多數依據來自於當時的書面記載,如果沒有史料可查,要對其有比較明確的瞭解便很難,畢竟猜測也需要依據。

大家覺得這兩座塔是如何修建的呢?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龍族社


河北承德的雙塔山本身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出代表。而雙塔山上面的兩座神秘古塔則使得這一景觀更為神秘傳奇。


河北承德市雙塔山頂的兩座神秘古塔修建於1300多年前,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宋朝時期,而河北地區當時處於契丹人的統治範圍內,因此相傳這座神秘的古塔是契丹人出資修建。

首先來看一下雙塔山的形狀和構造。兩座塔山十分奇特,與其說是兩座山,實際上更像是兩塊巨大的怪石,山體高度大約40多米,巖壁四周呈筆直狀下垂。而且山體的底部比頂部更細窄。因此看起來十分奇特而且不借助外力和工具基本上無法登頂。


那麼為什麼當時的古人要在這兩座奇特的山上修建這兩座神秘的雙塔?當時的古人在沒有現代機械的情況下,又是通過哪種方式將建築材料從山底運至山頂,並且修建了這兩座奇特的雙塔?

《承德府志》記載:“東塔(南峰)之巔有古廟,不詳何人所建,已就傾圮,旁有一小碑鐫“王仙生”三字”。


關於修建雙塔的原因有很多種傳說。有人說修建的人是出於某種信仰而修建了這兩座雙塔;也有人認為兩座雙塔修建之處原本是用於軍事用途,充當軍隊觀察敵情的瞭望臺。當然也有人認為雙塔山的雙塔可能是唐朝末年時期的佛教僧人出資修建,其雙塔之內供奉著佛教用品和佛骨舍利等。

關於雙塔山古塔的修建原因我們已經無從考證,相關史冊和地方縣誌中都沒有記載雙塔山古塔的明確修建過程和時間。但是雙塔山古塔的修建在古代來說絕對是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蹟。

雙塔山頂距離地面高約40多米。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想要將建築材料和建築工人送到這麼高的山頂都令人驚奇。相傳修建雙塔山古塔之前,雙塔山的兩座山頭之間修建了木質樓梯蜿蜒而上直通山頂。建築工人和所需的建築材料就是通過這些樓梯慢慢的運到山頂。

而且當雙塔山古塔修建完成之後,當地的百姓經常前往山頂古塔燒香拜佛。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木質樓梯逐漸腐爛。從此以後當地的百姓也很難再進入古塔之中。

如今雙塔山已經成為了河北承德的著名景點。憑藉著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巧奪天工的人文建築,以及長期以來的名人登臨和歷史沉澱成為了當地婦孺皆知的名勝古蹟。


珞珈山的貓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河北山峰上的神秘古塔有兩個,分別座落在山頂的兩個峰頂上,因此這座山就被命名為雙塔山。

雙塔山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離承德避暑山莊也不是很遠,這座山最有名的地方就是頂峰那兩個神秘古塔,到底是如何建造,何人建造,為何建造?

雙塔山的雙塔之謎

關於這兩座塔有個傳說,說是在古代的時候,此處曾經是一片汪洋,水把山都淹沒了,一直淹到山上這兩個凸出的峰頂。當時塔建在這兩座峰上,後來水沒了就成了如今的樣子。這個傳說顯然是不可信,因為承德這個地方在殷周時期就已經有人在此生活,在承德東面約150千米的村子裡還出土過西周的銅器。從這一點來看,承德曾經是汪洋大海的說法不成立。

雙塔山上面那兩座雙塔,如今大家普遍都認為是建於遼代,而且還有人提出一個觀點,那就是這兩座塔並非觀賞用,而是某人的墳墓。但這些都只是推論,因為塔裡可供參考的文物已經丟失,很難再考證。

雙塔山上這兩座塔並非沒人上去過,1998年對雙塔山景區進行開發的時候曾修建了通往頂塔的螺旋梯,但是因為發生了文物失竊後就把旋梯給拆除了。我們看現在雙塔的照片可以發現,這兩座塔的新舊程度是不一樣的。

新的那座塔很明顯是青磚白縫,看上去就像是剛建不久的樣子,或者是重新進行翻修過;舊的那座基本上就要散了,周圍還用三道鐵條給箍緊,鐵條看上去也是鏽跡斑斑,應該有一些年份了,這鐵條要是斷了牆體估計也就散了。

雙塔山上的這兩座塔其實也不算有多神秘,如果那裡真的是墓地那就好理解了。我們看看懸棺,這麼高難度的工程都要做到,古人在喪葬風俗上總是會做出一些我們現代人難以理解的事出來。

那麼這兩座塔在當時是如何建造?我認為難度真的不大,起碼比懸棺要簡單。在那個時候可以搭架子、或者是採用攀爬的方法都可以上去。承託這兩座塔的峰頂離山頂地面有40米左右,古代最高的城牆大概有20米左右,如果把古代攻城的雲梯改裝一下,也是可以用來登頂的。

結束語

雙塔山是承德的名山之一,那裡風景秀麗,山水奇特,大家有機會可以去那裡遊玩。至於峰頂的那兩個塔,我們也可以當它是未解之謎吧,這樣也可以給旅途增加一些神秘感。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水煮汗青


雙塔山。因是兩座巨大的柱形山體並排而立,狀似寶塔,封頂又各有磚塔一座,因此得名。兩座山峰高度相同,都是上粗下細,但北峰更顯高大粗壯,南峰更顯嬌小孱弱。兩座山峰都是陡峭直立,高不可攀,據說近代還沒有人能夠攀登上去!

雙塔山之所以叫做雙塔山是因為兩山並立形似寶塔,而且在峰頂各有一座用磚砌成的小塔,所以才被叫做雙塔山。

它最大的魅力,在於山頂上突出的兩根巖柱,和巖柱上建造的古代磚塔。它就是雙塔山。更為令人吃驚的是,在這兩根豎直矗立、無法攀登的巖柱上,居然各自建有一座磚塔。

磚塔是什麼?是何人所造?

但是據一些資料的記載小塔應該建於遼代,有人說這個年代是從小塔的石磚得出的結論。而且有人說這些小塔不是廟宇,而是墓地這些小塔與墓碑應該是一個意思。就像是少林寺裡的塔林一樣,都是歷代高僧的墓塔,而且不同的年代建出的墓塔造型也不同。至於到底是怎麼把墓塔建在上面的,可能是搭雲梯上去的把,畢竟古代工匠們那麼的聰明,雖然到現在都沒有解開他們是怎麼上去的。

但是在傳說中乾隆皇帝來承德避暑時曾經很好奇上面是什麼東西,就讓人搭了一個雲梯上去一看究竟。

研究人員對這裡進行了很多探測和研究發現

從山上大小不一的石洞中,找出了一些蛛絲馬跡,雖然歷經了千年的歲月的侵蝕,但還是可以通過一些科技探查出一些東西。這些石洞的排列都是有規律的,所以科學家們猜測,這些石洞是當時用來安裝建塔時使用的木梯的。是為了讓工人搭建更方便,更容易修建這座山。

曾經也有人提出質疑,說這個雙塔山不是人工修建成這樣的。

而是由於土地的變化,很有可能是千年前雙塔山的周圍都是平坦的大路,因為時間悠久,周圍的沙土等等都流失了,或者因為其他原因消失了,導致地面越來越低,從而這兩個山峰越來越高,最後形成了雙塔山這樣的奇景。

曾有研究員在2000年前後登上雙塔山頂峰進行實地考察。

描述說,南面巖柱上的磚塔頂端已經坍塌了,只留下兩層的塔根。但是可以看出來是一座四邊的方塔。塔為中空結構,南面有佛龕門,但是原來的文物已經不見蹤影。現在只能看到後人留下一座簡陋的佛像。而北面的塔是重新翻建的,原來的塔早已坍塌。北塔有維修的痕跡。塔內什麼也沒有了。

總結:這兩座塔到底是怎麼建成的呢?這令人很是費解,就連專家也給不出確切的答案,到底是攀登到上面建成,還是因為歲月的變遷,改變了原有的地質面貌才形成的呢?這就有待後人不斷的探索和研究了!


香姐逛歷史


好解釋?全部都是就地取材,在古時候石匠直接將山峰的上層經過多年風化鬆動的石塊取出用工具打成塊狀修古塔,

至於灰漿是切下來的一些碎石用燃材料(古時候燒陶瓷的燃料)燒成石灰做灰漿,就算燒石灰的石頭要求高而不是這種石頭,起碼燒出的石灰不用參其它沙石也可以勉強用得上。

至於合灰漿的水也不用挑上去也是就地取材,就是把石灰粉過篩以後堆到一起等待天上多次下雨(春天下雨)淋溼透了,其它用幾個大桶(古時候的木桶)接一部分雨水用來必用,就可以修房子了。

對於工匠吃飯問題就不用每天幾次爬上爬下了,直接多帶乾糧和喝的水上去可以了,睡覺可以搭一個簡易棚。石匠的工錢是當地教徒到處每家每戶捐款,以前我們家鄉都有這樣捐款的事發生。


夢想歌聲


河北山峰上的神秘古塔指河北省承德避暑山莊西南十公里處,雙塔山上的兩個古塔,這兩個山其實是兩個巨石,南北排開聳立,北山高約35米,南山高約30米,兩座山像用刀斧削劈過的絕壁一樣,一般人根本無法上去,神奇之處在於兩座山頂上竟然各有一座人工修築的古塔,所以雙塔山名字由此而來。

雙塔山上的兩座古塔何時如何建造,因缺乏史料,至今是個謎,但神奇的景觀,又距離承德避暑山莊很近,雙塔山在清朝時就已聲名遠揚,《熱河志》、《承德府志》對其均有記載,康熙、乾隆等皇帝多次率文武大臣拜謁,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有載“雙塔峰,拔地湧出,無路可上,乾隆庚戌命守吏構木為梯,遣人登視,一峰上有小屋,屋中一幾一香爐,供著王仙生三字,一峰上種韭一畦,膛畛方正如園圃之所築,是決非人力之到,不謂之仙蹤靈蹟不得矣”。

雙塔山頂的兩座塔。

意思是,乾隆55年,乾隆皇帝令人登山頂,看是怎麼回事,當地官吏造木梯爬上去了,上面留下的王仙人三個字,顯然是道家之人稱呼,還長得韭菜,難道是姓王的道人在此羽化後的仙塔?這塔是什麼塔稍後再說,但講到這裡已然知道,既然可以有人造木梯上去,姓王的道人也能上去,說明雙塔山儘管看起來陡峭,但借用工具還是能上去的。

1966年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雙塔山進行考古研究,多次實地調查,塔頂發掘有殘石佛像,兩座塔均是青磚結構,一個2米,一個5米,而青磚的造式和花紋是典型的遼代磚風格,根據眾多遺物特徵考證,雙塔山古塔是遼代所建,而且雙塔山的周圍也出土了遼代的磚瓦殘塊和基址,這說明在遼代雙塔山周圍是有建築群的,契丹人早期是信薩滿教,建立遼後逐漸提倡佛教,於是興起和傳播,當年遼人看到雙塔山的奇峰景象,產生敬畏,對神山神靈崇拜,於是在雙塔山底舉行佛事,並建古塔,達到遠處可望塔而拜,近而朝聖的目的。

雙塔山石鯨崖上的《康熙灤河詩》。

至於遼人怎麼登頂建塔,雖缺乏史料,沒有白紙黑字的答案,但以當時的技術,是可以辦成的,兩種方法,山本不高,30多米,一是藉助軍事攻城器械,派人運土築山,再山上豎雲梯,架飛橋,就能登頂;二是兩山間隔僅數米,在兩山之間豎起差不多高的木幹,將測量準備好的木材橫放固定在木幹上,兩端抵到兩山之隔,往上能直到山頂,只要人上去,磚石也能運上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