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战“疫”|前线后方,使命担当:记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抗“疫”故事

大年初一凌晨,郭立新教授结束了除夕夜的发热门诊值班工作,成为最早迎来农历新年的人之一。新冠疫情的爆发,仿佛给每个人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霾。疫情之下,作为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的他,将与全科同事共同见证和面对2020年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

王晓霞副主任和科里的刘砺大夫以及杨鹏、唐丹丹、贺腾霄、封艳超4位护士随王建业院长、奚桓副院长率领的北京医院国家医疗队出征武汉,驰援前线;潘琦副主任留守医院发热门诊,并协助处理和协调医院内与疫情有关的医疗工作,坐阵北京防疫前沿,然而少有人知道,她还是一名一线医务人员家属,她的丈夫——北京宣武医院呼吸内科医生肖汉,是首批驰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队员,在武汉一线连续奋战已经一个多月了……


战“疫”|前线后方,使命担当:记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抗“疫”故事

出征篇:到一线去!我们从未犹豫

接到“出征”的通知,王晓霞已经没有时间回到昌平的父母家里告别。“没有见面,我就电话里说了一下。”提起这次在普通人眼中需要“冒着生命危险”的任务,王晓霞颇为“轻描淡写”。她说:“父母担心我是肯定的,但他们只是发了一个鼓励我的信息,希望我注意身体,好好工作。他们都是党员,他们支持我去!”王晓霞的父亲王世英对记者说:“医院的通知还是挺突然的,有的家属去医院送行,我们老两口岁数大了,就发了个信息,让女儿安心工作,我们会照顾好自己也照顾好孩子,等你平安归来!其实也就等于送行了。”

战“疫”|前线后方,使命担当:记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抗“疫”故事

疫情一开始,同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生的潘琦夫妇就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肖汉医生所在的宣武医院是北京市直属医院,一定会在第一批支援的医院名单里;肖汉年富力强,作为宣武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的知名医师,主动请缨参加赴武汉医疗队。肖汉本人也是湖北武汉人,父母亲人目前仍定居武汉,回到武汉,为保护亲朋好友而战,这是发自心底的呼声!潘琦说:“尽快到一线去,这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选择,这对我们来说,是毫无疑问的决定。”

战“疫”|前线后方,使命担当:记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抗“疫”故事

出发前,潘琦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爱人肖汉规范穿戴防护服

郭立新教授说:“对一个临床医生来说,疫情就是命令,这是毫无疑问的。无论在冲锋在武汉前线还是坚守在后方发热门诊,无论是医生还是家属角色,我们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坚决完成任务!”

前线篇:隔离衣里的汗水与泪水

在潘琦的眼中,丈夫在一线奋战的日子已经没有了“作息”的概念。“前线的医生的状态都是这样的,为了减少防护服的消耗,要在隔离区待8个小时,期间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上厕所。除此之外整个工作环境也没有阳光”,潘琦的心中充满了忧虑。


战“疫”|前线后方,使命担当:记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抗“疫”故事

武汉北京,同为前线,隔空思念

刘砺医生和杨鹏护士也是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派到武汉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刘砺说:“虽然各方面的培训工作很充分,但还会遇到一些突发的情况。比如防护面罩特别紧,短时间内没觉得什么,但是工作时间长了真的会头痛欲裂,但也只能坚持。”杨鹏被分在重症病房,她说,看似并不复杂的穿脱隔离衣,练习和实战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第一次穿上隔离衣进入病房,除了生理上的不舒适,心理压力也是巨大的,恨不得马上跑出去。但是熬过最艰难的第一小时,配合呼吸节奏慢慢就会好一些。

同在前线的王晓霞很少提及辛苦,她讲述更多的是不能承受的感动和力不从心的心痛。王晓霞负责的患者中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核酸阳性,双肺感染严重,远达不到出院的标准。一天查房的时候,他拉住王晓霞说:“我看电视上说治愈的患者可以捐抗体,您查查我有没有抗体,我想去捐血浆……”一个危重的患者,心里还在想着救其他人,这让王晓霞动容。“在武汉,几乎每一天都要经历这样的事情,而当自己用尽所有办法也没能挽留这些可爱的生命的时候,内心肯定会有难过和无奈的情绪”,王晓霞这样说。


战“疫”|前线后方,使命担当:记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抗“疫”故事

后方篇:亲人们,请保重好自己

工作之余,潘琦和她远在武汉抗击疫情前线、同为医生的爱人肖汉经常保持联系,这位平时坚定、果敢的临床医生,在说到自己最担心爱人什么时,眼里一下涌满了泪水。因为疫情的特殊性,前线医生们多班倒的作息和既往截然不同,加上为了安全起见,工作之外吃饭、休息基本都是一个人在一间屋的状态,并且不能外出,作为内分泌医生,潘琦深知这些会对人的心理、情绪和睡眠造成很大影响,“一个月了,他的睡眠状况并不好。”说到这里,她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如果说潘琦因为同是医生,所以更能切身体会到前方的不易,那么父母则因为“儿行千里”的朴实牵挂,而终日期盼。提起在一线的女儿,王晓霞父亲王世英老先生袒露了自己内心的担忧:“我最大的担心就是女儿别感染了,如果女儿感染了,我们这当父母的可真就“上大火”了;第二个担心就是我和老伴儿、外孙也千万别生病,万一生病了,她在前线就得分心,那就真的遇到大困难了! ”他每天都要在女儿下班后拨通视频电话,只有眼见女儿安然无恙才能放下一颗心。年迈的二老在家,生活上得到了医院的帮助,他们时常宽慰女儿说他们很好,不要担心。“这个时候,我们只有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她的儿子,才是最重要的”,晓霞父亲最后说,“有句话其实一直憋在自己心里,如果可以我想对带队的领导们说,孩子我们交给你们上前线,结束后也请平平安安带他们回家。”

祝福篇:春已来,盼山河无恙,我们北京再会

前方的白衣战士在日夜奋战,后方的同事家人在坚守支持。

护士长在杨鹏临行前嘱咐道:“你一直都很乐观坚强,去了前线也要多照顾好自己,同时用专业知识为患者排忧解难。”

出征武汉的医生刘砺在和家人视频时,儿子问:“爸爸,你把病毒消灭没?”

出发热门诊的张洁因为工作原因,下班后还需要独自隔离在房间,但家人的关心却给了自己莫大的勇气……不论前方后方,大家都相互鼓励、齐心同力!

为了解决前方医护的后顾之忧,科室也帮助协调给他们的家属送去生活用品,慢性病治疗药物等。科室的其他同事也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战胜疫情而奉献着……

战“疫”|前线后方,使命担当:记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抗“疫”故事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的医护们在抗“疫”战场


战“疫”|前线后方,使命担当:记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抗“疫”故事

左:刘砺医生儿子画画鼓励爸爸 右:张洁医生儿子写小作文为武汉加油


战“疫”|前线后方,使命担当:记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抗“疫”故事

王晓霞父母和儿子、侄女一起为前线后方加油!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在郭立新主任眼中,北京香山凌寒绽放的蜡梅花,像极了不畏艰难困苦、将高尚敬业精神和使命担当融入工作中的中国医务人员。他说:“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战胜疫情,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我们期待着前方将士的凯旋,共同迎接生机勃勃的春天!”

记者:赵薇

文字整理:赵薇、张丽佳

视频制作:潘琳

SACN.DPP.20.03.1473 本材料有效期至2021年9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