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西周墓慘遭盜墓和焚燒,至今未能確認墓主身份,甚為遺憾

在周公廟附近,除大型建築基址外,還發現了鑄銅作坊遺址及陶窯遺址,出土有先周青銅器陶範。在周公廟遺址,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以大型墓葬為主的大型墓地的發現。

在周公廟東側的鳳凰山南麓發現了一個大規模的西周墓群,到目前為止,已鑽探出大型墓葬37座。在這批墓葬中,帶四條墓道的“亞”字形墓10座,這是目前發現的規格最高的周代大墓;三條墓道的“丁”字形墓、兩條墓道的“中”字形墓和一條墓道的“甲”字形墓各4座,另外還發現陪葬坑13座。

在墓葬的北、東、西三面均發現有夯土城牆,其中東牆700米,北牆300米,西牆500米,總長度為1500米,牆的厚度約為10米,個別地方牆體仍然高出地面2.5米。其實,該墓地早就吸引了盜墓者的貪婪目光,墓地內發現了許多現在的盜洞,其中規模最大的一號墓就有盜洞6個,最深的盜洞深度達到17米。

西周墓慘遭盜墓和焚燒,至今未能確認墓主身份,甚為遺憾

周公廟西周大墓的發現引起了學術界高度的關注,不少人認為周公廟墓群是西周王陵,在社會上影響很大。

6月1日,著名考古學家鄒衡教授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陝西省岐山縣周公廟遺址西周大型墓地的發現,從學術價值上說,是中國成立後國內堪稱第一的最重大的考古發現。”雖然說法有些誇張,但周公廟墓地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為進一步搞清周公廟墓地的性質,併為制定該遺址的保護規劃提供必不可少的資料,推動西周史學術研究,考古部門聯合向國家文物局申請對該墓地進行發掘。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論證後,於2004年9月16日同意對其中的兩座墓葬進行發掘。考古隊選取18號墓和32號墓首先進行發掘。

專家表示,如果被盜情況不嚴重,墓葬內將出土大量帶有銘文的青銅器,這些可能出現的文字足以改變目前人們瞭解到的周代歷史,同時也為確定墓葬的性質提供依據。

在18號墓的發掘現場,徐天進教授介紹說:這是迄今為止發掘的第一座最高規格的周代墓葬。對墓主人的身份,徐天進教授推測,最有可能是王,即周王。不過,徐天進副教授同時指出,該墓地的墓葬規模大小不有一些墓還有陪葬坑或車馬坑,因此,墓主人的身份也有高低之分。

正所謂期望越高失望越大,32號墓和18號墓都已被嚴重盜擾。32號大墓墓室內發現有9個盜洞,據說連墓室的底部也被挖得坑坑窪窪。木製棺槨已經朽壞,屍骨早已不見了蹤影,僅留下了覆蓋在棺槨上的一些席子的痕跡。盜墓人將墓室洗劫一空,僅殘存下700多片原始瓷器的碎片。

同時,在該墓室底部發現了大量的紅燒土,說明棺槨和墓室內曾遭到大火焚燒。結合在其他幾個已發掘的中型墓葬中都曾發現了棺板和槨板被拉動的痕跡,專家推測:這可能與兩週之際犬戎的侵襲有關,犬戎可能是最早的盜墓者。

18號墓也是被盜掘者洗劫一空,在南墓道的盜洞填土中出土了一些小件陪葬品,有銅泡、銅片、原始瓷器、玉龍飾、玉片等,在墓室的盜洞中發現有2件石磬,大者復原後長達1米餘。

由於發掘的墓葬均被嚴重盜擾,這就為確定墓主人增加了比較大的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