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青曲社的王阜和德雲社郭德綱有什麼恩怨?

校長講電影


第一,苗阜在郭德綱落難之時曾力挺德雲社。但是郭德綱對苗阜的好意沒有太在意。第二,馬鶴琪事件。第三,郭德綱想挖盧鑫玉浩。


先說說郭德綱不感恩事件,2010年對於郭德綱和德雲社來說是一個多事之秋,北京所有演出場所整改;徐德亮,王文林,何雲偉,李菁,曹雲金相繼退出;郭德綱弟子李鶴彪打北京臺記者;在郭德綱和德雲社內外交困的時候,苗阜本著唇亡齒寒的關係,發微博力挺郭德綱。但是老郭對苗阜的好意,似乎並沒放在心上。


再說說馬鶴琪事件。苗阜力挺郭德綱之後,郭德綱曾派徒弟馬鶴琪去苗阜的青曲社,苗阜對馬鶴琪厚待有加,兩年後,馬鶴琪在沒有通知苗阜的情況下,以郭德綱收徒為藉口,返回了北京。苗阜還專門隨了份子錢。但是馬鶴琪以後沒有再回青曲社。苗阜懷疑馬鶴琪是郭德綱的臥底,偷學青曲社的表演。再後來,馬鶴琪在郭德綱的指派下回西安開辦德雲社西安分社,苗阜專門送花籃祝賀。但是德雲社西安分社沒有開火,時間不長就關門了。坊間傳聞是苗阜暗地使壞,打壓德雲社西安分社。苗阜曾經打電話質問郭德綱,但是郭德綱始終不接電話。至此二人關係徹底破裂。

最後說說盧鑫玉浩,二人參加笑傲江湖一鳴驚人,郭德綱十分欣賞二人,想把二人招致麾下,但是郭德綱不知道盧鑫玉浩二人是苗阜青曲社的人。因此二人矛盾更加深了。

現在網上關於二人的矛盾報道很多,多數都是苗阜在發難。郭德綱根本不做回應。只是偶爾發個類似青蛐蛐爬毛筆這樣微博。相信苗阜自己一個勁的挑釁,郭德綱不回應,總有乏味的時候。還是塌心說相聲吧!


靖逸軒主


苗阜曾公開指責郭德綱暗算青曲社並在網絡上僱水軍黑自己,要求郭德綱給一個解釋:



苗阜在大學演講的時候說過,當時郭德綱被整頓的時候,他打電話去就說了一句話:師哥,我們青曲社加入德雲聯盟“算是力挺了郭德綱吧。但是在投身主流相聲圈之後,卻有點和郭德綱從此涇渭分明的感覺。


藝不壓身,相聲想長遠靠的是藝德。我覺得在目前相聲屆甚至曲藝屆能做到郭德綱這種影響力的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雖然說的有點大,但這是現實。有多少人 能有郭德綱這一身能耐?



這一身本事既有先天條件又有後天努力, 其他各個相聲團體,說實話也都是搭著德雲社的車混日子,想聯合起來跟德雲社競爭太難了,這不是誰壟斷打壓炒作的問題,相聲要向長遠發展,最重要的還是自身得硬,得有真本事,靠說幾個小段子永遠長久不了,其他的相聲演員還得學習沉澱才行。



郭德綱在同行不斷打壓,徒弟連翻欺師之下走到今天,只說明一個問題,有真功夫真本事。郭德綱必定是劃時代里程碑的人物,若干年後,主流相聲界給不給相聲大師的稱號,在百姓心裡也是一代相聲大師。


姜道人i


這個什麼蜜桔娛樂,真不知道你是哪來的,滿嘴的胡說,你要是代言郭德綱,你就應該敢於讓別人人肉你。看來你對新中國文化政策有很深的成見,同時對文化體系進行了不留餘地的攻擊。

青曲社與德雲社相比,確實年輕了不少,但是德雲社和青曲社同為相聲社團,對國內相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如果說德雲社是紅花,那青曲社就是最為重要的綠葉。

當年青曲社跟隨形勢,在德雲社發展非常不錯的情況下,也在西北成立了相聲社團,同時發現,讓社團相聲成為燎原的星星之火,可能最大的火是德雲社,但是要說到沒有全國哪些星星之火,郭德綱早死掉了,這也是郭德綱三進北京的原因,不要那麼不要臉的白活,就是郭德綱一個人為相聲努力呢!快死了去吧。連歷史都敢於否定的一群人,永遠撐不了多久,這個就是沒文化。

到後來郭德綱與這些社團都還有聯繫,青曲社開劇場,郭德綱送花籃,都有實際照片,西安人都知道,就你們所謂的鋼絲在這裡胡說,連這個都能胡說想想你們是什麼東西。

至於後來青曲社堅持文明相聲,當然劇場裡也有一些春口,不過主題作品一般都是文明的。而郭德綱拒絕遠離三俗,於是就與整個相聲行業越走越遠,走到了相聲行業的對立面了。而青曲社在西安城也打拼出了一片天地。

也就是德雲社了,號稱傳統,實際上為了利益成了到處撈錢的穴頭了。看到西安市場讓青曲社炒熱了,就和演出公司合作,讓張雲雷來西安做跨年演出,本來這個事情如果放在其他行業沒有關係,但是放在口口聲聲尊重相聲傳統的德雲社來說,就是打臉的行為,郭德綱概沒有就這個問題作出過任何回應,為什麼?自己打自己臉?沒有話說,於是,這些無良的寫手就開始胡說。這個事情上,德雲社理虧,錢拿走了就算了。不用多說了。

德雲社目前國內相聲行業沒有朋友的局面,是自己走的,不怪別人,水軍胡說,那是錢鬧的


慕容曉春


首先吐槽一下題主,你提問時也上點兒心啊,青曲社的創始人叫做苗阜,並不叫王阜,他搭檔叫做王聲,也不叫王阜。



接下來咱們再說一下苗阜和郭德綱這些年兩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吧!



其實在早年之間,郭德綱與其創辦的德雲社和苗阜以及他創辦的青曲社並非像現在這種互不相容的關係,早年郭德綱和苗阜兩人的關係甚至十分融洽。當年,苗阜不僅曾為郭德綱提供給傳統相聲段子,更是在郭德綱被主流相聲界排斥時還曾給郭德綱打電話說要帶著自己的青曲社投奔,以便幫助郭德綱度過難關。而苗阜當年創辦青曲社之後,無論是經營模式還是表演形式都參考了德雲社體系,這也對苗阜和青曲社快速走紅有極大的幫助。



只不過同行是冤家,當郭德綱和起創辦的德雲社渡過難關之後再次大火,如今郭德綱已然是相聲界第一人,而其創辦的德雲社也成為國內最大的相聲團體,無論是人氣還是收入都力壓其他相聲同輩,這其中也包括苗阜和他創辦的青曲社,可以這麼說,郭德綱和德雲社這幾年的大火已經觸碰到了苗阜的利益。



除此之外,也是因為苗阜個人發展方向進行了重大的調整,先前主要將工作重心放在了青曲社的發展,在青曲社成為國內第二大相聲團體後,苗阜就慢慢開始轉向政界發展,而之前和郭德綱關係十分要好的苗阜為了能得到主流相聲界的認可,必須和郭德綱決裂,這也導致苗阜之後多次在網上手撕郭德綱及其弟子。



只不過這些年苗阜不止一次在網上發難郭德綱及其德雲社,但是郭德綱並沒有做出什麼回應,甚至在不少節目上表示希望和相聲同行交好,只不過因為苗阜的發難太有針對性了,才會導致郭德綱的徒弟比如欒雲平等在網上回懟苗阜,這也造成苗阜和郭德綱之間的恩怨越積越深。



最後,拾憶想起不少相聲老前輩曾不止一次聲明相聲並不存在主流或者非主流,也希望某些相聲演員可以放寬自己的心胸,接納同行,只有這樣才能讓相聲界越走越遠!



拾憶物語


這篇回答純屬個人喜好,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審美不同,所以看人看事觀點不同。

我覺得德雲社和曲青社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王阜和郭德綱也不在一個層次上。恕我直言,我還真不知道,還有個青曲社,也沒真正聽過王阜的相聲,現在總有人把王跟郭相提並論,把青曲社和德雲社相互比較,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宣傳策略。

看《笑傲江湖》盧鑫玉浩表演,才知道還有青曲社,搜索了一下,才瞭解這個社團,後來看新聞,說盧鑫玉浩也退出了。

在我看來,德雲社是一個現代化大公司,而且走上正軌,而青曲社不過是一個家庭作坊,兩家相差真的太遠了。

我對德雲社還是有感情的,手機,ipad等音頻應用軟件裡,唯一下載的就是德雲社的相聲,郭德綱于謙的自不必說,岳雲鵬孫越的盡居其次,現在對於郭麒麟等也喜歡有加,幾乎24小時聯軸播放。

德雲社在我家裡可以說是發揮了兩個巨大作用,第一是,助眠,晚上枕邊就聽相聲,也不關,到沒電為止,有時候充電不關聲,這種助眠比聽鬼故事強的多,不做噩夢。

第二是防盜,家裡經常是24小時播出相聲,有時候上班也不關聲,在門外可以聽到屋裡有動靜,小偷不敢進,這也是偏得,意外的收穫。

至於他們之間有什麼恩怨,我不知道,郭德綱曾經發過一篇微博,說:莫非此物也讀書…似乎暴露出一些問題,但箇中情節不得而知。


韓東言


郭德綱如果是一個十足的大壞蛋,那德雲社4,5百口子人估計早就散夥了,所謂人間正道是滄桑,誰願意追隨一個壞蛋,當自己的父親?不是為了掙錢那麼簡單吧?我覺得這兩個說相聲的單位,同行本來就是冤家,就存在競爭關係,本來就能有什麼恩情?如果沒有郭德綱,估計青曲社也很難有人知道吧,相聲估計早就沒人關注了吧、


網遊魅力達人


以前是業界大佬們擠兌德雲社,現在德雲社做大了,郭德綱也成大佬了,就見不得別人好唄。


蕭武


郭德綱在相聲中說,同行之間豈止是羨慕嫉妒恨,簡直就是赤裸裸的仇恨。這話用在郭德綱身上也不為過。相聲演員苗阜和王聲和郭德綱一樣,同被捧紅於北京電視臺,王阜以一段《滿腹經綸》風靡全國。苗阜王聲的青曲社也隨之火起來。這種發展態勢勢必會搶佔相聲市場,對郭德綱的德雲社構成威脅。當然,全國相聲團體不少,比如北京,就有相聲大會、嘻哈包袱鋪、樂活卉等相聲喜劇團體,天津名流以及石家莊也有喜劇相聲團體,為什麼郭德綱不會對他們惡言惡語呢?因為,雖然同為草根團體,即便在北京,對財大氣粗的德雲社不能構成威脅,所以不用打擊報復。但是,大家別忘了,苗阜可是姜昆的徒弟啊,而且從德雲社出走的曹雲金又和王聲走的很近,對於睚眥必報的郭德綱來說,不拳腳相加,就算老郭人性還不錯。況且,苗阜王聲跑到北京辦相聲專場,這不明擺著是要虎口奪食嗎?結果,老郭拉著隊伍直搗黃龍,到了西安。真樣的針鋒相對,還要持續下去。掙得不僅是錢,還有氣。

其實,小劇場是李金斗和姜昆倡導的,從撂地攤兒發展起來的相聲紮根基層,直面生活,迴歸小劇場就是不忘初心,沒想到,一旦相聲從臺上走到臺下,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現身的不只是相聲藝術,侯寶林先生改革後的綠色相聲被低俗媚俗庸俗汙染,原本是看似接地氣的相聲語言雜草叢生,用郭德綱自己的話說:徒弟們大黃無底線。好像是冷嘲熱諷社會問題,結果郭德綱無異於立著牌坊做婊子。姜昆雖然自掘了墳墓,但是,對相聲發展卻是有好處的。從迴歸小劇場來說,姜昆對相聲發展是有貢獻的。

其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年。這是社會發展規律。小品中,陳佩斯和朱時茂離開了央視,才有了趙本山的崛起。當人們覺得離開趙本山還能聽什麼的時候,開心麻花來了!這個社會少了誰都可以娛樂。郭德綱對任何對他有威脅的人,包括自己的徒弟也簽訂“賣身契”,舊惡社會的不良風氣,郭德綱不到繼承了,還繼承的非常“全面”。今天他交惡苗阜,明天1就會交惡脫口秀演員,放心,在市場經濟下,誰動誰的奶酪都不行,換了別人也一樣。所以,郭德綱交惡苗阜就不奇怪了。


我的名字一叫真


其實我大概能猜到為什麼相聲界仇視郭德綱。 90年代初主流相聲盛行於各大晚會,所謂的高級場所,受人追捧。讓演員們心裡優越感劇增。他們一躍從撂地的民間藝人成為藝術家了。那自然就脫離民眾了,演員自覺看我相聲的都是高等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那時候春晚熱播。其實春晚的初衷是好的,讓大家可以在一臺晚會上看到全國各種曲藝形式,但因為時間限制不得不壓縮演員們的表演時間!一個節目十幾分鍾。都是大家平常看不到的表演!

相聲如此,京劇如此。只是沒想到這樣反而讓相聲更加受歡迎了。物以稀為貴嘛!於是藝術家們更加藝術了!簡直成了雲端的人物,俯視眾生!

他們心中也有自己的算盤:觀眾其實是很賤的,越是不給他們,他們才會越捧著你!況且那時候沒人知道什麼是傳統相聲。不知道相聲該怎麼說!我一次說十幾分鍾你們就很滿足了,那我下次說二十分鐘你們就更加感恩戴德!

於是相聲不再是服務民眾了。變成了施捨民眾。

他們以為事情會一直這樣發展下去!一代傳一代!相聲從民眾中脫離出來。而後高於民眾!到後來藝術家們自己都忘了相聲是從民眾中出來的!他們覺得相聲生來就是高雅的!也只能在高雅的平臺表演!可是春晚的舞臺就那麼大!相聲藝人不可能都上,通道變窄!其實他們去小劇場演出也可以活。不是不去。而是不屑!

後來出了個郭德綱,茶館演出,評書單口。一說一天!講相聲的起源,發展!相聲就是通俗的!就是服務民眾的!伺候大眾的,我讓您笑,讓您高興。您賞口飯吃!

這下藝術家不幹了,我也是說相聲的,你丫自乘低賤也就罷了,拉的我們也跟你一起低賤?況且你這麼一說一天,給這麼多?那不是讓大眾知道了相聲這麼便宜?以後我們還能貴的起來?你這不是拉低市價,惡意競爭麼?那得弄死你!

於是飽受壓迫,於是忍飢挨餓。於是受盡白眼!快餓死了。郭德綱也屈服了,得吃飯呀!後來二進北京就是投降來了,舉著白旗穿著褲衩,揹著荊條!

可是藝術家們不幹呀。知道厲害了?知道錯了?想投降?不接收!我等高雅的藝術家怎麼能跟你這低賤的民間藝人為伍?把丫白旗撅了,褲衩扒了,用荊條抽著屁股把丫趕回天津吃屎!

郭德綱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了!要不就得餓死呀!這才有了後來的三進北京,拉了幾個殘兵創立德雲社準備跟高雅決一生死。後來遇到伯樂,有蒙前輩搭救吧!活了過來!

到現在有了說話的資格,說話的力氣自然要揚眉吐氣,把那些人的褲衩也扒了!這是人之常情!也不能說睚眥必報!換誰都會這樣吧!畢竟相聲圈外人看不明白。但從李文華八十一歲才得以拜馬三立為師這件事上也能看出來一點吧!

最後祝德雲社越辦越好吧!也希望主流相聲能有好的作品!畢竟有競爭才有進步!


塵埃45


怎麼把別人的姓都改了?你可真夠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