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怎樣理解?

55e4680


《道德經》第50章成就//

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譯文:成功與失敗。成功一途源於積極勤奮爭取,失敗一途出於消極懈怠放棄。成在及時順勢把握機遇,敗在封閉固守不知進取。成功沒有捷徑可尋,靠的是努力拼搏堅持。平凡人生非凡成就,耐受得住嚴寒酷暑方能化蛹成蝶,經受得起風浪打磨方能屹立不倒。懼怕挫折將不前,懼怕羞辱將不進,懼怕碰壁將不逮。成功沒有秘訣可研,靠的是意志毅力恆心。

(注:成功需要具備的十個條件!積極勤奮爭取第一個三!第二個三是及時順勢把握機遇!第三個三是努力拼搏堅持!剩下的只需要意志毅力恆心0K)

(薦品)


55e4680


整段話是這個樣子的: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兇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



那如何理解呢? 首先你要清楚《道德經》是講什麼的,這很重要! 《道德經》不是一篇物理學文章,更不是養生文章,他是一篇純粹的政治管理文章,是寫給君王看的。

值乎上 孫天齊的回答十分的中肯,我就偷懶搬過來回答一下:

老子本人是周朝的史官,他寫下這篇文章,是要教導“聖人”如何治國的。可以說是實操性地教人治國。知道這個背景,我們才能去理解這段文字。

“出生入死”:

這句話是告訴統治者,要記住自己也是人,是血肉之軀,從孃胎裡來,到墳墓裡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 :

十個人裡面,有三個長生,三個要死,還有三個本來好好、卻正在作死。他們怎麼作死呢?就是太想長生了,對自己豐厚奉養,這就是作死。

這段話的根本意思是,生死不是你想怎麼樣、你努力養生就能決定的。對於統治者來說,恰恰相反,你越是豐厚奉養,就越是“動皆之死地”。

這背後是《道德經》貫穿始終的思維方式:你處於一個系統中,這個系統有它自身的運轉規律(也就是“道”)。這個系統的運轉結果,不是完全不能改變,但是必須按照它的規律去改變。如果你的行為違背了它的規律(也就是“失道”),那你就不可能達到目的,甚至有可能造成反作用。

“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避犀虎,入軍不被兵革。犀無所揣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

真正能長生的人,在山谷裡穿行,都不用躲避犀牛和老虎,上戰場打仗,都不用帶盔甲和兵器。犀牛頂不著他,老虎撓不著他,敵人砍不著他,為啥呢?因為他不作死。這裡所說的“作死”,就是指前面的“生生之厚”。

老子對統治者說:真正能長生的人,用不著像你們那樣嬌生慣養。消耗大量的資源以求長生,反而是在作死。如果你不作死,就算在犀牛、老虎、戰場中穿行,也傷不著你。

簡單來說就是這樣,後面老子就開始講如何走向“系統不要你死”的狀態(如何“積德”)。


一葉淨心


現在總有一些人,無故往老子書中加入自己的思想和邏輯,那老子書到底表達的是誰的思想啊?

所謂 出生入死,就是指出門謀生和身陷死地(比如參軍打仗),就是很直白的意思而已。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同去謀生而最後能活著達到目的的人,大約十個中只有三個;同去死地結果在戰場上喪命的人,十個中也不過只有三個 。

後續還有一個“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而平民為了擴張生存空間(提高生活品質),採取的行動卻都導致其走向死地的人,十個中大約也要有三個 。

後面就是老子的總結: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當然,這裡說的事情,是戰國時的社會狀態。是給君王舉例,用以接下來表述老子的觀點。這和現在的社會沒有什麼關係,所以不用太過關注。


浸淫之辭


道德經這一章,原文如下: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這是講人的一生,從生到死,經歷生死過程,一般有三類,正常生死一類,夭折一類,還有一類是戰爭、找死、累死以及犯了死罪被槍斃等等一類。第三類,是可以通過修行,可以避免的!做到無慾無求,道為己任!做到仁義禮智信,忠信孝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然可以化解許多死亡之因素。我們身邊,由於貪慾,不得好死者,比比皆是。道德經,是天下第一經,這一章,可謂是攝生、養生的竅門也!



京城遊學堂堂主柳哲


出生入死是指,人從出生到死亡的一個過程。

古人認為,人在生存下來的過程中,大概說的是生死幾率。生存的途徑佔十分之三,死亡的途徑佔十分之三,人生下來後,在這過程中死亡降臨的幾率也佔十分之三。通俗地說,出生時有死亡,生存過程中有死亡,老時有死亡,各佔十分之三。

從古到今讓人們困擾的是生命的短促,或者說為什麼活的那麼渺小,常常對生命有憂患意識,想超越自我,渴望得到更大的滿足和需要。

古代老子那個時代已經深刻的意識到人類生存的巨大困境,追求“道”,把

握“道”的形式和過程,就是要求人們放棄對外界的各種慾望的滿足,專注於內心精神世界的營造;要求人們自身不要對外界形成衝擊和威脅,這樣外界的力量也就自然不會對自身構成傷害。

老子熱愛生命,現代人都熱愛生命,都關注生命的健康發展。老子認為,人生最大的威脅是來自於自然界對生命的終結,這樣的終結來自於人類社會的迫害導致的,也有來自慘烈的戰爭導致的,也有來自於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窘迫的生存導致的。

這就是老子說的,出生入死,生之徒有三,死之徒有三……

可見古代人的智慧很厲害,他們早就發現種種不良因素會帶來惡果,本來人的壽命不長,還是為了自己的一點私心和慾望來造成大的傷害,值得深思!



用戶3717008857694


我理解老子的問題,首先想到的是老孑說什麼都是圍繞著修煉的道理來說話的。出生入死,就是進入生死玄關的時候,生之徒十有三,進入丹田的靈炁十分之三留下了。死之徒十有三,出丹田的炁十分之三出來了。這應該講的是修行之法。











水幕華


很多人說這章是養生之道。我認為老子全書都在講無為之道。

十分之三人長壽,十分之三的人短壽,十分之三的人貪慾過多短壽,剩下十分之一的那個人為何虎不傷?兵不殺?

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也就是說若要無為,必先無慾。

因其無慾,無慾則不爭,不爭則無怨,故其無死地。

無慾之人,不偏執於名利女色,因此不會把自己置身於爭名奪利的危險之中。

真正的道者,身心即處於先天的無為之中,即天人合一,即得永生。


道者求中


這是解讀古代女性生孩子的情況,因到時醫療條件幾乎沒有的情況下,十位女性生孩子,其中三位生下孩子後媽媽不幸去世的,還有三位生下孩子孩子沒活的,剩下的三位才母子平安,母愛偉大正因為如此,明知道生孩子有失去生命的可能,依然去做,這就是'出生入死'



惟之懿


走出死地則生,進入死地則死。遵道而生,就走出了死地,背道而行,就進入了死地。這世上,遵從於道不入死地而活到天年者有十分之三,背離道入死地而死者十分之三,因為養生而背離道進入死地者也有十分之三。


眾妙大學


出生入死,說的是生命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在走向死亡,每個生命一樣。生之徒死之徒幾句說的是生死由命,有些人自然死亡,有些人意外死亡,有些人本來可以自然死亡卻意外死亡,就是因為他們太貪生,反而活不長,死於非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