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孩子愛哭?因為你不懂孩子的心


我們的思維方式會讓我們常對孩子說---屁大點兒事兒就哭。

但對孩子來說,這可根本不是無事生非,招惹他們哭鬧這事兒至關重要。

----艾爾菲·科恩


如果你讀過前面的文章,知道孩子生來都有一顆玻璃心,也知道孩子大腦中杏仁體與額葉間的相互牽制關係,你一定能理解孩子為什麼愛哭了。

關於孩子哭鬧,育兒書上說要共情,要耐心,要冷靜,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個方法我常用,但不是每次都管用,有時候越共情,哭得越厲害。

孩子常常是一不如他意,就哭,而我們卻很難準確地知道孩子的“意”,如果不理解孩子真正的“意”,我們可能就共錯了情。

沒有真正共到這個情,我們越勸,孩子越不如意。

當我們知道了孩子的“意”,怎麼順孩子“意”也有技巧。

有時候受時間地點所限,沒辦法順孩子“意”,又怎麼辦?

孩子愛哭?因為你不懂孩子的心

首先來看我們是不是真的懂孩子的“意”。

舉個栗子,孩子一洗澡就哭,我們一般以為是洗頭髮讓孩子不舒服,但其實還有其他可能,比如:

不愉快的記憶,水太燙或者水太涼的不愉快經歷讓孩子害怕洗澡;

生活規律問題,一般3歲前,小孩喜歡有規律的生活,規律被打破他們會不安。

如果沒有給孩子建立起生活常規,吃飯、睡覺、洗澡等時間沒規律,孩子無法預期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也會不願意做那件事;

孩子認知所限,小小孩(1~2歲)還沒有尺寸大小的概念,他們看到水龍頭流出的水認為水會把自己沖走,因此害怕洗澡(不要覺得好笑,孩子的認知就是這樣)。

有時候這些原因都不是,孩子就是突然哭了,這時候我們要放下成年人的固有思維,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進入孩子的世界,才能更理解孩子。

可能是因為換了洗澡盆,可能是水太多他覺得會淹沒自己……

同樣的哭鬧,原因各有不同,這要求我們去仔細觀察,各個原因都排查一下,根據前後的事物變化,進行對比,排查出原因,找到對策。

這確實要求我們動些心思,做父母是個技術活兒,畢竟小孩和我們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需要我們理解。

我記得女兒一兩歲時,有一次帶她到操場去玩,走了跟以前不一樣的路,她大哭。

我覺得莫名其妙,哄了很久終於哭得沒那麼厲害了,我想她可能覺得這裡陌生,認為我不會帶她去操場,就抱著她趕緊抄近路過去,結果一換這條路,哭得更厲害,我才察覺可能是路不對。

最後退回去走了以前一直走的那條老路,她果然就不哭了。

孩子喜歡有規律的事物,喜歡重複的事情,外界太豐富,他們是通過重複的做一件事情,認識規律來適應這個世界的。

類似的例子還有吃飯用的碗,喝水用的杯子,爸爸回家是不是由他來開門,等等。

有規律的事物,有固定順序的做事情,讓孩子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有預知,對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這是他們的認知特點。

如果我們打破它,這對孩子來說是大事,肯定哭鬧,如果我們還指責孩子,那就是我們不對了。

所以,孩子哭鬧時不要再貼上“好哭”、“無理取鬧”、“跟父母作對”等標籤,小孩不會說話或者沒辦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只能用哭鬧錶達自己的情緒。

去理解孩子那個年齡的特點,多觀察,以正常心態面對孩子哭鬧,我們就不會那麼煩躁了。

當然,有些時候我們確實找不出原因,這時候就只能理解,給予共情,哄一鬨。如果這時還指責孩子,給孩子的感受是雪上加霜。

就像我們心情沮喪的時,不但沒人理解,反而遭來一頓罵,心裡是很難過的。

孩子愛哭?因為你不懂孩子的心

可能你會認為這樣順孩子的意是“寵”孩子,會把他們慣壞。

前面說了我們眼裡的小事在孩子看來是大事,這是他們的認知特點,他們哭鬧是認真的,那個事情對他們來說很重要,順孩子意是解決問題,不是縱容哭鬧

很多媽媽都會有這樣的推論:這一次我滿足了他,以後他就會一直用哭來要挾我。

這有點過於焦慮了,把問題想得太嚴重,而且容易讓問題升級。

其實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

有時候孩子確實會用哭鬧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要求我們重視他

----這恰恰是因為我們平時給的理解和尊重不夠,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恰恰是最需要愛的時候。

這個時候我們平和地對待就好,讓孩子知道我們不是不在乎他,安靜地陪伴一會(不是冷漠地置之不理),等孩子宣洩完,當看到父母對他的哭鬧

沒有成見,自然就好了。

情緒會來就一定會走,不要評判。

一個人有了好的心情,自然就會有好的行為。

孩子愛哭?因為你不懂孩子的心

再來看沒辦法順孩子“意”,怎麼辦。

有時候確實無法順著孩子,比如做不到:

玩具壞了一時買不到,買也買不到一模一樣的,這個時候,除了共情,還可以跟孩子說,我要是有魔法就好了……

用遊戲扭轉局勢。

我和女兒讀過《巴巴爸爸系列》繪本,我用魔法的時候就說書裡的口號:

可裡可裡,巴巴變。

一聽到這熟悉的話她心情就好很多了。

還比如東西丟了找不回,除了安慰,還可以發揮想象給孩子編個故事,說那個東西去了哪裡,遇到了誰,發生了些什麼事,它也挺想你…….

孩子兩歲後就開始喜歡假想的遊戲了,這時候我們有點童心,用想象力安撫孩子的情緒,當心情得到理解,他們就比較容易接受現實了。

還有一種無法順著孩子的情況,就是不可以:危險的事情。

可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感受一下危險,比如燙的,尖銳的,高處,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界限在哪,他就能接受了。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有必要的時候才制止,大多時候要允許孩子探索,不要故意嚇唬孩子,否則,孩子小的話會認為這個世界很危險,大一點的會覺得總是受限制,容易哭鬧。

對於孩子做不好事情的哭鬧,比如我女兒兩歲時要自己穿鞋,總是穿不好,但又不要我們幫忙,我只好坐她旁邊穿鞋示範給她看,讓她看著學。當然,她不可能一看就能學會,還是會哭。

在學習過程中受到一點挫折而哭是很自然的,這是成長,我們應該理解。

跌跌撞撞,磕磕絆絆都是孩子要經歷的人生,我們在旁邊給予愛和鼓勵就好。

總之,面對孩子哭鬧,需要我們和孩子之間,建立起親密的

親子信任,還需要我們的愛和智慧,仔細觀察,積極想辦法,憑著我們跟孩子朝夕相處、對孩子的瞭解,大部分時候都能找到哭鬧的原因,哭鬧的問題也就好解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