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掌握這四招 一小時搞定緊急材料


掌握這四招 一小時搞定緊急材料


一、要領會意圖

起草“短急重”材料時,首先要準確領會領導意圖。領導的意圖包括總體性意圖和具體性意圖、明示性意圖和暗示性意圖、確定性意圖和非確定性意圖。只有充分領會這些意圖,才能更好地抓住行文的主旨。材料起草者要領會什麼?一般來說,應該瞭解領導交辦材料的目的是什麼,材料要闡述的基本觀點是什麼,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受文對象和發送範圍是什麼,等等。那麼,如何準確領會意圖呢?

一要敢於問。有的領導在安排任務時,會主動找寫材料的同志說明意圖,這是再好不過的。但多數情況下,領導只是寥寥數語簡單地交代下任務。面對這種情況,材料起草者就要大膽地問,問清材料起草的目的、要求、時限等,切忌不懂裝懂、一知半解。

二要勤于思。領導交代工作意圖,往往侷限於原則性的指導,粗線條的輪廓。因此,起草者在接受材料任務之後,還要進一步精心思考,拓展思維,以便準確領會、理解和把握領導意圖的精神實質。

三要敏於行。領導交代任務時,要迅速動筆,將其主要觀點和主張等記錄下來,防止相關要求出現遺漏。有時候領導要求起草“短急重”材料,也是根據上級緊急文件、電話等要求而下達的,可通過查閱相關文件、電話記錄以及詢問知情人等方式,深入瞭解意圖。

二、要注意積累

充分的準備,足夠的素材,是寫好“短急重”材料的基礎。認真積累素材,充分佔有素材,是寫好“短急重”材料的保證。從事文稿起草工作的同志,必須高度重視平時積累,把積累作為一項基礎性、經常性工作,不斷積累素材、積累知識、積累思想、積累經驗。

對素材積累工作,有三句話。第一句話是,閒時備,急時用。第二句話是,廣積糧,深挖洞。第三句話是,既要儲,更要用。照此而行,對寫好“短急重”材料很有幫助。所謂“閒時備,急時用”,就是說要把功夫下在平時,堅持早動手、早準備,在工作中做個有心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養成積累各種材料的好習慣。所謂“廣積糧,深挖洞”,就是說既要注意素材積累的廣度,又要注意素材積累的深度,對相關工作進行深入關注、研究分析,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所謂“既要儲,更要用”,重視材料的使用,一旦起草“短急重”材料,就要善於利用現有資料,把掌握的情況應用於材料中。


三、要理清思路

接到“短急重”材料任務後,先把思路理清,再開始工作。理清思路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方面,要理清材料的寫作思路。換句話說,就是要搭好架子,把材料的提綱定好,最好是不僅有大框,還要有小框,每一小框寫幾層意思,哪層裡邊講到什麼樣的高度、深度、新意等,都要列出來,防止跑題,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寫出來的材料不符合領導要求。

另一方面,要理清材料的寫作方式。接到材料任務後,是一人單獨寫,還是多人合作寫?是辦公室文秘單獨寫,還是與相關部門的同志一塊寫?這是寫作方式的問題,也是工作方法的問題,是在材料起草前必須想清楚、確定好的。

四、要借力把關

“短急重”材料雖然篇幅不長,但往往因為材料要得急、領導催得緊、時間不充裕,容易出現差錯,特別是一個人起草“短急重”材料時,即使想得再周到、再細緻、再全面,也難免存有侷限性。因此,起草者要善於藉助外力,請本部門的同事或相關專業部門的同志對材料進行把關,確保材料質量。

從把關的內容來看,主要包括政策關、文字關、數據關、程序關等。政策關,就是說材料內容要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符合上級單位的制度要求;文字關,是指材料要做到觀點明確,語言精煉,結構嚴謹,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直述不曲,無錯別字等低級錯誤;數據關,是指材料中引用的相關數據要真實可靠,不得弄虛作假,並應當使用國家法定的計量單位;程序關,是指材料發出前,必須經過相關領導逐級審閱同意,特別是對公文還要按照行文要求完成核稿、簽發、用印等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