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誰能給我一個購買macbook的理由?

姜昔過


如果從事影音,圖像,視頻相關的工作,強烈推薦你購買。如果是一般的文字編輯用戶,可根據自身情況購買,如果是遊戲愛好者,反對你購買。後mbp的好處在於:1.系統穩定。基本沒有廣告打擾。2.屏幕顏色正,清晰。這點對圖像和視頻用戶非常重要。3.它的各個部件基本都是很好的,比如屏幕,聲音,做工,設計等。缺點在於:1.價格高。2.開始使用時,會很不喜歡,一旦習慣了,你會覺得很舒服。3.軟件沒有win系統的多。


小奏鳴曲1


從題目中看出,題主家境或者收入應該不錯,炒股票,證明有大體量的本金。

所以,macbook給你一個最需要買它的理由,裝bi。

題主想買一臺蘋果本,但是奈何最近疫情爆發,買來沒人知道,這不白買了嗎,不行。要讓全部人知道我買了全新的筆記本電腦。但是直接發朋友圈是不是太張揚了。畢竟,我不是張松,我老公也不是區裡的幹部,怎麼辦。怎麼辦,思來想去,還是頭條好。人流量大,大家都知道了。

題主首先問了一個問題,我買來一個新蘋果本,但是他能用來做什麼呢。廣大網友紛紛獻言獻策,寫代碼,速度快。做視頻,畫質好。

可惜可惜,網友沒有領會題主的意圖,題主的意思是表達下前半段,你們卻關注後半句去了。

害得題主只能再來問一次,並且又著重強調了下,我什麼都不幹,給我一個買mac的理由!

當然

你知道的

最佳答案應該是

恭喜題主新買mac本,真是羨慕啊!




PPt小助手


不過,話說回來,MacBook雖然好,但是也並不適合所有人。首先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能玩遊戲!!!哪怕你購買的是兩萬的i9+16G+1TB版本的頂配,順帶將內存升級到64G,將顯卡升級到8G。你刷一個Windows系統依舊跑不好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遊戲,因為MacBook散熱不行,哪怕是頂配的獨顯Pro系列,也是單散熱管,別說壓i9了,我目前手中16寸 4G獨顯+i7的配置,光是運行作圖軟件,TouchBar那個地方已經燙得不行了。Mac OS本身壓根就不支持目前的主流遊戲之外,還有一些專業的工程軟件,金融軟件,包括很多公司自己內部的系統軟件,也都不支持。雖然市場上說Mac OS確實是全球第二大的桌面端操作系統,但是Windows的地位絕對無可撼動。所以如果你有任何一項我上面說到的需求,千萬不要購買MacBook,誰買誰後悔。實際上MacBook和Mac OS本身,主要還是給設計類需求的用戶準備的。比如說平面設計師和視頻剪輯師,MacBook出色的屏幕調色,以及系統的色彩管理,都是Windows陣營望塵莫及的。應該是普通消費者能夠買到的最好的屏幕,沒有之一。還有系統本身的穩定性,也是程序員的最愛。輕薄的機身和長時間的續航,也深受辦公白領和出差人群的喜愛。當然了,蘋果也非常清楚,有一部分用戶實際上並不需求筆記本,大屏幕最大的用處就是看視頻,刷網頁,玩玩遊戲。因此蘋果從2018年開始就一直在調整iPad產線,將iPad OS獨立,開發獨立的App生態,這樣一來,也就滿足了那些並不需要筆記本產品的消費者。


兜兜影視廳


你好,我是一個筆電愛好者,有19年的筆電使用經驗,希望能幫到您

入手2017款12寸的macbook是上選

這個款型已經停產了。要從其他途徑進行購買了,比如淘寶。

這臺是迄今為止,蘋果最輕薄的電腦,且待機非常的棒

硬件需求達到你的要求

唯一可能影響不符合你要求的是屏幕只有12寸,不知道你炒股會不會需要大屏幕,幾個股票做對比這樣,如果只是一隻股票一隻股票的看,一定是沒問題。

Macbook,是目前最好的筆電屏幕

對於用筆電看電子書來說,屏幕色彩還原度,亮度,細膩程度都是很必要的參數,Macbook的視網膜屏(注意看產品介紹)目前還沒有被超越;

新款的Macbook,或者是Pro,性價比

輕薄和待機都不再是2018-2019款Macbook的優勢,所以就按照你的需求,我覺得並沒有可以選意義,但如果錢不是問題,花錢就為這塊Macbook的屏幕,那麼我也服氣的


盟少俠



題主的需求:不做視頻、不做音樂、不修圖、不辦公、不是程序員,只是看電子書和炒股。坦率地講,這樣的需求基本上就告別筆記本電腦了,有這個錢買一個iPad Pro或者大屏幕的旗艦手機不香麼?方便攜帶,方便看視頻。當然了,如果題主真的想要體驗一下MacBook,那麼你購買之後會有如下幾個體驗。

出色的工業設計和質量


蘋果在消費級數碼產品領域,工業設計方面一直都是標杆存在,基本上對手只能抄襲,無法超越。蘋果工業設計之所以優秀,主要的核心是“捨得用料”。我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蘋果2019年的手機旗艦產品iPhone 11,C面的玻璃背板,材料成本就是50美元,還不算蘋果為此專門購買的幾千臺加工設備。什麼概念呢?50美元,這是一枚中端處理器的價格,而三星和華為,在背部面板的材料上花費只有蘋果的一半。


MacBook也是一樣的。如今的MacBook從大體的設計層面,延續了喬布斯時代的Unibody一體成型化技術的工藝。用CNC機床將一整塊鋁板雕刻成為機身,整體看起來渾然天成,沒有任何縫隙,而且環保利於回收。鋁材質本身也相對較輕,導熱性強利於散熱。而蘋果當年為了這個鋁製機身花費的代價是直接買斷了供應商5年的產能,只能夠給蘋果供貨。所以在當年,MacBook Pro 和 MacBook Air兩款機器在設計上領先同類產品。


因此MacBook即便是在如今的筆記本電腦市場,設計方面依舊是標杆性的代表,無論是Pro還是Air,花費更貴的價格,觸摸到更好的設計。當然伴隨著更好的用料以及製造工藝,MacBook的質量就變得非常可靠,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平均壽命一般都在5年以上,這裡的壽命不是說可以開機,而是依舊可以保持高性能運轉。


大學四年我自己當時使用的2014款MacBook Pro,四年的時間只出現過兩次問題:一次是自己裝虛擬機把系統底層弄壞了去售後重新裝了驅動;另一次是第三年電池老化花了400元換了一個電池。除此之外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現在換到了2019款16寸的MacBook Pro,我感覺可以戰5年。

穩定的系統和用戶體驗


我非常不理解一個現象:買了MacBook之後刷Windows系統......這件事在我眼中真的就是暴殄天物。為什麼MacBook售價會這麼高?不僅僅是出色的用料,實際上同樣的價位,你去Windows陣營可以買到配置更加優秀的筆記本,而且做工還不錯。無論是戴爾、惠普、ThinkPad還是Surface。


實際上MacBook售價之所以這麼昂貴,其核心並非硬件,而是Mac OS操作系統。相比起Windows系統,蘋果的操作系統更加穩定,更加流暢,更加便捷。


穩定在於系統本身很少出現Windows那樣進程卡死的狀況,甚至是藍屏。坦率的講用了這麼多年的MacBook,我從來也沒看見過蘋果藍屏(實際上是灰屏)的界面。電腦你不用關機,不用重啟,不使用的時候合上待機就可以。


流暢在於系統本身對於運存和進程的管理機制。蘋果擁有出色的內存壓縮算法,可以優先將系統資源調度給正在運行的程序,而後臺程序只保留推送。我曾經做過實驗:同樣用i5+8+256配置的MacBook Pro和Surface Pro,運行Pr導出一段3分鐘的1080P視頻。Surface Pro用了12分鐘,而MacBook Pro用了8分鐘。


便捷在於Mac OS的很多快捷操作手勢。這個東西無法言傳,只能用戶自己體驗過後才能夠清楚。Mac OS上,蘋果增加了很多快捷的操作手勢,用戶可以非常方便的增添桌面,切換應用,非常流暢。並且MacBook的觸摸板,操作手感實際上要比鼠標更好。我自己作為產品經理,平常用Sketch畫高保真設計稿,壓根就不需要鼠標這個東西......

僅限於生產力需求者購買


不過,話說回來,MacBook雖然好,但是也並不適合所有人。首先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能玩遊戲!!!哪怕你購買的是兩萬的i9+16G+1TB版本的頂配,順帶將內存升級到64G,將顯卡升級到8G。你刷一個Windows系統依舊跑不好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遊戲,因為MacBook散熱不行,哪怕是頂配的獨顯Pro系列,也是單散熱管,別說壓i9了,我目前手中16寸 4G獨顯+i7的配置,光是運行作圖軟件,TouchBar那個地方已經燙得不行了。


Mac OS本身壓根就不支持目前的主流遊戲之外,還有一些專業的工程軟件,金融軟件,包括很多公司自己內部的系統軟件,也都不支持。雖然市場上說Mac OS確實是全球第二大的桌面端操作系統,但是Windows的地位絕對無可撼動。所以如果你有任何一項我上面說到的需求,千萬不要購買MacBook,誰買誰後悔。


實際上MacBook和Mac OS本身,主要還是給設計類需求的用戶準備的。比如說平面設計師和視頻剪輯師,MacBook出色的屏幕調色,以及系統的色彩管理,都是Windows陣營望塵莫及的。應該是普通消費者能夠買到的最好的屏幕,沒有之一。還有系統本身的穩定性,也是程序員的最愛。輕薄的機身和長時間的續航,也深受辦公白領和出差人群的喜愛。


當然了,蘋果也非常清楚,有一部分用戶實際上並不需求筆記本,大屏幕最大的用處就是看視頻,刷網頁,玩玩遊戲。因此蘋果從2018年開始就一直在調整iPad產線,將iPad OS獨立,開發獨立的App生態,這樣一來,也就滿足了那些並不需要筆記本產品的消費者。


PM宋先生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的環境下(即使在美國),部分Windows筆記本明顯優於Mac,不建議購買MacBook,建議選擇高端的Windows筆記本。

你的所有支持理由中,只有第三點有一定的道理,Mac會讓你完善蘋果全家桶,獲得全家桶的體驗。但是作為一個蘋果全家桶用戶來說,獲得的全家桶體驗都是癢點,而非痛點。這些功能都有相應的替代性。

我個人是iPhone+iPad+Apple Watch+HomePod+MacBook Pro15+Time Capsule 3T+LG Ultrafine 5K,自認為已經算是深度蘋果全家桶了。但是獲得的一些功能:AirDrop,HandOff等等僅僅是一個偏頭,確實能提高一些工作效率,但是作用不大。所以你要思考Mac這個平臺是否對你的學習和工作有幫助。

事實上,對於一個商科學生或者工作者來說,Mac是災難般的存在,理由如下:

作為商科人士,一定是重度Office使用者,尤其是重度Excel使用者,Mac上的Excel卡頓嚴重,功能缺失,不適合專業人士使用;

商科的話需要用許多軟件,這些軟件有的沒有Mac版本,有的雖然有Mac版本但是不如Windows好用。比如說Wind,炒股軟件,期貨交易軟件,量化分析軟件等等,許多沒有Mac版本。

以MBP為例,所有的MBP都是板載內存和SSD,無法後期自己升級,不利於後期的維護和y硬盤安全,對於商科這樣一個數據大於一切的行業來說,是噩夢般的存在。

下面說下你說的第一點和第二點,基本上屬於“你沒有見識過高端Windows本”

續航強,輕便這並不是Mac的專利,許多高端Windows本子也可以做的輕便,高續航;

在國外通用性更強也是扯淡,根據數據顯示,即使在北美,Mac的市場佔有率不到15%,70%以上的用戶依然是Windows(北美已經是Mac佔有率最高的地方了,其他地方可以想象)。

這裡面問題的g底層邏輯在於:你用6200買了一個筆記本,覺得不好用,你想著買個MacBook就好用了,但是你忘了MBP應該需要1W+的價格吧?你拿一個6200的筆記本去對比一個1W+的筆記本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事情。你至少應該用一個1W+的Windws本去對比才公平吧?


你的專屬小靈通


從大學開始就一直是Macbook的用戶,畢業後短暫用了一段Surface,最近又換回了Macbook Pro。身邊有很多人都在問我到底是買Mac好還是Win好,我一般會給出以下的建議。請注意,我們這裡的談論不包括iMac、Mac Pro、Mac miniMacbook適合輕生產力用戶

何為輕生產力?在我看來設計師、程序員、小白領都屬於輕生產力的用戶。

無論你是做UI、平面、編程、文案,甚至是剪輯短視頻,Macbook都是不二之選。

首先我們說Macbook和Macbook Air,Macbook Air從誕生之初就是為都市白領所生,輕巧方便,續航時間長,系統穩定,都是相比起Win本的一大特點。我身邊很多白領辦公,尤其是新媒體運營方面的人,基本上都使用的是Macbook Air,加上現在將屏幕升級為了視網膜屏,在最後的顯示效果這塊短板上獲得了補充,如果你的工作只需要PPT、表格、文檔,選擇它再合適不過。至於Macbook,,可以理解成Macbook Air的縮減版,更小的屏幕尺寸和體積,攜帶也更加方便。但是我覺得蘋果未來應該會淘汰這一系列,因為售價比Macbook Air還要高,我實在想不出為何要去選擇Macbook的理由。




君心與我心


不同人群在不同的年齡段和不同的需求下自然會選購不同的筆記本電腦,大學生年輕人首選性價比不錯的Windows遊戲本,白領一族首選商務型續航長的筆記本,而我則屬於文稿圖片視頻類的工作者,因此我認為最最適合我的筆記本只有一款:MacBook。MacBook也是有不少缺點的,首先就是太貴了,其次打遊戲也基本上是個殘廢,軟件數量也不及Windows的多,那我為什麼還要買MacBook作為我的日用筆記本呢?主要有以下五大理由。

屏幕真的好,太好了

MacBook的retina屏幕分辨率足夠高,無論是13.3還是15寸,屏幕精細度都很高。之前我用過不少1080P分辨率的Windows筆記本,當時認為那樣的屏幕已經足夠好了,直到我換成MacBook後才發現這TMD才叫好屏幕,無論是可視角度還是色彩還原都要比市面上的絕大部分Windows筆記本更好。而且OS X系統生態下的所有應用都會適配MacBook的不同分辨率,很少出現應用分辨率低於屏幕分辨率而導致顯示模糊、錯位的尷尬。像我這種要經常編輯文稿、修圖、做視頻的人來說,一塊好屏幕的必要性極高。

性能與便攜之間平衡得最好

MacBook有air和Pro系列,其中air確實是名副其實的輕薄本,放進包包裡就跟不存在一樣,可惜的是散熱性能和配置都不夠好,只能滿足簡單的辦公需求。13寸的Pro是我個人最推薦的,性能足夠強,比15寸的Pro輕便,平衡得非常不錯。我就經常帶著13寸的MacBook Pro出差,再帶上一些衣物和相機以及iPad塞進包包裡,重量恰好合適。無論是解壓縮文件、視頻解碼、剪輯片子等需求都能得到很好的滿足。

優秀的觸摸板體驗以及手勢操作

用Windows筆記本的同學應該很少用到自帶的觸摸板吧?因為無論是跟手性還是手勢操作流暢度,MacBook的觸摸板都要優秀得多,即便外出辦公沒帶鼠標,用觸摸板也可以輕鬆完成絕大部分的基本操作。想起以前念大學和去公司上班的時候帶著Windows筆記本出差忘帶鼠標,那個觸摸板體驗簡直就是災難。

軟件質量

像微軟辦公三件套這些大型軟件就不說了,Windows和OS X兩個平臺都有很多相同的大型軟件,但是例如QQ以及其他一些小軟件的質量還是OS X平臺上的比較好,例如分辨率的適配、無廣告、更多的功能,以前用Windows的時候經常要找各種無廣告的破解版本,而且關鍵是很多軟件的分辨率根本沒有完美適配筆記本,很多界面的圖片都是有點發糊的,這對於強迫症晚期患者來說非常不友好......

與其他蘋果設備之間的協同關係

絕大部分人的第一臺筆記本電腦肯定都是Windows,如果是稍微有點高效辦公需求的話就會發現,微軟沒有處理好筆記本與其他設備之間的協同關係,而如果你有iPhone甚至還有iPad,那麼MacBook幾乎就是你的筆記本首選,因為即便是在無網絡的前提下,你也可以通過AirDrop實現設備之間的文件高速傳輸,還有iCloud、藍牙、電話短信同步等功能,會讓你感受到你的所有蘋果設備之間的隔閡都被徹底打通,這種連貫性極高的體驗是在Windows平臺上體驗不到的。

總結

或許看到這裡你會覺得:“靠,這不就是腦殘果粉嗎?”。誤會誤會,Windows和Mac到底誰更好,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但始終不可能會有明確的答案告訴你到底誰勝誰負,畢竟適合的用戶群體不盡相同,有的人不習慣Mac,而有的人非Mac不用,更有的人選擇雙平臺共用,只是看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麼而已。對於電腦小白或者是初次使用筆記本的人來說,折騰一下Windows以及熟悉一下系統機制以及功能,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而如果對電子遊戲興趣不大,看重軟硬件深度結合體驗的人來說,Mac則最合適不過了。


迷霧輕質


如今的MacBook從大體的設計層面,延續了喬布斯時代的Unibody一體成型化技術的工藝。用CNC機床將一整塊鋁板雕刻成為機身,整體看起來渾然天成,沒有任何縫隙,而且環保利於回收。鋁材質本身也相對較輕,導熱性強利於散熱。而蘋果當年為了這個鋁製機身花費的代價是直接買斷了供應商5年的產能,只能夠給蘋果供貨。所以在當年,MacBook Pro 和 MacBook Air兩款機器在設計上領先同類產品。

因此MacBook即便是在如今的筆記本電腦市場,設計方面依舊是標杆性的代表,無論是Pro還是Air,花費更貴的價格,觸摸到更好的設計。當然伴隨著更好的用料以及製造工藝,MacBook的質量就變得非常可靠,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平均壽命一般都在5年以上,這裡的壽命不是說可以開機,而是依舊可以保持高性能運轉。

買了MacBook之後刷Windows系統......這件事在我眼中真的就是暴殄天物。為什麼MacBook售價會這麼高?不僅僅是出色的用料,實際上同樣的價位,你去Windows陣營可以買到配置更加優秀的筆記本,而且做工還不錯。無論是戴爾、惠普、ThinkPad還是Surface。

實際上MacBook售價之所以這麼昂貴,其核心並非硬件,而是Mac OS操作系統。相比起Windows系統,蘋果的操作系統更加穩定,更加流暢,更加便捷。

穩定在於系統本身很少出現Windows那樣進程卡死的狀況,甚至是藍屏。坦率的講用了這麼多年的MacBook,我從來也沒看見過蘋果藍屏(實際上是灰屏)的界面。電腦你不用關機,不用重啟,不使用的時候合上待機就可以。

流暢在於系統本身對於運存和進程的管理機制。蘋果擁有出色的內存壓縮算法,可以優先將系統資源調度給正在運行的程序,而後臺程序只保留推送。我曾經做過實驗:同樣用i5+8+256配置的MacBook Pro和Surface Pro,運行Pr導出一段3分鐘的1080P視頻。Surface Pro用了12分鐘,而MacBook Pro用了8分鐘。

便捷在於Mac OS的很多快捷操作手勢。這個東西無法言傳,只能用戶自己體驗過後才能夠清楚。Mac OS上,蘋果增加了很多快捷的操作手勢,用戶可以非常方便的增添桌面,切換應用,非常流暢。並且MacBook的觸摸板,操作手感實際上要比鼠標更好。我自己作為產品經理,平常用Sketch畫高保真設計稿,壓根就不需要鼠標這個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MacBook雖然好,但是也並不適合所有人。首先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能玩遊戲!!!哪怕你購買的是兩萬的i9+16G+1TB版本的頂配,順帶將內存升級到64G,將顯卡升級到8G。你刷一個Windows系統依舊跑不好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遊戲,因為MacBook散熱不行,哪怕是頂配的獨顯Pro系列,也是單散熱管,別說壓i9了,我目前手中16寸 4G獨顯+i7的配置,光是運行作圖軟件,TouchBar那個地方已經燙得不行了。

Mac OS本身壓根就不支持目前的主流遊戲之外,還有一些專業的工程軟件,金融軟件,包括很多公司自己內部的系統軟件,也都不支持。

實際上MacBook和Mac OS本身,主要還是給設計類需求的用戶準備的。比如說平面設計師和視頻剪輯師,MacBook出色的屏幕調色,以及系統的色彩管理,都是Windows陣營望塵莫及的。應該是普通消費者能夠買到的最好的屏幕,沒有之一。還有系統本身的穩定性,也是程序員的最愛。輕薄的機身和長時間的續航,也深受辦公白領和出差人群的喜愛。


邋遢醜陋大叔亮亮


1:macbook外形美觀、操作系統流暢穩定,不容易被病毒攻擊。

2:macbook採用的Power PC芯片是RISC(精簡指令集)芯片,而PC機採用的多為CISC(複雜指令集)芯片。Power PC是通過多管線操控配合超標量指令集來運行的,而CISC芯片則是採用單線程方式來運行的。

3:蘋果機的操作系統是MAC OSX,這個基於UNIX的核心繫統增強了系統的穩定性、性能以及響應能力。它能通過對稱多處理技術充分發揮雙處理器的優勢,提供無與倫比的2D、3D和多媒體圖形性能以及廣泛的字體支持和集成的PDA功能。MAC OSX通過Classic環境幾乎可以支持所有的MACOS9應用程序,直觀的Aqua用戶界面使MACintosh的易用性又達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

4:MAC專用的CPU包括Power PCG3和Power PC G4,它們是由IBM、Motorola等幾家大公司聯合為蘋果電腦設計製造的,尤其是Power PC G4,還可以進行128位運算。它採用0.18微米工藝和銅連接工藝,483針腳的陶瓷CBGA封裝,內核集成了3300萬個晶體管,工作電壓1.8V,而且不用風扇散熱就可以穩定工作。PowerMACG4中沒有安裝CPU散熱風扇,只有一個造型獨特的散熱片,這樣就可以減少機器運行的噪音,同時也說明PowerPC具有奔騰和雷鳥不可比擬的優勢。由於它是128位運算,速度令目前那些32位CPU望塵莫及。在運行圖形軟件時,MAC的速度可以成倍提高。例如Photoshop5.5為發揮PowerMACG4的速度潛能,專門設計了一個外掛程序,可以使整體速度提高2倍多,而某些特效渲染的性能更是提高了10倍。因而,蘋果電腦在人們心中一向是圖形圖像專業應用的代名詞,它所具備的浮點運算能力遠遠超過了普通PC。

5:蘋果機的操作系統非常可靠,它的許多特點和服務都體現了蘋果公司的理念。現在瘋狂肆虐的電腦病毒幾乎都是針對PC的,由於MAC的架構與PC不同,所以很少受到病毒的襲擊。MACOSX操作系統界面非常獨特,突出了形象的圖標和人機對話(人機對話界面就是由蘋果公司最早開創的,後來才被微軟的Windows所看中並在PC中廣泛應用)。蘋果公司能夠根據自己的技術標準生產電腦、自主開發相對應的操作系統,可見它的技術和實力非同一般。打個比方,蘋果公司就像是INTEL和微軟的聯合體,在軟硬件方面“才貌雙全”。

6:蘋果的操作系統和windows差別還是挺大的,如果之前一直用windows,那改用蘋果後會有一個適應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