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袁祟煥之死很冤、很慘,並不值得同情,因他恃才輕狂,得罪人太多

袁祟煥之死很冤、很慘,並不值得同情,因他恃才輕狂,得罪人太多

前言

袁祟煥之死冤不冤?冤!一個解京城之圍立下大功的人,不加獎賞反而入獄被殺,怎能不冤?袁祟煥之死慘不慘?慘!"享受"凌遲被劊子手割了3543刀,最後只剩下骨頭架子,怎能不慘?可是,站在歷史的角度講,他並不值得同情,這也是事實!

歷史上對袁祟煥的評價褒貶不一,且各種記載矛盾百出,本文試著從袁祟煥為什麼會被殺這個角度理理髮生在他身上的幾件事。

袁祟煥之死很冤、很慘,並不值得同情,因他恃才輕狂,得罪人太多

袁祟煥是明朝萬曆四十年的進士,也算是個飽學之士!他曾任福建省邵武縣的知縣,這官兒不大,可是他的心卻不小。他喜歡軍事,一直對朝廷邊關的大小事念念不忘,經常和前線退下來的人交流,自以為有平叛守疆的才能,並以投筆從戎為平生大志!

偶遇伯樂,遼東展才華

天啟二年正月,袁崇煥奉命進京朝覲,結識了他人生的第一個伯樂御史侯恂。侯恂慧眼獨具,舉薦袁崇煥這匹千里馬為兵部職方主事。沒過幾天機會來了,後金兵攻破廣寧,得知清政府欲派一精幹人員鎮守山海關後,袁崇煥獨自一人前往關外勘察地理民情,回來後便向朝廷進言,只要給他足夠的兵馬糧草,他一人即可鎮守山海關。

"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

朝廷見袁崇煥如此胸有成竹,自然欣喜萬分,立即破格拔他為兵備僉事,督軍關外。

袁祟煥之死很冤、很慘,並不值得同情,因他恃才輕狂,得罪人太多

袁崇煥到任後,先駐關內,後駐中前所。他在接到王在晉讓他去前屯安置百姓的命令後,當即出發,只用四天便到達目的地。

雖然王在晉非常器重袁崇煥,還上書朝廷要提拔他,但袁崇煥並不領情。袁崇煥總覺得王在晉缺乏戰略眼光,特別是就王在晉在八里鋪修城牆一事,他還上書朝廷告了王在晉一狀。由此可見,袁崇煥恃才輕狂、目中無人,和同僚的關係處得很不好!

在營救十三山難民一事上,因王在晉營救失敗,所以受到大學士孫承宗的責怪。袁崇煥卻因為提出因營救十三山難民的策略,得到孫承宗的賞識,被派往寧遠駐守。幹活的不如說話的,王在晉心中的怨氣能小了才怪!

袁崇煥到寧遠後,立即著手修築寧遠城牆,把寧遠一個關外小城變成了可以讓朝廷倚重的關外重鎮。他因此又再次升職,晉升為兵備副使、右參政。

袁崇煥是個實幹家,可是他恃才輕狂、目中無人,這是個致命的缺點。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人都會有個山高水低。當你不得志或是落難的時候,沒人幫你都是正常,如果有人從你想象不到的角落裡給你來兩板磚,那你哭都沒有機會。就象《三國演義》裡在白門樓上,孫備短短數語就叫三國第一勇士呂布變成刀下鬼,呂布再後悔時還有用嗎?

及操上樓來,布叫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布目視玄德曰:"是兒最無信者!"操令牽下樓縊之。

朝延殺袁崇煥時,滿朝文武中象劉備一樣的人肯定不在少數!

兩次大捷,大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父子

1、寧遠大捷,重傷努爾哈赤

袁祟煥之死很冤、很慘,並不值得同情,因他恃才輕狂,得罪人太多

因袁崇煥的老領導孫承宗遭到罷免,接替者高第改變了孫承宗與袁崇煥制定的防禦策略,命令部隊全部撤出錦州及右屯等地,如不是袁崇煥極力阻撓,駐守寧遠的部隊也會被撒走。袁崇煥和高第的關係自然惡化空前。

天啟六年一月,努爾哈赤獲悉孫承宗被免職,率軍西渡遼河,到達寧遠。高第和楊麟在山海關擁有重兵,卻找各種理由推拖,就是不去救寧遠。高第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你袁崇煥不是有本事嘛,不是說寧遠能守得住嘛,好呀,給你表現的機會,好好守一個給大家看!

袁崇煥得知高第的意思後,卻也是沒有膽怯,馬上寫血書與手下諸將盟誓,死守寧遠!他命令前屯守將趙率教、山海守將楊麒,如果有逃兵逃到那裡,格殺勿論!

努爾哈赤勸降袁崇煥不成,便驅兵攻擊寧遠城。兵金兵舉著盾牌攻城,袁崇煥指揮守城將士用紅夷大炮還擊。後金兵連續攻城兩天而不下,損失很大,包括努爾哈赤本人也被炮石擊傷,流血不止

,後金兵馬不得不退。

寧遠一戰,袁崇煥初露鋒芒,一戰成名,高第和楊麟因為不發救兵被罷官,此恨綿綿無絕期。

2、寧錦大捷,挫敗皇太極

袁祟煥之死很冤、很慘,並不值得同情,因他恃才輕狂,得罪人太多

天啟六年,袁崇煥任遼東巡撫,魏忠賢派其心腹劉應坤、紀用前去輔助。

袁崇煥先是不想用魏忠賢派來的兩個人,得罪了魏忠賢;後又和大將滿桂鬧不和,得罪了王之臣。朝廷無耐之下,讓王之臣督關內,袁崇煥守關外。這是又得罪兩幫人!

天啟七年一月,皇太極和袁崇煥講和罷戰,舉兵渡鴨綠江討伐朝鮮。朝廷招回王之臣,關內外大權集袁崇煥於一身。

皇太極征討朝鮮是想要解決後金攻打明朝的後顧之憂,袁崇煥便趁機整修錦州、中左、大凌三城。

皇太極從朝鮮退軍後直抵錦州。錦州守將趙率教與紀用一面死守,一面派使講和,用緩兵之計待援。袁崇煥穩住寧遠兵力不動,派部將率精騎四千繞後金兵的後方擇機而戰,又派水軍從東線牽制後金軍,同時又奏請朝廷調兵支援山海關。皇太極攻錦州不成,又攻寧遠,袁崇煥早就安排好了紅夷大炮在等著他。皇太極最後終於還是象他父親努爾哈赤一樣敗給了袁崇煥。

寧錦之戰原本全靠袁崇煥運籌帷幄,可是朝廷論功行賞時,魏忠賢卻藉機報復袁崇煥,給所有人的封賞都比袁崇煥多,袁崇煥一氣之下辭官回家。

袁崇煥你誰也別怪,你一個邊關大將得罪了朝廷內的實權派人物,被收拾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兒,你愛咋地就咋地,辭官回家?誰理你!

袁崇煥先敗努爾哈赤,再敗皇太極,真可謂戰功卓著,可是他邊立功邊得罪人,得罪人多,落井下石的人也就越多!人都說狗不和雞鬥,男不和女鬥,得罪一般的人也就罷了,你說你得罪魏忠賢這個不男不女的人做什麼?

禍起蕭牆,禍從口出


袁祟煥之死很冤、很慘,並不值得同情,因他恃才輕狂,得罪人太多

遼境之憂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崇禎元年七月,皇上朱由檢召見袁崇煥磋商平遼大計。袁崇煥見皇上信任自己,便馬上頭腦發熱,說了句令他到死也後悔的一句話,他說平遼不是難事,五年之內即可完成!這牛皮可是吹到天上啦,皇上和滿朝文武都為這事發愁呢,一聽袁崇煥撂出這話,算是放了心,樂呵地跟進年似的。

事後袁崇煥反應過來那話說得過了頭時,想反悔,可皇上不幹了。袁崇煥告訴皇上要完成五年平遼大業需要許多條件,他這是想把話往回收呢,意思是朝廷暫時滿足不了這些條件的話,他吹牛的事也就隨後再說。可是皇上對他提出的條件全部答應,還賜給他尚方寶劍,準其先斬後奏。

袁崇煥硬著頭皮剛到前線上任,就遇上了士兵譁變。他處理完這事兒以後,為了穩定軍心,上奏朝廷要銀兩發軍餉。皇還在家等著袁崇煥立功的消息呢,立功的消息沒等來,卻收到了好幾次他要軍餉的奏章。皇上雖然勉強發去了軍餉,但架不住身邊人說三道四,心中卻開始懷疑袁崇煥的人品。

如果在皇上生袁崇煥的氣時能有人幫著說兩句好話,或者就是沒人說好話,至少沒有人再說壞話,皇上也不至於起疑心。皇上對你起了疑心,會有好果子吃嗎?

網有還有許多關於袁崇煥的故事,大家如有興趣,可以打開今日頭條APP,在上方搜索欄輸入"袁崇煥",就會看到一系列的內容如下圖:

袁祟煥之死很冤、很慘,並不值得同情,因他恃才輕狂,得罪人太多

將錯就錯,釀成兩大死罪

袁崇煥在皇上面前誇海口說五年內平遼,他自己也知道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兒,所以就想通過與後金議和來"曲線救國"。可是東江的毛文龍不同意,毛文龍在東江和後金打了多年的仗,雙方都恨對方入骨。

袁祟煥之死很冤、很慘,並不值得同情,因他恃才輕狂,得罪人太多

"議和議和,議哪門子和?他後金兵只要敢向山海關一線用兵,我馬上在他背後給來上一刀!有我在,不怕他!"這是毛文龍的心裡話。

毛文龍還想著怎麼著徹底幹掉皇太極呢!

袁崇煥是想早點兌現對皇上說的話,這兒碰上毛文龍擋道,也就起了殺心。他給毛文龍羅列了十二大罪,跑到毛文龍的軍營裡殺了他。毛文龍一死,東江的軍營裡群龍無首,逃的逃,散的散,一團混亂,哪裡還能打仗?

這下可好,後金兵沒有了後顧之憂。崇禎二年十一月,皇太極舉兵進入龍井關一線。很快後金軍越過薊州往西,直逼京城。

袁崇煥這是一步錯,步步錯。因給皇上吹牛而殺毛文龍,因殺毛文龍導至皇太極能進逼北京。有人說袁崇煥一句大話斷送了大明朝,這話也不無道理!

袁崇煥正等著受封領賞呢,結果等到了被捕入獄的聖旨,崇禎三年八月十六日,朝廷以"謀叛欺君罪"將袁崇煥處以凌遲之刑。

聽雪者說


袁祟煥之死很冤、很慘,並不值得同情,因他恃才輕狂,得罪人太多

皇上殺袁崇煥是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不假(皇太極曾暗中派人在京城內散佈消息,說是己和袁崇煥談好議和條件,這消息早就傳到皇上的耳中),可是殺他的理由也不能說說不過去,一是,如果東江的毛文龍還在,皇太極怎麼可能和明朝大軍放手一搏?二是,你袁崇煥在前方鎮守邊關,皇太極怎麼會長驅直入,直接兵臨京城?就說你有意放皇太極過來,你能怎麼解釋?

最為重要的一點,皇上決定要殺袁崇煥時,沒有人幫他辯解,難道說滿朝的人都沒能識破皇太極的反間計?這不太可能!可就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幫袁崇煥說句話,反而是劊子手在割袁崇煥的肉時,百姓們還搶著吃!

袁崇煥的死對於大明朝和袁崇煥本人來說都是一個悲劇,大明朝殺了袁崇煥便再無人能與後金兵對抗,袁崇煥的死也不能全怪朝廷,他自己身上有太多毛病!(誰也沒長前後眼!)

悲劇,只能惋惜,不值得同情!



聽雪之無聲,察未動之機。聽雪者評文說字均是鄉野傳說,切勿對號入座,祝各位身心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