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大豆會漲價嗎?

中國強498


鑑於大豆進口成為中國反制中美貿易戰的利器,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必然促使國家扶持國產大豆的振興。目前大豆收益低於玉米,已倒逼補貼加碼。由此預測,2018年中國大豆會上漲,但幅度會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其一,大豆補貼高於玉米。 4月4日,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聯合發佈2018年財政重點強農惠農政策,其中,專門強調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實施玉米及大豆生產者補貼。大豆補貼標準要高於玉米。鼓勵各省(區)將補貼資金向優勢產區集中。

中國曾是大豆第一生產國,自從近年來“國產大豆淪陷”、定價權盡失後,國家近年政策開始力挺國豆復興。對大豆主產地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單獨採取市場化加補貼的政策就是舉措之一。從往年補貼來看,2018年肯定大福上調。

其二,種豆意願低於玉米,倒逼提價。在大豆連年進口攀升、國內玉米庫存高企的情況下,東北地區作為糧改豆的主要區域。但從收益角度來看,大豆依然低於玉米。再加上玉米機械化程度高、收購價突破1元關口,農戶對種植大豆興趣不如玉米。 黑龍江省2018年春耕種植意向調查,就呈現出大豆、水稻種植意向減少,玉米、小麥、薯類、蔬菜種植意向增加的趨勢。如果據此播種,大豆增產並不多,或會倒逼後市價格上揚。



其三,貿易戰利好國產大豆復興。 中國大豆種植是非轉基因品種,一直受消費者青睞。 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國家調結構、復興國產大豆的意圖非常明顯。美國進口大豆的空缺空間也亟待各方填滿。據悉,2017/2018年度,國際大豆總產有所下滑。由此帶動,未來中國大豆必然利好。不過為解決地少人多的現狀,綜合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適度進口,是國家的糧食方略。大豆依賴進口依然是主流。




綜上,這次,是中國大豆最好的復興機會,一定要乘勢而為,重整旗鼓,儘快爭取全球市場江湖地位!不過由於進口轉基因大豆成本低,到岸價與國產大豆形成價格倒掛,一定程度上會對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價格形成壓制,再加上國內價格上漲也不利於國際進口壓價,所以2018年國產大豆不會大幅上漲,溫和上揚是都能接受的選擇。農戶的收益會一部分放到補貼上。


陶陶然觀察


很巧昨天老張剛剛就根據最近大豆市場數據報表寫了一份大都近期市場走向預測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看,很詳細!現在由於用的手機,碼字不易,老張就直說重點!

第一、如今大豆是市場行情為什麼越來越不行?

說句心裡話,大豆曾經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如今大豆相對於其他主要農作物,已經開始“落後”了。大豆最主要的兩個用途是製作豆製品為大家提供蛋白質和用來榨油為大家提供油脂,可是如今由於經濟水平的提高交通方式的改變,豆製品在市場上地位反而大不如前;而且原本屬於大豆油的市場現在也受到更多例如芝麻油、葵花油等其他作物油的搶佔。第二是每年大量的進口大豆湧入中國市場,低廉的價格搶佔了不少中國大豆市場。這兩個因素是大豆這幾年價格一直低迷的主要原因。


第二、大豆價格能否上升?

由於昨天已經分析法過了,今天就不再贅述。目前來看大豆市場依然是供大於求,大豆價格還是不容樂觀。有人或許會拿中美“貿易戰”說事,但是很遺憾,老張從全國各地最新的大豆港口報價中並沒有看到任何一個港口報價有所上升,反而還都在下跌,所以很顯然中美的貿易戰並不能阻止我國內大豆市場的持續低迷。但是從最新的最近中國倉儲進出倉交易記錄來看,大豆市場供大於求的緊張關係有所緩解,接下來大豆價格還會有所下落,但是跌幅會放緩。

第三、長期來看大豆市場行情怎麼樣?

今年大豆種植面積國家已經出臺了政策限制了,所以今年大豆的產量會有所減少;而且由於今年大豆價格過於低迷,很多豆農會放棄大豆種植;國家會加大對大豆的補貼力度,甚至超過玉米。所以下半年大豆市場應該會好於今年上半年,但是也不能太樂觀,畢竟市場需求才是決定大豆價格的唯一因素。

總而言之就是大豆價格還是不容樂觀,價格上漲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所以希望廣大豆農做好準備。減少大豆種植面積,適當改種其他經濟作物。


老張談三農


中國大豆會漲價麼?感覺很難漲價。不少所謂農業專家,因最近的中美貿易戰爭端,紛紛力挺中國大豆會大幅漲價的言論,我覺得這是很不負責任的。


首先,國際大豆的總存貨量一直在歷史高位。換言之,有沒有中美貿易戰,都不能改變國際大豆供大於求的局面,因此大豆價格除非因氣候原因發生大面積大幅度減產,大豆供給短缺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價格保持在高位的可能性極小。

其次,國產大豆是非轉基因大豆,換言之,它是食用大豆,它的消費彈性是有限的,不會有大幅增長的可能,也不存在供給大幅降低的可能。在專家的忽悠下,大量種植國產大豆,倒是可能出現因供應量增大而價格下跌的可能。國產大豆的供銷產業鏈,近年也在萎縮,這個不是短期可以有改善的,即使大豆行價很高,供銷環節也難以有足夠資金收購。


第三,中美貿易戰雖然目前彼此爭端不休,但是最終達成協議的可能性也是極大的。因此,由於貿易爭端引發的國內大豆供給的時間可能非常短暫。此外,即使美國大豆進口受阻,南美大豆的供給可以代替美豆,中國大豆市場的供求不會有根本性變化。


第四,進口大豆的主要用途是榨油用和蛋白飼料的原料,這取決於中國食品加工業和養殖業的市場情況。而中國食品加工業最大的植物油用戶是方便麵和餅乾生產企業,用的最多的是價格便宜的棕櫚油,且不說方便麵市場現在非常慘淡,即使康師傅,肯德基突然大賣,增加的用油也是棕櫚油。

而養殖業,大家可以看看最近的仔豬價格,可謂依然非常低迷,這也說明在可以預見的時間段內,飼料需求最多保持不變。



因此產業下游的宏觀基本面壓縮甚至封死了大豆價格的上漲空間。


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直截了當的告訴大家吧,國產大豆將迎來一波上漲勢頭,但是上漲幅度很有限,指望中美貿易戰開打期間,國產大豆價格飛漲幾乎是不可能的!

東北大豆價格止跌回升!

據筆者瞭解,根據中國大豆網發佈的監測數據顯示,目前,東北大豆產區持續多年的4月初大豆價格下跌紀錄今年被打破,不過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市場監控數據顯示,目前東北地區各大糧庫收購仍以3600元/噸的價格有條不紊地進行,節前3300元/噸的低等級油用豆源,上週3380元/噸也很搶手;而維維集團的收購價上週也由3600元/噸上浮20元/噸,產區之前大連期貨交割和國儲拍賣的豆源雖有流通,但已明顯減少,其交易報價也略顯堅挺。

中美貿易摩擦,國產大豆迎來發展良機

眾所周知,中國和美國分別是全球大豆最大消費國和最大生產國。此前中國對美國大豆實行的是3%的進口關稅,一旦加徵25%,如此大的門檻,必將會對美國大豆市場帶來一系列變化。大豆被列入加徵關稅商品清單,立即引起市場強烈反響。

可以這麼說!加徵關稅將對美國大豆的生產和出口造成深遠影響,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大豆產業將迎來更多競爭機會。

中美貿易摩擦,助漲東北入市主體增多!

近來,我國將對美國大豆增加關稅的消息令眾多企業和貿易商入市收購國產豆的熱情明顯受到提振。糧庫收購持續,主產區又對食品加工和釀造企業給予補貼,國儲陳豆釋放推後,部分小型油企對分離後的劣等豆源採購積極。加之瀋陽鐵路局繼續按優惠價對下游需求市場承運等利好集中體現,豆農備耕變現集中期相互作用,促使產區收購活躍,令東北產區大豆行情本該下行的局面受到抑制。

同時,一些大豆貿易商收購熱情明顯受到提振,部分有閒散資金和倉容的收購點已產生賭市心理。

所以,整體來看東北大豆市場價格有望迎來“小陽春”!但是上漲幅度有限!請大家有所心理準備!


鍾情三農


個人認為今年上漲必成定局!

不少朋友認為中美貿易戰對於大豆價位的影響能力很弱,並且自從商務部發出對美大豆徵稅公告後並未看到到港大豆價位攀升的跡象以此認為貿易戰端對於我國大豆價位影響能力偏弱,個人認為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其一,當前中國的徵稅公告僅僅是公佈而尚未開始實施。其二,阿根廷大豆大面積減產。其三、2018年國內大豆麵積繼續萎縮。以上三條均會在2018年下半年乃至2019年產生重大影響,都會導致國內市場大豆的供給問題。因此大豆價位上漲應該沒什麼太大懸念。下面我們逐條看一下。

對美貿易戰

商務部發公告稱對於原產於美國的本土農產品加收25%的關稅,如果該政策一旦實施,對於我國國內大豆供給必將產生嚴重影響。從去年美國對華出口量來看,全年出口額度在3100多萬噸大豆。佔據了我國進口額度的三分之一。而以今日到港大豆價位來看是3400元每噸(當前關稅為3%),也就是說成本價位3320元每噸,加上25%的關稅的話,美國大豆價位即將達到4150元每噸,要知道當前國產大豆價位不過3860元每噸!在美國大豆供給縮減的情況下,供給缺口部分哪裡填補?因此在供給短缺的情況下,國內大豆價位上漲也將成為定局。

南美大豆產量下降

據悉,2017-2018年南美阿根廷大旱,預期大豆產量將會從5000萬噸以上下滑至3700萬噸。這對於全球大豆供給來說都不是什麼好消息,如果說中美貿易戰端所削減的大豆美國轉投出口其他國家,那麼我國從阿根廷進口大豆量則要大幅度提升,而今阿根廷大豆的減產,又如何增加對華大豆供給呢?因此再次判定國內大豆價位上漲的可能性。

國內大豆種植面積縮減

受到2017年國內大豆產業的極度蕭條,大多數豆農傷透了心,對於大豆徹底不報希望,從東北地區的一份調查來看,今年的大豆種植意向比去年下滑不少,作為中國大豆的主產區,大豆麵積縮減可以說已經成為定局。對於來年以及今年後半年的國內大豆供給來說都會存在短缺,因此再度認為價位上漲存在大概率。

基於以上三點,個人認為大豆上漲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而不少農戶在此關鍵時刻也再次發出了今年或許應該繼續堅守大豆的呼聲,個人認為在中美貿易戰端的時刻,國家對於本土大豆的扶持力度也會再次加大,相信今年大豆形勢會比去年好很多。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諮詢,為您帶來更多農業科學信息。


科學興農


隨著中美貿易戰開打,只要中國把大豆列入制裁美國的措施之中,大豆基本上註定就要漲價了。

在貿易戰進一步深入的時候,中方公佈“對美加徵關稅商品清單”一共106項,其中,美國的黃大豆和黑大豆位列第一和第二項。

美國的大豆對中國的出口佔美國全部出口大豆的62%。美國2017年向中國出口的大豆是3285.4萬噸,佔中國整個進口的34.39%,也就是說,如果全面制裁美國大豆,中國可能會減少三分之一的進口量。

那麼一下子少了這麼多大豆,中國該從哪裡補償呢?中國用來種植大豆的耕地遠遠不夠,內部挖潛作用有限,那就只能把目光投向其他出產大豆的國家,比如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

但是巴西和阿根廷擴大產能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南美洲和我們季節相反,播種收穫也需要大量時間調整,所以如果制裁美國大豆的措施一旦早日落實,國內大豆價格必然會上漲。可以通過釋放儲量大豆的辦法熬過最初的困難期,等到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到位,價格自會平抑。


海匯觀潮


自6月15日,特朗普突然變臉,宣佈對50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後,中國也立刻採取對等的關稅措施予以回應,中美貿易緊張關係再度升溫。意味著從7月6日起,中國將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和其他商品加徵25%的關稅。

美國是我國大豆進口主要來源國,但並非唯一,也並非最大,美國大豆也並非不可替代。當然,就現階段來說,美國大豆對中國市場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但中國市場對美國豆農來說可能更為重要,最近一段時間,美豆連續大跌不斷創下新低。當然,如果對美國大豆加徵關稅,進口減少,國內大豆價格存在一定上漲空間。

當然,中國已經做好全面應對中美貿易戰的準備,就大豆方面來說,6月26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佈自7月1日起,中國將印度、韓國、孟加拉國、老撾和斯里蘭卡大豆的進口關稅稅率從3%調降至零。雖然上述國家對我國大豆出口數量並不多,但此舉意義重大,政策含義也十分明顯。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畜牧大集網


不久前,很多人以為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不少人樂觀地以為國產大豆價格將迎來一波上漲,當時筆者就謹慎的說道,事情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國產大豆遠沒有迎來春天。

果不其然,上週開始,中美貿易摩擦炒作降溫,中美大豆貿易也逐步走向正軌,國產大豆上漲的機會也不再存在。而且從2018年度,全球大豆供需基本面看,在南美大幅減產的背景下,全球供需格局已經偏緊,如果美國大豆播種或者生長期天氣出現問題,可能推動價格再次上漲。

東北大豆成了“燙手山芋”!

進來,東北大豆市場持續在“谷底”徘徊,各類炒作夾帶著賭市情緒,令本該下跌的行情被“生拉硬拽”著上漲。產區在收購價格上漲的同時,賣出價卻維持不變,個別商戶被迫壓縮自身利潤。

目前,市場監控數據顯示,東北地區糧庫大豆收購價仍保持3600元/噸,部分企業收購價雖小幅上調,但收購商之間相互提價搶糧,明顯給糧源轉移設“堵”。

華北大豆價格難漲!

今春特殊的氣候變化,導致溫差偏大,一次次降雨增加了空氣溼度。關內大批存儲豆源入倉時水分就明顯偏大,近期劣變現象大幅增加。目前,河南大部分地區大豆價格在連續走低後,近期已趨於穩定,優、劣豆價格逐漸明朗。

所以,國產大豆價格要向上漲,可謂是困難重重,形式不是太令人樂觀。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4.17


糧油市場報


我認為中國大豆一定會漲價!

有人說是因為貿易戰的原因,中國進口美國大豆減少或者是進口大豆稅率增加導致中國大豆價格上漲,我卻不是這樣認為的!

貿易戰實質上減少了來自美國的大豆進口,會造成美國大豆價格下跌,吸引其他買家的關注,而我們會增加其他國家的進口,導致除美國以外的大豆價格上漲,而隨著買賣雙方主體的互相轉換,在美豆豐收的前提下實際對大豆價格影響有限。


我認為真正促使國內大豆價格上漲的原因是種植結構的調整,我國每年玉米產量都是供大於求,而大豆確實進口卻要達到80%左右,這種失衡的種植結構必須要調整,為了打贏貿易戰我國更加迫切的增加大豆產量!

調整種植結構主要還是要通過靠價格調節,大豆和玉米的正常價格比的範圍內2.5:1是合理的範圍內,而現在的的兩者的比值根本就達不到這個標準,所以種植結構調整必將下調玉米價格上調大豆價格。大豆價格上漲是必然趨勢,貿易戰即使能和平解決也不能改變初衷!

認同請關注!欣賞請點贊!想吐請評論!

——小沙彌4.6


玉米小沙彌


我認為不會漲,雖然中國與美國在相互貿易中有點小矛盾,但不會因一個國家的局勢而影響國內的大行情。這當中或許有人會製造大豆緊缺言論,其目的還是在於抬高現存大豆的價格而已,以賺取更高利潤。這方面關鍵是飼料業內人士以期待畜禽飼料會有個更高的出售價格,其實每家飼料企業早在頭年秋冬季就貯備好了來年的飼料原料。因為每年的春夏季都是飼料原料青黃不接的季節,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漲幅,這種現象由來己久。中美恰在這時在農產品交易中產生不快,也迎合了部分人哄抬物價的目的。

有矛盾就有解決矛盾的方法,為了平衡國內豆產品的供需,肯定會有新政策出臺,既使大豆價格大漲,最終的受害者只會是大量的消費群眾,得益的只是極少數鉅商而已。種豆人或許能得到高價格,但其它農業成本會跟著漲上去,這樣算下來,種豆人根本沒得到一點好處,只是讓終端消費者的日子更難過。經濟為政治服務,反過來,政治會更加註重經濟的平衡發展,讓所有人過上好日子才是政策引導的目的。

所以,請大家放心,大豆的價格既使漲,也不會離譜。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