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這很可怕!中國老師開始害怕學生了!教師為何不再手持戒尺!

很長時間以來,小編注意到教育界發生了這樣一個變化: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連嚴厲懲戒都不敢了,更不用說適度的懲戒一下。

手持戒尺,傳道解惑的老師的怎麼會變成這樣?

有人總結了三點原因:一是家長越來越“強勢”;二是媒體越來越“厲害”;三是上級部門越來越“堅決”。

而學校和老師,就成了那隻最容易捏的軟柿子。

反正,飯碗所繫,他們有委屈也得忍著。

我們總是說,要教育學生們自由發展,但現實卻是,先給老師們套上了層層緊箍。

於是,左右為難的學校和老師,只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小心翼翼過日子。

“算了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失去懲戒權的教師們感嘆:面對學生,我們只授知識不教做人了。

小編之前也文吐槽過這個問題,讀者對此感觸很深,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後臺收到了近500條評論。

這很可怕!中國老師開始害怕學生了!教師為何不再手持戒尺!

這很可怕!中國老師開始害怕學生了!教師為何不再手持戒尺!

讀者其實跟小編其實有著同樣的擔憂:父母不管,老師不敢管,熊孩子們真的沒人能管得了了嗎?

這很可怕!中國老師開始害怕學生了!教師為何不再手持戒尺!

先講一個笑話:

一日正在講課,一名學生要求上廁所,老師覺得影響課堂秩序,不準。結果,孩子尿於褲中。

家長向教育局狀告:該老師違反人權,剝奪學生上廁所的權利,應嚴懲。

又一日上課,一學生要求上廁所,老師批准。誰知該生在廁所滑倒受傷。

家長向教育局狀告:課堂期間該老師擅自讓學生離開課室,導致學生受到傷害,教師未盡到監護義務,應嚴懲。

又一日上課,一學生要求上廁所,老師害怕他在廁所滑倒,前往陪護。誰知老師離開課堂期間,大量學生在教室打鬧,多人受傷。

家長聯名向教育局狀告:該教師上課期間擅離工作崗位,致使多名學生打鬧受傷,應嚴懲。

又一日上課,又一學生要求上廁所,於是該老師帶領全班學生一起去廁所。

家長向教育部門狀告:該教師上課期間不傳授學業,工作態度有嚴重問題,翫忽職守,不務正業,應嚴懲。

……

笑話當然是笑話,但當老師的都知道,笑話中說的就是真事,讀來其實讓人很心酸。

網上曾流傳一個視頻,四個學生在課堂上談笑風生,還不忘大口吃肉,小酌幾杯美酒。根本無視講臺上的老師,肆意妄為著……

這很可怕!中國老師開始害怕學生了!教師為何不再手持戒尺!

而講臺上的老師,依舊慷慨激昂地講著課,似乎屏蔽了這個無法無天的角落。也是因為不敢管了。

還有,湖南婁底某重點中學曾發生了一件震驚全國的教師下跪事件。

該校高二263班小白同學在上英語課的時候和另外一名同學在紙上下五子棋。授課的譚勝軍老師發現後便上前制止。

在制止沒有成功的情況下,師生髮生了衝突。小白竟然反過來搶走譚老師手中的教鞭,對譚老師動起手來。

事後,班主任通知了家長,並叫小白同學在教室當眾道歉,據小白的同班同學說,在小白毫無誠意的道歉後,班主任又叫譚老師說幾句,於是有了驚人的一幕 —— 譚老師突然下跪。

一名老師,在自己沒有錯的情況下被逼向學生道歉!譚老師希望通過自己的下跪行為,震撼和喚醒孩子們。

據在現場的同學回憶,譚勝軍老師下跪的時候還對同學們說:“我譚勝軍,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我這雙膝,上跪天,下跪地,中間只跪我的父母,我今天當著大家的面,向你們下跪認錯了。”

譚老師這驚天一跪,雖然飽含心酸和無奈。但小編始終認為,跪著的老師絕對教不出來站著的學生!

有人可能認為,老師不管了,家長用自己的方式管起來不就行了?

這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只有老師才能管好熊孩子。

小編一個做過幼師的朋友,曾按照幼兒園的那一套教育規則來教育她的小孩,每次看到小孩因為懲罰掉眼淚,她都會心疼,把懲罰力度降低。

她說:“其實父母是代替不了老師這個角色的。因為父母,就是父母,是有血緣關係在的。”

讓有血緣關係的父母,充當職業教育者去管熊孩子,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錯位,這會錯誤地向孩子傳遞犯錯成本。因為父母總會降低犯錯成本。

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和子女是一體的,父母作為教育者,沒有辦法像老師那樣,以第三方身份存在,客觀教育孩子,也不會忍心。

如果教育孩子的第一步,是讓孩子懂得基本的社會規則,那麼與父母相比,老師這個角色,離社會更近一些。

教育學家孫忠育先生說:

“現代教育之所以摒棄私塾,讓孩子進入學校。就是以為私塾是私學,而學校是公學。私塾是熟人關係社會里的產物,而現代學校是契約社會的產物。”

換句話說,現代學校,比以前的私塾,更像一個社會,孩子們進入學校,熟悉並遵守學校的規則,更有利於以後他們進入社會,熟悉並遵守社會規則。

你不忍說的,老師不會不忍說;

你不忍罰的,老師不會不忍心;

你不忍管的,老師不會不忍管;

你不好管的,老師不會不好管。

熊孩子如果是父母慣出來的,最好的辦法,是讓老師去管!

給老師管的權力,才能讓熊孩子意識到,學校就是社會,違法社會規則,

會受到怎樣的懲罰。

如此,規則意識才會深入他心。

文 |李美娟 王陽 陳席元

1

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

“懲戒學生,我們怕”

罰站不敢罰久,批評不敢說重,只要家長一來鬧,學校多半處於弱勢,接著老師被要求寫檢討、扣工資。這是記者日前在江蘇、山東、江西等地採訪的數十位中小學教師的普遍反映。

“在家長面前學校還是慫的。”江蘇一名小學教師告訴記者,有一位同事因為佈置的作業大半學生沒做,便讓沒做的學生在教室後面罰站了一節課,接著家長就到學校鬧事,最後同事在全校大會上做了檢討。

南昌市二十八中語文老師羅田田坦言:“如果老師懲戒學生要冒職業危險,那我犯不著。”老師選擇明哲保身,因為一旦發生師生衝突,“錯”的一定是老師。

“20世紀80年代時,一把尺子打下去,沒有問題,社會尊師重教氛圍很濃,但是現在不行了。管教學生時,教師自然而然去尋求一種安全感。”南昌市南師附小紅谷灘校區六年級語文老師付健感嘆。

從教近30年的南昌市南師附小疊山路校區執行校長王輝說,現在的師生關係不再純粹了,老師管起學生來,心存戒備,放不開手腳,想管卻怕管,最後的辦法就是請家長來。

記者在採訪南昌一所小學時,聽說曾有一個老師情急之下打了一名不守規矩、挑釁老師的學生一巴掌,結果家長、教育局、學校對老師施以各種壓力,最後這個老師按家長的要求當著全班同學向這個學生道歉。

“如果你愛生心切動了手,後續的事情將是非常麻煩的。”採訪中這位老師的同事們表示,這件事刺痛了老師們的心。

如今,教師群體中瀰漫著一種管教學生的“無力感”,有的為了保全身為人師的體面,儘可能規避窘境,更談何懲戒。

這很可怕!中國老師開始害怕學生了!教師為何不再手持戒尺!

2

“不敢懲戒”傷了誰

就在記者採訪期間,江西一所小學發生了學生對老師拳打腳踢、扇耳光的事件。這名老師採用的是“罰站一會兒”的辦法來懲戒這名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學生反應過激。學校幾名老師對此表示“寒心”“悲涼”。面對記者的採訪,學校的校長、老師卻都希望“息事寧人”。類似事例並不鮮見。

面對學生在校園或教室裡所做的不當行為,老師們往往不知採取怎樣的應對措施。不少老師感嘆,教師這個職業再也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南師附小疊山路校區四年級語文老師黃茜說:“我們現在只能教知識,不敢教做人。”

懲戒是維護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需要,是每位教師應有的權利。教師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教師只管教書,傷的只是老師的尊嚴嗎?

山東省滕州市東郭鎮辛緒小學教師趙士金說,有的老師對學生的過錯行為不問不管,雖說這樣的老師不會因違規管理學生而受到處罰,但不能及時教育學生,學生的過錯行為很容易得到強化,無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良好教學秩序的建立。

出生在農村的付健自認為從小不是一個乖學生,老師打罵是經常的事,“但是我非常感謝老師,我今日的規矩意識與中小學時老師的嚴管是分不開的”。付健認為,孩子猶如一棵樹,除了陽光、雨露、溫度、土壤,還需要有人修枝剪杈,這樣的樹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無規矩不成方圓。成長過程中規矩意識缺乏,是現在孩子存在的普遍問題。山東省濟寧一中語文教研室主任孫偉說:“一些事情讓老師們很寒心。那麼我們怎麼保護自己呢?我不管就是了,最後傷害的還是孩子。”南師附小老師張越群說:“規矩意識淡薄得不到及時教育,將來給孩子一巴掌的不是老師,而是社會。”

失去懲戒權的教育,難以保障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環境不受干擾。羅田田說,現在,學生上課吃瓜子,擾亂課堂紀律,老師經常被頂撞,學生敢跟老師掀桌子,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丟失了。

現在“校園欺凌”等亂象很多,健康的教育環境需要多主體參與、共同落實教育責任。要想取得好的治理效果,將德育放在首位,老師懲戒權發揮警示作用必不可少。

這很可怕!中國老師開始害怕學生了!教師為何不再手持戒尺!

3

教師緣何不再舉“戒尺”

王輝告訴記者,不能說老師現在一點懲戒權都沒有,但實在“太弱了”。弱到了老師成為一個高危行業,一個弱勢群體。

究竟是什麼弱化了教師懲戒權?現在的教師緣何不敢舉“戒尺”、不想揚“教鞭”?

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缺乏正常引導。付健認為,現在獨生子女家庭普遍,尤其是一批獨生子女已成為父母,他們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在新生家庭孩子身上繼續,認為孩子不能受到一絲傷害。其實絕大部分老師的懲戒並不是一種傷害,而是出於關愛。王輝認為,把子女看得過重,嬌生慣養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一些孩子從小過份嬌慣,抗壓能力弱,有的拿離家出走、跳樓當作對付家長的方法。

快樂教育深入人心,社會對教育懲戒不再寬容。近些年來,許多人潛移默化地不再認可教育懲戒是一種必須手段,似乎學習就應該是快樂的,老師只能對學生和顏悅色,久而久之導致一些學生對老師缺乏敬畏。南昌二十八中物理老師顏國安說,一些學生不把老師放在眼裡,對老師沒有敬畏心,“我都被學生罵老不死的”。

一些教師缺乏職業道德的案例被輿論片面放大,削弱了教師群體的權威感。不可否認,現實中存在一些素質不高、缺乏職業道德的教師:有的唯利是圖,利用教師職位向學生銷售商品以牟利,有的索取、收受家長的財物,有的課上不講課外講,牟取鉅額補課費,還有的肆意對學生施以拳腳,甚至進行性侵害。這些案例頻頻曝光後,在網絡輿論的放大效應下,很容易讓人們形成對教師群體的負面印象,一些教師因而感覺底氣不足,難以行使懲戒權。

社會、家長、學校多方共識難達成。南昌市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學思品教研員胡建設呼籲,家長應該對適當的教育懲戒給予一定的理解和支持,健康的師生關係需要共同努力建立起來。濟南盛福實驗小學校長高紅燕認為,對於教育懲戒,應該達成更多共識,即教育懲戒不是非人道、反教育、落後的教育方式,而是現代教育的一部分。只有社會、家庭、學校有效結合,才能教育好中國的下一代。

懲戒尺度難把握。南昌二十八中初一語文老師孫海東從事教學近40年,他認為,懲戒符合心理學、教育學規律,是有必要的。但是不科學不規範就會被濫用,一些教師認為懲戒就等於懲罰,甚至等於打學生,就會簡單粗暴。要使懲戒有效、規範,教師的教育素質本身要相應提高,有些孩子接受懲戒以後,因從眾心理表面上接受了,實際上心理被毀損。處罰和鼓勵相結合,孩子更能接受,教育效果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