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省公安廳駐淮濱鄧灣第一書記袁國斌:給群眾辦事就要“一五一十”

省公安廳駐淮濱鄧灣第一書記袁國斌:給群眾辦事就要“一五一十”

袁國斌(右一)看望困難群眾

淮河防汛路沒有修,凡灣和趙灣兩個自然村群眾的生產生活都是問題,路面坑坑窪窪,雨雪天氣出行難,莊稼收割難,弄不回家裡;村小學的孩子們開展體育活動沒有像樣的操場;村民家雖然通了電,卻不捨得用……2017年,省公安廳第二批駐村工作隊來到信陽市淮濱縣鄧灣鄉羅營村時,看到的是這樣的景象。

羅營村資源匱乏,地域偏僻,全村人口337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46戶638人。

以袁國斌為駐村書記的工作隊緊緊圍繞“一五一十”(十件惠民實事和五件暖心實事)和“三五七”(做好三個產業、做到五個提升、實施七個項目)全面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目前,幫扶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羅營村已經由穩定脫貧向建設美麗鄉村轉變。

給群眾辦事就要“一五一十”

2019年12月20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足球賽在羅營村小學開賽,看著孩子們歡快地在足球場上奔跑,校長羅新宇眼眶溼潤:“這要感謝袁國斌書記,是他多方奔走,協調愛心企業捐資190萬元,為學校修建了教學樓和足球場。另外,還給村小學購買了鋼琴!”

羅新宇說,在給學生組織夏令營時,袁國斌專門從鄭州把上高中的兒子叫來輔導,受到學生和家長的熱烈歡迎。

要想富,先通路。可是,凡灣和趙灣兩個村卻一直不通公路,群眾來往非常不便。袁國斌多方奔走,想方設法籌集到115萬元,修通了凡灣和趙灣之間的公路,併為群眾修建了6座生產、生活橋。此外,他還募集231.87萬元,新修了村入戶道路、生產路共2.67公里,實現了全村內部道路組組通。

82歲的貧困戶張紅英說,前段時間颳大風,大樹將她家的房屋砸壞,是袁書記安排人把房屋修好的。她身體有病,也是袁書記安排村醫給治的,“真不知道咋樣感謝他!”

“其實,這只是袁書記‘一五一十’扶貧工作裡面的幾項內容。”村民龍佔武說。袁國斌還幫助村民建設光伏發電項目;修繕完成幸福院;建成羅營村扶貧產業基地和蠶桑育種育苗基地;建“愛心超市”。

袁國斌說:給群眾辦事就要“一五一十”!

緊盯中心工作做好“三五七”

2019年,根據羅營村已經實現脫貧的實際,工作隊及時調整工作重點,從做好“三五七”入手,即做好三個產業、做到五個提升、實施七個項目,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建設美麗鄉村。

“一個村子要振興,村民要富裕,產業是根是魂,一定要徹底將‘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袁國斌說,“振興產業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胡亂引進,一定要因地制宜,否則會‘水土不服’。”

為此,袁國斌狠抓三個產業:加工業、特色養殖和特色種植。“加工業就是以服裝廠、茶企、燈具廠等為依託,解決村民就業問題,增加村集體收入。”袁國斌說。他還鼓勵村民大力發展牛、羊、雞、鵝規模養殖。目前,該村肉牛存欄300餘頭,羊存欄600餘隻,土雞存欄1萬多隻,鴨鵝存欄400餘隻。

村民凡彬告訴記者,袁國斌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引進科技人才,指導村民桑樹育苗和蠶桑養殖技術,當年栽桑當年見效。另外在桑樹下套種花生,每畝收益達4000元以上。

袁國斌還注重五個提升:黨員幹部宗旨意識大提升、人居環境大提升、鄉村文明大提升、教師學生知識視野大提升和村民住房質量大提升。

結合淮河生態林項目實施,政府補貼土地流轉費用,袁國斌幫助村集體發展桑園種植200畝。目前,該村茶葉每年可增加收入150萬元;中藥材每年可增加收入200萬元;今年準備試種50畝紅薯,預計可增加收入15萬元。

村民羅國才擰開水龍頭,一股清水從自來水管中流出。“這是袁書記給我們建的引水工程,現在群眾都喝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羅國才說。

羅營村小學有12名外地教師,均在學校教室臨時食宿。校長羅新宇說,為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穩定教師隊伍,袁國斌積極爭取教師週轉房建設項目,為村小學建設了12套週轉房。

“目前,村組道路修建、飲水工程建設、桑園種植項目建設、蠶桑產業配套設施建設、黨建文化廣場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小學教師週轉房建設這七個項目均已實施!”袁國斌說。

“抓兩頭帶中間”村子大變樣

袁國斌說,不論是“一五一十”還是“三五七”,都是圍繞“抓兩頭帶中間”來開展,抓兩頭就是一要讓老人暖起來,涉及老人的事一定要辦好,讓他們的心暖起來;二要讓孩子們暖起來,給他們衣服穿,創造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從小對黨心存感恩;帶中間,就是讓有幹事能力的青年人動起來,富起來。

82歲的凡金芳老人說:“袁書記要求我們黨員一定要起模範帶頭作用,我也是這樣教育自己孩子的,我們全家12個人,6人是黨員。”

羅營村原貧困戶羅志甫說:“自袁書記來駐村後,村子大變樣,不知道的還以為到了城市呢。現在,我這個脫貧戶每年在銀行至少能存5萬元。”

說起袁國斌,村民凡國軍的女兒動情地說:“袁書記親自帶俺媽到省腫瘤醫院看病,很感謝他!”

村民張東昇在羅營村黨員工作群裡說:感謝袁書記、感謝所有駐村的扶貧幹部,如今的羅營村在你們的帶領下,已經從一個偏遠落後的村莊逐步變成現在的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新農村。

採訪結束之時,袁國斌向記者坦露:“羅營村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是因為駐村工作隊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省公安廳及社會各界好友這個後盾的支持!”

目前,羅營村集體年收入達75萬元,在淮濱縣名列前茅,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實現了廣大農戶的增收致富,實現了整村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