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有些企業,活該失敗

現在是企業家經營的最好的時代——“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像今天這麼壯大的企業家群體,企業家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如此的重視。我想現在肯定是中國歷史上企業家數量最多、企業家地位最高、中國企業家經營環境最好的時代。”


在一次演講中,馬雲向700多為企業家分享了這個觀念。

有些企業,活該失敗

不同於我們,馬雲接觸的信息資源要遠遠高於我們,從他的角度能看到大眾企業家看不到的地方,他所說的“現在是企業家經驗的最好的時代”無疑是正確的——

除了現在我國市場環境活躍的因素,國家的各種政策支持,人才團隊的湧現、信息共享程度的加深以及新興技術的進步,這是格外優待企業家的時代。

確實,很多優秀的企業家在此期間抓住機遇,憑風而起,但現實是企業家中也是泥沙俱下,相對於成功的企業家來說,更多的企業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在初創時期便夭折了。


導致初創企業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只要有一點,企業就不能順利壯大。

資金鍊斷裂

資金是初創企業的最大壓力,有統計顯示,90%的初創企業死於資金鍊的斷裂,造成資金鍊斷裂的原因很多,預期收入無法收回,新的融資無法及時取得等等。

制度的不合時宜

注意,這裡是不合時宜而非不合理,所謂不合時宜,指的是沒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很多初創企業跟腳沒有站穩要麼就搞些華而不實的企業制度,向500強大企業看齊,要麼官僚化,繁文縟節太多,內耗大。初創企業一般公司人員都不算多,任務也較為繁重無序,這個時候如果辦公程序複雜,審批過程多,無疑是極大的消耗。

有些企業,活該失敗

核心團隊管理不善

很多初創企業家沒有核心團隊管理的意思,最初進入企業並共同奮鬥,參與主要盈利性項目的一波人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是最重要的,作為企業家要儘量留住這類人。但有時候,核心團隊內的工資、獎金和權利的分配不均,導致核心團隊散散夥,早期積累的經驗和資源也會隨著團隊成員的離去而清零。

商業構想脫離實際

一些企業家總是有天馬行空的構想,想法很美好,但有時太超前,比如無人超市、輕公司等,自以為接地氣,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市場需求還沒有建立、技術創新也沒有跟上就急匆的開展項目,這樣無疑會走向失敗。

有些企業,活該失敗

信息資源的匱乏

我們都知道,初創企業往往都有資金短缺、人才匱乏的問題,除此之外,信息資源的匱乏也是初創企業失敗的關鍵因素。很多大企業之所以能做大做強是因為其手中掌握了最新的市場信息,能精準的找準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痛點,而初創企業沒有門路,沒有資源,一切都靠摸索,需求找錯了,離失敗也不遠了。

重“義”輕“利”

很多企業家之所以能成立公司,大部分都是家境不錯的,生活沒有負擔,因此不能感受到員工的壓力,過於理想化,一味強調員工的忠誠,而不重視員工的利益。一旦員工提出利益的要求,企業家就視為不忠,從而影響彼此的有效溝通甚至是合作,這一現象尤其在規模較小的企業更為常見。利益是任何員工生存和成長的根本物質基礎,如果創業者忽視這一問題,不但難以吸引來優秀的人才,就是已有的人才也將流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