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三國瘟疫至二千萬人死亡,這位被《三國演義》漏掉的人物挺身而出

三國瘟疫至二千萬人死亡,這位被《三國演義》漏掉的人物挺身而出

說起漢末三國這個時代,那絕對是英雄的大舞臺。但對於平民,這是一個真正的十室九空的人口大滅絕時代,而導致這一切的兇手,除了戰亂、饑荒之外,最大的元兇便是——瘟疫。

據統計,從漢末到三國,死於瘟疫的總人數達2000萬左右,其中就包含了王粲、徐幹、陳琳、應場、劉楨,這“建安七子”之中的五位。

瘟疫這東西,才是消滅人口的真正大殺器!

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正是這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

也正是在此時,一個醫者橫空出世,他叫張仲景,他瞄準的對象正是恐怖的殺手——瘟疫。他嘔心瀝血數十年,形成了最後的結晶《傷寒雜病論》。

三國瘟疫至二千萬人死亡,這位被《三國演義》漏掉的人物挺身而出

但可惜的是,公元215年前後,張仲景與世長辭。而生逢亂世的《傷寒雜病論》,也是命運多舛,顛沛流離,竟然在亂世中不斷散佚。論痛惜程度,這種醫學寶典的散佚,絕對要排在痛惜排行榜的前列。

一、張仲景的小迷弟

而就在此時,張仲景的一個小迷弟挺身而出,他就是王叔和!

王叔和,名王熙,字叔和。他的身世不太好考證,傳聞他和王粲是同宗;關於他的成長經歷,也有不同的說法,有說他自學成才的,也有說他家學淵源,家教成才的。但不管怎麼說,他後來的身份,都是魏國的太醫令。

三國瘟疫至二千萬人死亡,這位被《三國演義》漏掉的人物挺身而出

而作為一個醫者,王叔和也追星,他的偶像正是張仲景,他和張醫聖的弟子衛汛還是好朋友。

有感和痛心於張醫聖的著作散佚嚴重,王叔和便決定利用手裡的資源,重新整理《傷寒雜病論》。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蒐集、彙總,王叔和還真就把《傷寒雜病論》幾乎完整的找了出來。而他再次彙總的更加系統、合理,首先是把這本奇書一分為二,分成了專攻傳染病的《傷寒論》,和專攻雜病的《金匱要略》(唐人重新整編)。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都是中國醫學史上不朽的著作。此外,他還著有《張仲景藥方》十五卷。

您還別說,要是沒有太醫令這個職位和對應的資源,即便王叔和再有想法,也難重新整理《傷寒雜病論》。

有人說,王叔和是張仲景的弟子,但其實王叔和出生於210年左右,死於270年,張仲景215年去世時,王叔和還是個小屁孩,即便真是張仲景的弟子,他聆聽醫聖教誨的機會,那也是屈指可數。

三國瘟疫至二千萬人死亡,這位被《三國演義》漏掉的人物挺身而出

但無論他和張仲景的關係如何,王叔和絕對是一個合格的迷弟。“做迷弟,學叔和”,這個口號,果斷值得雄起啊。

二、針灸學宗師

略懂中醫的朋友都知道,針灸是一種常見而神秘的中醫療法,據說這神奇的針灸,除了能夠舒筋活血之外,甚至可以激發免疫力,激活人生第二春。而王叔和,絕對是個中高手。

當然針灸這技術,並非王叔和首創,在他之前就有《內經》、《難經》等針灸學教科書流傳,可是善於學習的王叔和,結合行醫經驗,他就覺得這《內經》、《難經》雖好,但卻不夠與時俱進,有歷史侷限性,它們需要打補丁了!

正是基於這個考慮,王叔和開發並出版了《脈訣》、《脈賦》、《脈經》等經脈學著作。對針灸的扎針深度、位置,以及針對的病症,都進行了系統的描述。“針灸脈學哪家強,魏晉太醫王叔和!”光是《脈經》一書,就有10卷98篇,計10萬多字,妥妥的鉅著。

三國瘟疫至二千萬人死亡,這位被《三國演義》漏掉的人物挺身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老王在寫《脈經》時,非常注重參考文獻的科學合理性,每當引用文獻,他或以標題形式列出,或以文後加注的形式註明文獻出處,以便於後人查閱。

總之,針灸學、經脈學,在王叔和這裡,重煥青春、再造巔峰。不過可惜的是,後來也只有《脈經》一本書流傳了下來。

三、養生學鼻祖

當下有很多營養學專家提出:病都是吃出來的。提倡大家健康飲食、均衡膳食,這樣才能身強體健、遠離疾病。

其實,這套理論一點都不稀罕,早在1800年前,王叔和就涉足這個領域了。

他在行醫的過程中,逐漸歸納和總結出了一些生活與疾病的關係。他認為,只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有健康的身體狀態,如果沒有健康的生活起居方式,即便當下沒事,那也是在給身體埋不定時炸彈(《太平御覽·養生卷》)。

三國瘟疫至二千萬人死亡,這位被《三國演義》漏掉的人物挺身而出

而生活方式中,飲食尤其重要,因此,老王主張從起居飲食方面進行“謂攝”,以求得長壽,卻病延年。尤其是飲食不可過於雜亂,也不能過量,既要控制度,也要控制量。簡而言之,就是“好東西也不要多吃”。

此外,他還強調食物和時令的關係,有些東西適合春、夏吃,而有些東西適合秋、冬吃,

諸如“冬天吃雪糕”之類的,在老王看來,那就是對自己身體不負責。

在漢末三國那個年代,原本大家能吃飽就是一件敲鑼打鼓的事了,可是王叔和,卻敏銳而大膽的提出“養生論”,這種前瞻與前衛,絕對屬於一流大腦。

不過可惜的是,老王在養生學方面的專著,徹底湮滅於史海之中了。

三國瘟疫至二千萬人死亡,這位被《三國演義》漏掉的人物挺身而出

結語

每讀三國,我們往往沉醉於英雄們的豪氣忠勇,謀士們的機敏聰慧,是他們在我們民族的至暗時刻,發出了璀璨的光芒,照亮了一個時代。

但其實,我們也應該記住,還有一些人,勇敢的把天災疾患擋在了身後,他們就是——醫者。如果沒有這些醫者,即便英雄們的表演再精彩,或許我們的民族,也早已淪為歷史的塵埃。

參考文獻:許亦群《王叔和整理仲景著作情況初探》、趙峻嶺,魏連海.《淺談王叔和的針灸學成就》、成莉,國華,張雪亮《湖北麻城“藥王”王叔和初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