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深度解读:B站“巫师财经”的崛起,给内容创作者带来哪些启示?


深度解读:B站“巫师财经”的崛起,给内容创作者带来哪些启示?

文 /环球锦鲤周小凡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B站(bilibili,也被称为“哔哩哔哩”)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先是一番轰轰烈烈的“10周年”庆典,后来的元旦跨年晚会更是大火,一度占据了网络热搜的前几位,无数自媒体账号发文热捧,毫不夸张的说:

2019,是B站真正“崛起”的一年,但我们今天要说的内容,不是B站本身,而是一位B站的视频创作者。

他在2019年9月入驻“小破站”,3个月涨粉近两百万,硬是在一个被二次元包围的平台,开拓出“财经”蓝海的UP主,而且还被B站授予“2019年年度新人”的称号。

想必很多看B站的小伙伴,此刻已经知道我说的是谁了,对,就是那个把财经这一大多数人认为和自己没关系的内容,做成了“吃瓜群众向”的“巫师财经”。


深度解读:B站“巫师财经”的崛起,给内容创作者带来哪些启示?


可能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光是听“巫师财经”这个名字,感觉应该是来自知乎、豆瓣、头条上的知识大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是一位从B站走出来的内容创作者。

那么,“巫师财经”的异军突起,给我们内容创作者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呢?

首先,我们需要解开一个疑问,那就是:

究竟是“巫师财经”选择了B站,还是B站选择了“巫师财经”呢?

说实话,同为内容创作者的我,看到“巫师财经”那么优秀的成绩,真的是看着都“眼红”啊,现在网上乃至我身边有很多做自媒体、以及从事内容创作的朋友,有很多对这个账号进行的研究,想要深度挖掘这位UP主的创作密码。

当然了,得出来的结论无非是那些“有用的废话”,譬如内容制作精良,文案轻松易懂,蓝海领域爆发等等,这些分析可能都没错,能够引发讨论和传播的内容,必然是有着供人们去分析的价值。

然而事实是,对于大多数内容创作者而言,即便按照分析的结论去复制,也不见得能再打造同样的爆款,更不要妄想能出现第二个“巫师财经”了。

作为一名内容创作者,起初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内容为王”的今天,难道不是做出了优质的内容,就能吸引到粉丝观看吗?

可当打开B站弹幕的那一瞬间,我想明白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原来,想要看懂“巫师财经”的爆红,单从内容这一个视角出发,显然是不够的,如果不从用户视角切入进去,恐怕我们很难看懂上述提到的B站与“巫师财经”谁选择谁的问题。


深度解读:B站“巫师财经”的崛起,给内容创作者带来哪些启示?


深度解读:B站“巫师财经”的崛起,给内容创作者带来哪些启示?


解题关键之一:被忽视的“用户成长”

从2009年至今,B站整整走过了10个年头,从最初的互联网萌芽阶段,到现在移动互联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B站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一部用户的成长史。

我仍然记得2011年左右的光景,想要一个B站的注册邀请码有多么困难,彼时的B站是二次元文化爱好者的聚集地,追番看番聊番的“圣地”。

事实上直到今天,大多数人对于B站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二次元”、“亚文化”这些标签上,可实际上如果你玩B站的时间比较长的话就知道,B站的内容早已远不止这些,比如一些生活类内容、Vlog(视频日志)之类的,4年前就已经遍布B站了。

整个这10年看下来,透过B站内容的拓宽,我们就会发现很隐蔽的一点,那就是B站内容的增加,其实和用户的成长是牢牢绑定在一起的。

简单来说就是,用户自己本身在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对于内容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比如我十年前正是喜欢看动漫的年纪,在十年后,我可能仍然爱看动漫,但是我已经步入了社会、步入了职场,我的第一需求已经变为了对知识内容的渴望。

说实话我挺佩服B站的,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点,但仍然被B站逮到了。

想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并不算难事,今天几乎人人都知道什么是用户思维,然而能伴随用户成长、用成长的眼光看待用户的,却是寥寥无几。


深度解读:B站“巫师财经”的崛起,给内容创作者带来哪些启示?


10年的时间,用户对于内容的需求可能会有无数次的转移,B到今天仍然有很多老用户不离不弃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平台的视频内容,始终都能对上自己的胃口。

当曾经的热血少年摇身一变,踏入职场穿上西装,走入社会带上面具的时候,他们需要更多专业知识、提升认知的内容来武装自己,帮助自己看清很多事物与事物之间,一些潜在的联系。

而财经内容恰恰是帮助人们理解社会、理解关系、理解财富流转的重要信息内容,“巫师财经”的出现恰巧弥补了这一环节的空缺,而且就连很多B站用户也非常认可,“巫师财经”的内容的确填补了他们的知识空白。

所以,用户自身的成长是非常隐蔽的一个因素,当我们在分析这一现象时,如果看不到这个关键点,得出的结论自然是不完整的。


深度解读:B站“巫师财经”的崛起,给内容创作者带来哪些启示?


解题之二:“知识焦虑”的反向教育

客观说,“知识焦虑”不是一个招人喜欢的词汇,特别是被这一焦虑折磨的人,估计都要恨死“知识焦虑”、“知识付费”这样的字眼了。

可不得不说的是,即便“知识焦虑”带来的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它带来的另一个算得上是比较好的影响,就是提升了人们对于知识的重视。

必须要承认,在罗振宇、樊登等等一些知识大咖没有出现时,大多数人、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人,对于知识并没有很看重,甚至是完全不重视,而仔细一想,“知识无用论”的调调也就是最近十年才彻底消失而已。

到了今天我们再看,市面上的听书、讲书、在线课程等等内容浮出水面,使得“知识”二字早已深深的烙印在大多数人的心里。

这就是“知识焦虑”带来的反向教育,人们在恐惧和质疑的同时,也在引发自身的思考和重视

,而且只要稍微细心一些我们都能发现,知识已经开始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第一需求。

B站的用户也是一样,也被这一波反向教育“洗刷”,而伴随用户一起成长的B站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尽管主打的内容仍然是二次元,但在整个2019年,B站本身也在悄悄的大力扶持文史知识类的内容。

从这一点来看,B站对于内容的嗅觉是及其灵敏的,对于用户的重视也的确是肉眼可见,而综上两点的分析,我们也终于能够解决文章开头的疑问:

其实,既不是“巫师财经”选择了B站,也不是B站选择了“巫师财经”,二者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了正确的位置,完美的实现了相互成全。


深度解读:B站“巫师财经”的崛起,给内容创作者带来哪些启示?


透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我收获了两点很重要的启示,至少对于大多数和我一样的内容创作者而言,有必要重新引起思考的两点:

启示一:“用户思维”已经不是单纯的用户视角

“用户思维”不是一个新词,在营销的圈子里,很多年以前就已经高喊了,只不过这几年随着信息差被不断消灭,这才让很多人接触并认识到了这个概念。

我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了很多甲方公司,这些公司市场部的领导和员工们,几乎三句不离“用户思维”,然而聊的越深却越发现,他们对于用户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两三年以前。

原因很简单,这些人不是没有用户思维,他们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看问题,但却不能用成长的眼光来看待用户,更不知道用户的需求在发生什么样的转移。

“用户思维”这个词放在今天,我觉得更应该解释为“伴随用户成长的思维”,能够看到用户的成长,发现用户需求的变化,这才是更加重要的。

我一直说,经营自媒体其实就是在经营一个自己的品牌、一家自己的创业公司,内容就是产品,粉丝就是用户,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看不到粉丝的成长、看不到粉丝需求的转移,这一点无疑是“致命”的。

所以说,我们首先要摆脱的一个认知,其实就是对于“用户思维”的解读,要用一种动态的、成长的眼光,来重新看待“用户思维”,这样才能倒逼内容创作者们,打造出出更优质的内容。


深度解读:B站“巫师财经”的崛起,给内容创作者带来哪些启示?


启示二:内容爆炸的时代,创作者之间的壁垒在哪里?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渗透,自媒体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个领域冒出来,很多人都看准了这片热土,一头扎了进来。

可随之而来的,就像是每个行业都遇到的问题一样,或许是出于对利益的追逐,或许是对于成名的渴望,同质化的内容开始越来越多,更有一些不耻者,竟做起了抄袭、洗稿这样的事情,对于每一位原创作者而言,这都是灾难一般的存在。

文字这种形式的抄袭成本,本身就极低,我们不能指望把全部的工作都交给平台,因此,就一定要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壁垒。

而这个壁垒最终的落脚点有两个:之于创作者是专业性,之于用户,则是知名度带来的“比较”效应。

专业性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内容创作者的核心出发点,因为专业,才能有更深刻的解读、更有趣的视角,同时也能传达更丰富、更多元的知识内容。

一个专业的人和一个不专业的人相比,二者创作内容的差距,几乎是肉眼可见的,所以说,创作者的壁垒仍旧在于专业性。

而知名度所带来的“比较”效应也很好理解,也许大多数人并不是某位创作者的粉丝的,但是却知道他的存在,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

以“巫师财经”为例,假如我们在B站看到其他财经的内容时,非常容易不自觉的和“巫师财经”联想到一起,并且在潜意识里进行比较,而越是这样,就是加固了用户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道壁垒在用户的认知当中,就建立起来了。

而这两座高墙,就成了两道实打实的壁垒,与过去很多人强调的创作者自身建立壁垒不同,在用户的内心当中建立一道壁垒,其实更加重要。


深度解读:B站“巫师财经”的崛起,给内容创作者带来哪些启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