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不等於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愛

現在中國的離婚率節節攀升,離婚已經不是什麼見不得人或者罕見的事情。隨著女權意識的加強,不少女性在遭遇到不平等的婚姻關係時,會選擇離婚,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但仍然有一部分女性,明明長期處在不對等的兩性婚姻關係中,心生疲憊備受煎熬,卻依然下不了決心離婚,使生活過得複雜而憂心。

一個朋友曾經對我說,她的婚姻不幸,丈夫三番五次欺騙,好幾次出軌。她無法忍受想離婚,又下不了決心。因為有了孩子,她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她說,單親家庭的孩子多麼可憐,父母的離婚,很有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

這樣說不是沒有道理,前幾天看到一則令人心痛的消息,說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因持刀砍傷老師而遭到一群老師的毆打,結果被打死了。孩子在地上爬行堅持了20分鐘才被施救,結果搶救無效死亡。經過調查,發現孩子父母早已經離異,孩子本判給父親,但父親再婚又欠債,他實際上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當然這很容易就讓人聯想起單親家庭的種種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因素。

但很少有人會清醒地認識到,非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是人們強加給單親家庭的標籤太多太多了。這是不公平的。

我的前同事之一,是一個非常幹練的女孩,她樂觀開朗,又非常自信。我們共事兩三年都不知道她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直到一次無意中,她才說起了她的事情。

原本她的母親是一位比較知性文藝的女青年,因為抵不住追求,嫁給了她的父親。可是兩人結婚後問題就出來了,她的父親希望再生一個兒子,費盡心思地索取了二胎指標。可她的母親覺得,生一個孩子就很好了。這就使得兩人的隔閡和矛盾產生並在鍋碗瓢盆的日子中越來越加劇。最後發展到什麼程度呢?父親老是趁母親不在時,衝她發火,摔她,用枕頭捂她嚇唬她。有一次還摔骨折了。

那個時候離婚的女人很少,離婚是一件複雜的事情。但是她的母親勇敢地離了婚。因為母親的堅強能幹和樂觀,她從小學上到大學直至工作,整個成長過程都非常順利。

現在,她一個人照顧年邁多病的母親,靠自己工作能力,過得還比較自在。

另一個朋友也是單親家庭,但是不同的是,她從小就希望母親與父親離婚。因為她看不慣父親一副大老爺的姿態,母親甚至要蹲地上為他洗腳,家裡吃雞腿的時候,母親都要讓她們不許吃,要留給他吃。

為什麼呢?因為她母親沒有文化,還生了四個女兒,沒能生兒子。這就讓有工作的父親更加傲慢,母親更加自卑。這嚴重不對等的家庭關係中,少不了爭吵,哭泣。但是每一次,幾乎都是母親在說,為了孩子們不能離婚。

我這位朋友說,直到前幾年才知道母親和父親離婚了,母親離婚後性情大變,幾乎和瘋了一樣,不認識人了。

我想,也許是年輕時候受到的委屈太多,到了老年,終於崩潰了吧。

我不是心理學家,不是兩性學家,但我仍然想說一個道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不等於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愛。

所有因為家庭因素而性格發展受到影響的孩子,都不是因為家庭的不完整,而是家庭給予的愛的不完整。

一個在充滿愛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大多彬彬有禮,富有愛心。在和睦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大多有穩定的安全感、歸屬感,性格多樂觀、自信、誠實,遇到困難多會採用積極的方式應對。而在一個關係緊張,矛盾多的家庭中成長,特別是父母一方或雙方有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對孩子形成反面影響。想想看,如果家庭中若充斥著吵鬧、冷戰,充滿負性情緒,孩子就會壓抑,恐懼,自卑,或產生對立,仇恨,甚至發展出暴力傾向。

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不等於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愛

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不等於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愛

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不等於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愛

清醒地判斷家庭狀態很重要。如果婚姻中出現了你不能忍受的不忠,或是一方出現不良嗜好,賭博,吸毒等等,總之是你無法忍受的事情。那麼不妨把婚姻關係放下,首先經營好自己,當自己調整到一個比較好的狀態,你會發現,原來任何問題都不是問題。

而調整狀態,首先讓自己充實。無論男女,每個人的生命很短暫,我們有太多有意義的事情需要去做,當你自己每天都過得無比充實的時候,你會發現,來不及去想那些煩惱。而我們自己足夠充實,足夠豐富的時候,孩子也會因為我們而精彩。拋開那些被社會著重定義和添加的標籤,我們客觀地看待問題,會發現單親家庭有太多積極正面的例子值得我們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