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建盞騙局套路多?看懂這三點輕鬆遠離建盞坑

兩宋時期,黑瓷的文化和美學內涵大多是通過茶文化體現出來的,以宋徽宗為首的鬥茶之風,不僅波及群臣,也兼涉文人逸士。趙佶在《大觀茶論》中說:"天下之士勵志清白,竟為閒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筐篋之精,爭鑑裁之別",可見其風靡程度。直至後期宋徽宗等人的遠去和鬥茶文化的衰落,黑釉盞類的黑瓷才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之後便是近乎千年的落寞,到近代建盞文化的才得以再度復興,併成為新一代的流行茶器。在如今建盞大火的情況下,有些不法商家利慾薰心,伺機投機取巧牟取暴利,所以各位盞友在入手建盞時一定要注意這些建盞騙局:

建盞騙局套路多?看懂這三點輕鬆遠離建盞坑

1、假建盞

假貨一直是市場所面臨的挑戰,特別是隨著近些年各大電子商務平臺的崛起,讓商品假貨問題更加氾濫。在淘寶上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過於低價的建盞,甚至有的9.9包郵。這些"建盞"為什麼這麼便宜呢?主要還是因為它們是仿冒的假貨,與真的建盞根本就是貨不對版。甚至有的做工較為粗劣,從外形上就與建盞大相徑庭。那麼如何去判斷一隻建盞的真偽呢?首先需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建盞騙局套路多?看懂這三點輕鬆遠離建盞坑


▌鐵胎

鐵胎是建盞獨有的特質,與當地的特殊土壤密切相關。因為採用了建陽水吉當地含鐵量極高的紅土和礦釉燒製,所以其胎為含鐵量約為7%-10%的鐵胎。因為胎體含鐵量高,故建盞斷面呈現黑或灰黑、黑褐等色。建盞形體較一般茶器而言也更加厚重,外加其胎骨堅硬似鐵,叩之有金屬聲,這也是分辨建盞與一般茶器的最淺顯的特徵。

建盞騙局套路多?看懂這三點輕鬆遠離建盞坑


▌釉色

建盞的極高的鐵含量不僅帶來實用上的功效,如使茶湯久熱難冷;還為建盞釉面呈現的整體美觀提供了多變的可能性。眾所周知建盞最大的特點就是表面神奇的斑紋:有的斑紋粗大且十分炫彩;有的斑紋精細又錯落有致;有的斑紋低調卻包羅萬象。這些賦予建盞美感紋飾千變萬化,其實主要是胎土中含有的鐵繫結晶釉在燒製過程中與氧的多元化反應產生的不同脈絡和色彩。建盞常見的釉色有兔毫、油滴、鷓鴣、曜變、烏金釉、及其他釉色等,在購買建盞時仔細辨認,不要被假建盞所誤導。

建盞騙局套路多?看懂這三點輕鬆遠離建盞坑

2、假款識

建盞的款識就像是品牌的LOGO一樣,是我們識別一件物品來源的重要依據,獨特的標誌底款能便於我們區分名家大師之作,也是新手盞友鑑別建盞最為直接的方法。但是也有一些不良商家在豐厚利潤和強勁需求的驅使下,生產冒充名家作品的建盞,這類建盞騙局較難以被識破。所以當盞友們在一些非官方渠道購買名家盞時一定要多注意,要做足功課詳細瞭解大師作品的特徵,認清其底款標識防止被騙。

建盞騙局套路多?看懂這三點輕鬆遠離建盞坑

3、偽老盞

建盞騙局套路多?看懂這三點輕鬆遠離建盞坑

除了上述的假建盞,偽老盞也是市面上常見的一種騙局。有些的盞友喜愛收藏老盞,但是能夠流傳到現代的老盞越來越少,所以保存較好的老盞不僅具有歷史價值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下面小編就跟你們盤點一下常見老盞的做舊、作偽手法,希望盞友們在購買老盞時可通過這些識別老盞。


▌消光去音

這類盞在燒製時便是仿製宋代建盞風格燒製,釉色上極為接近老盞,但因為老盞經歷過漫長的歲月,所以光澤溫潤,敲擊聲也較為沉悶,所以還需要對新盞進一步加工。一般新盞釉面有賊光,所以不良商家就將重點放在消除建盞的"賊光"上。通常消光都是採用酸化的方式,將酸性物質(如氫氟酸、草酸)混入泥土,再將新燒的建盞埋入這種被酸化的土壤中,將建盞表層腐蝕至沒有"賊光"。然而這種人為的腐蝕會造成一個弊端,就是一隻盞每一處的腐蝕程度,從而出現深淺不一的凹坑,並且釉面給人以死板晦澀的感覺,這點可通過詳細端詳建盞表面區分。而"去音"是在一定的高溫燒製中取出新盞,直接丟進冷水中,使敲擊的聲音不會那麼清脆。

建盞騙局套路多?看懂這三點輕鬆遠離建盞坑

▌修工接底

老盞的做工十分講究,特別在胎底可以判斷出來,老盞的修工自然且流線行雲流水,而新盞偏單一工整,有現代機械痕跡。所以後者會通過二次修胎對新盞再加工。接底則是將一個老盞的盞底與一個新盞的盞身相接以冒充老盞的作偽手段,企圖用老盞底部款識達到魚目混珠的效果。

建盞騙局套路多?看懂這三點輕鬆遠離建盞坑

雖然近年來有關建盞的科普和闢謠越來越多,大家對建盞的瞭解也更加深入。但隨著技術發展,造假手段也愈發高明,所以各位盞友們在入手建盞時還是要注重選擇正規渠道,才能有效的規避被騙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