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褚遂良《陰符經》可能為後人偽作,但其中唐代筆法卻不假

歡迎關注我們,每天更新各種書畫資訊!

《大字陰符經》相傳是初唐四家之一褚遂良的作品。據考證,它有可能不是褚遂良親筆所書,而是宋人臨摹褚遂良,或是宋人按褚的筆意寫的。但書法界到目前為止,卻不容置疑地把"陰符經"定格於唐代。

褚遂良《陰符經》可能為後人偽作,但其中唐代筆法卻不假

《大字陰符經》局部

原因有二:其一,"陰符經"文末有"臣,起居郎,褚遂良書"的署名。其二,據考證,"陰符經"的書寫用紙是唐代的,筆法又更多的超越了宋代,因為在宋代一般沒有人能寫到這個程度。所以,"陰符經"是一個既經典又有趣的作品。

《陰符經》文末

從唐代流傳下來的星星點點的楷書墨跡來看(包括《自書告身帖》、《竹山連句》),據考證幾乎都是後人所作。直到20世紀初,我們才發現了大量的唐代敦煌寫經。當把"陰符經"和敦煌寫經這一毫無疑問是真正的唐人墨跡放在一起對比時,就會發現"陰符經"的筆法來源於唐代,故後人才會把"陰符經"定性為唐代墨跡的筆法。

褚遂良《陰符經》可能為後人偽作,但其中唐代筆法卻不假

顏真卿《自書告身》

褚遂良《陰符經》可能為後人偽作,但其中唐代筆法卻不假

顏真卿《竹山聯句》

我們以"陰符經"和"孔子廟堂碑"中的"書"字為例:

"陰符經"墨跡的"書"裡,每一個點畫都有不同的長短和不同的形態,曲中求穩,穩中求直。牽絲映帶與筆勢等細節全在,猶如一個翩翩少年,我們能感覺到他的頭髮、眉毛、睫毛。而點畫的彈性,正如人的肌膚,有柔韌度在。

褚遂良《陰符經》可能為後人偽作,但其中唐代筆法卻不假

《孔子廟堂碑》與《陰符經》的"書"

雖然目前書法史裡,專家將"孔子廟堂碑"碑刻的高度高於"陰符經"墨跡,是因為陰符經是後人偽作的,是假的。但,這個假的才是真的,是最為直接的一手流傳下來的資料,真"假"矣!

"孔子廟堂碑"碑刻的"書",點畫基本成了直直的,細節幾乎都看不到了,猶如人沒有了眉毛與睫毛。

所以,墨跡和碑刻兩者的區別顯而易見,墨跡的筆法保留更多,筆勢更緊密。

為什麼墨跡和碑刻這兩者之間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

褚遂良《陰符經》可能為後人偽作,但其中唐代筆法卻不假

《孔子廟堂碑》拓片(局部)

我們現在看到的"孔子廟堂碑",以最佳的宋初拓本為例,她經歷了"書丹、勒石、鑿刻、風吹雨淋、初拓、割裱、裝冊"等多道程序,猶如現代人用美圖秀秀,照完相要先磨皮、濾鏡、調色、修圖……最後呈現出來的,雖然看起來很光鮮,但卻處於失真狀態,真的,都是假的了……

在這裡,我們不難明白,"陰符經"的假的,是真的,叫假真,真到什麼程度?是真的毛筆寫的,筆性沒有斷。

"孔子廟堂碑"的真的,是假的,乃真假,假到什麼程度?是刀刻的,和虞世南當初寫的樣子,和筆,幾乎沒什麼緊密的聯繫了……

褚遂良《陰符經》可能為後人偽作,但其中唐代筆法卻不假

《陰符經》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