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看似自殺,實則自保,疑點重重的歷史背後,是權謀家的深度算計!

【出處】《資治通鑑》 第167卷 陳紀 1

【原文】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以齊主昏虐滋甚,陰為自全之計,曲意撫循所部。消難尚高祖女,情好不睦,公主訴之。上黨王渙之亡也,鄴中大擾,疑其赴成皋。消難從弟子瑞為尚書左丞,與御史中丞畢義雲有隙,義雲遣御史張子階詣北豫州採風聞,先禁消難典籤家客等。消難懼,密令所親中兵參軍裴藻託以私假,間行入關,請降於周。

【譯文】北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看到文宣帝昏昧酷虐越來越厲害,便暗暗謀求自我保全的計策。他用心地安撫穩定自己的部下。司馬消難娶的是高祖高歡的女兒,兩人感情不和,公主在文宣帝那裡訴說他不好。上黨王高渙逃跑時,鄴城裡一片紛亂驚擾,都懷疑他逃到豫州府治成皋去了。 司馬消難堂弟的兒子司馬瑞任尚書左丞,與御史中丞畢義雲有嫌隙,畢義雲派御史張子階到北豫州收集道路傳聞,打探消息,去了後先把司馬消難的典籤官和家客監禁起來。司馬消難感到害怕,秘密地命令他所親信的中兵參軍裴藻假託私事請假,抄小路入關,向北周請降。

【解析】司馬消難政治敏銳度這麼高,早就預知了齊主的昏虐,“陰以自全為計”提前做好了準備,但是他為什麼,逼走了自己的老婆,不解釋收留高渙傳聞,放任侄子和權臣有嫌隙,這不是自保啊,這是自殺之路,諸多疑點,感覺司馬消難的自保行為南轅北轍,蠢的要死,其實我們深入研究之後,就會發現,這些看似違背常理的權術戰法,恰恰是高明的權謀:

看似自殺,實則自保,疑點重重的歷史背後,是權謀家的深度算計!

1、逼走公主,是為了切斷身邊的耳目

文宣帝高洋是高歡的次子,而司馬消難的媳婦是高歡的女兒,這個關係,一眼就能明白,司馬消難是皇親國戚,如果有絲毫的反叛之心,就會被告密。畢竟人家兄妹情深。如果司馬消難,想擺脫高洋的監視就必須切斷耳目,那就意味著擺脫公主。所以以感情不和的藉口把媳婦打發了。拔出了自己身邊的釘子。為了自保,在感情和利益之間,選擇了感情。

2、高渙傳聞,是製造公開的對立輿論

高渙被文宣帝所猜忌,被追殺,他的逃跑傳聞應該是假的,司馬消難為了自保也不可能收留高渙,但是為什麼不辯解這個傳聞呢?很顯然這個假新聞就是司馬消難散播出去的,看似自殺的行為,其實是做給北周看的,如果沒有這個虛假消息,他以後逃亡投降的行為,怎麼擺脫道德枷鎖?作為皇親國戚,直接跑過去北周,如何被人家信任?假新聞有驚無險,也能夠引導輿論。

3、利用嫌隙,為自己投靠北周找藉口

畢義雲派御史張子階到北豫州收集道路傳聞,打探消息,誰給他的權力,直接就把司馬消難給囚禁起來了呢?這個風險不大?敢直接在調查階段就敵對,查無實據怎麼辦?其實這個是被司馬消難利用了,他並沒有被囚禁,而是一個直接投靠北周的藉口而已。這樣北周能夠深度信任自己,儘管是皇親國戚,其實已經被列為追殺對象,生命岌岌可危,投降是真實的,不是造假。要取得北周的接應。

4、自保方向,投降北周就是他的戰略

很多初級研究權謀的,認為自保就是韜晦,低調做人,拉攏關係,不和人發生矛盾,其實這只是個常用戰法,一旦你被人盯住,即使你再韜晦,人家也不會就這麼輕易的被糊弄過去,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擺脫這個環境,從北齊這個整體環境中逃離出來,投降北周。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既然北齊要搞他,他就必須投降到北齊的對手北周那邊。這就是司馬消難的戰略。

5、投降難題,如何能順利的逃往北周

投降是個大工程,並不是簡單的直接跑過去就行了,首先,就是行為保密,司馬消難要投降敵方,身邊的這個公主必須清除,她是皇妹,人家不可能跑,要清楚掉。其次是擺脫道德。自己皇親國戚,直接逃跑投敵,一個不忠心的人,不道德的人,做人不行,到哪裡都不會被看好。三就是取得信任。需要讓北周認為,司馬消難是真心的投降,從而真心的去派兵接應。

看懂了司馬消難的戰略以及所面對的難題,也就很容易就能理解他的戰略佈局。看似自殺行為的背後,其實才是真實的自保技術。這個高明的招法,如果不能夠悟透他的戰略,就無法看懂外在的怪異行為。所以,我們學習權謀,只有看懂了動機,才能明白真相,只看表面的話,會一頭霧水。不合理的行為的背後大多隱藏著你不知道的算計!

權謀網,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