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堅守,為了人民的安康

堅守,為了人民的安康

西安市第八醫院重症隔離區。 西安市第八醫院供圖

截至1月26日10時,陝西新增7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新增密切接觸者94例;全省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2例,密切接觸者273例,均集中醫學觀察。定點醫院的檢查接診情況如何?連日來,記者探訪多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醫院,瞭解抗擊疫情一線情況。

集合,最精銳的力量

1月26日,記者來到西安市第八醫院,看到門診大廳外設置了專門的發熱分診窗口,前來發熱門診就診的患者不多,有專業醫護人員主動詢問患者的發熱史和接觸史,對發熱病患進行引導和處置。

1月23日,全省首次確認的3例輸入性新型肺炎確診病例,有2例病患在該院隔離區進行治療。1月25日,從陝西省中醫醫院急診科轉來1例確診患者。1月26日,又有2例確診患者住進了西安市第八醫院。目前在該院隔離治療的5名患者,病情平穩。

西安市第八醫院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省市兩級定點醫院。為了保障新型肺炎患者的救治,西安市第八醫院抽調全院精銳,由感染、重症、急診、中西醫、內科等專家組成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專家小組,其中主任醫師12名、副主任醫師7名。這19人中有15人參加過2003年的非典診療方案制定和患者救治工作。作為專業的傳染病醫院,該醫院在阻擊非典和甲流等傳染病中作出了突出貢獻。目前,醫院在醫療物資、人員配備、硬件設施、消殺防疫、人員轉運等方面有著充足的準備,可以及時收治病患。

李燕平主任從事感染性疾病的診療工作30餘年,是省市專家庫的傳染病專家,先後參與了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2009年的甲流和埃博拉、MERS等疾病診療方案的制定。此次,作為院內專家組的主要成員,她一直堅持坐鎮發熱門診,就連大年三十也不例外,中午飯常常拖到下午2時才草草應付一下。

馬曉華是專家組裡最年輕的成員,曾作為陝西首位援藏的感染科醫生,幫助西藏阿里地區人民醫院完善了感染性疾病相關診療制度和流程,制定了病歷質量考核點評制度,並組織召開了西藏阿里地區人民醫院第一次病例點評。作為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他對科室裡收治的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瞭然於胸。除夕他仍在一線加班,直到下午6時,才吃了除夕的第一頓飯。

從醫院開始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開始,每天晚上8時是固定的專家組會議時間。專家們彙總工作、討論疑難病例,對患者的治療方案反覆斟酌,常常討論至深夜,為守護人民健康築起了鋼鐵長城。

“8小時不吃飯,是常態”

1月25日下午5時許,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內,醫生、護士、醫院管理人員正在忙碌著。這裡是為了應對新型肺炎而專門設立的隔離區。據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趙英仁介紹,這裡對講、監控等系統已經全部到位,而且已經有了生化檢測設備,核酸檢測設備正在審批中。科室首批到位的11名醫生和50多名護士只用了不到3天時間,就將隔離病房改造完畢。

記者看到,“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已經就位。“一會兒就會有發熱症狀的疑似患者過來。”在該院另一個病區裡,已經收治了1名確診新型肺炎患者。隨著近幾日宣傳力度的加大,一些有過旅居武漢史的人或近期發熱的人們會陸續來此排查。

西安交大一附院是陝西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收治醫院之一。1月22日,該院全面取消了春節休假,全員進入應急待命狀態。

“1月23日上午8時,我們醫院第一批次抗擊疫情人員在發熱病房門前集合,由感染科護士長對他們進行了接診流程、人員防護等培訓。第一批次的成員中有工作20餘年的臨床一線醫生,還有護士長、骨幹護士、年輕護士,大家積極參與討論,共同商定流程,旨在確保患者就診流程的優化與醫護人員的防護安全。”醫院副院長劉青光介紹。

1月25日下午,該院舉辦了第二批次的接診流程、人員防護等培訓活動。記者在現場看到,醫護人員從頭到腳穿上一整套防護裝備十分費勁。“在隔離區工作的醫護人員,8小時不吃飯,是常態。”醫院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瞭解,截至1月25日下午6時30分,該院發熱門診分診處共接診患者40餘人。記者離開時看到,還有患者在等候就診。

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

“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我們等你看春晚。”這是一個13歲的孩子在電話裡和母親的對話。這位母親就是西安市第八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李雲娜。

重症醫學科是該院收治患者的主要科室。為了收治肺炎患者,科室不得不將其他患者轉移到別的病區。因為擔心患者和家屬不理解,李雲娜就一一耐心解釋,直到所有患者都同意轉科。“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屬於新發病例,必須儘可能做好準備。”李雲娜將這句話掛在嘴邊,也放在心上、落在行動上。從制度制定、工作流程、人員配備、物資準備到患者收治等,她都事無鉅細一一把關。穿著密不透風的隔離衣,李雲娜一干就是幾個小時。病房裡的溫度,患者感覺舒適,可對於穿著隔離衣的醫務人員而言,卻是又悶又熱。患者情緒不穩,她就坐在旁邊安慰。戴著口罩說話,患者聽不清,她只能提高音量,一次談話結束,她半天說不出話來。

大年三十,李雲娜從早上忙到下午6時30分,才從隔離區出來。之後,她又忙著填報各種數據,直到大家心疼地搶走她手中的筆,她才安靜地吃了頓餃子,而這餃子原本是她的午飯。晚上7時,剛吃完飯就又開始工作的李雲娜接了一個電話。因為這個電話,李雲娜紅了眼眶。原來,她13歲的兒子想讓媽媽回來吃頓團圓飯,也想和媽媽一起看春晚。“每天早上出門時孩子還沒起床,晚上回家孩子又睡著了。孩子已經一個多禮拜沒見我了,想想真覺得對不起他。”李雲娜邊說邊拿起筆,繼續著手裡的工作。最終,她也沒能滿足孩子的願望——陪他一起看春晚。

“這是我的工作,沒什麼可說的。我們科的醫務人員真的是‘最可愛的人’。他們主動放棄休假,在沒有接到工作任務的時候,也在科室裡待命。能和這樣的團隊共事,是我的幸運。只要我們一起努力,一定能戰勝疫情。”李雲娜一邊工作一邊說。(陝西日報記者 車喜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