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天津有這兩個中國特色小鎮

武清區崔黃口鎮

崔黃口是歷史悠久的名鎮。相傳元朝(公元1280年)以前就已經形成村落,名曰“東皋”。由於此地為退海地,去海不足百里,海風勁吹,波濤洶湧,因此得名吹風口、催風口、崔海口,後因方言之故訛傳為“崔黃口”。又一說因地近遼運河,為祈求安順,取名吹風口,後訛傳為崔黃口。另說以崔姓、黃姓得名。

崔黃口系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崔黃口城的風格完全按照正式城的規格和形式建造。四個城門只北門堵死,其他三門一縷青磚到頂,紅漆大門,土城牆上有了馬尾形跑道,城牆下環繞著護城河(取玉帶纏腰之意)。四個城門閣上都有一座雄壯宏偉的廟宇。雖說不上雕樑畫柱,飛簷走獸,也是前廊後廈,平扇花窗。東城門供的是馬王神,匾額由名人題字“界聯武寶”(取“武清”、“寶坻”交界之意);西城門閣上供的是財神;南城門閣上是火神廟,匾額上書“火德正神”四字,北城門閣上是真武大帝廟。

城內城外建有九橋十八廟。“九橋”都是平常的橋,分佈得十分有規律。“十八廟”有11座寺廟在城內,7座寺廟在城外。

天津有這兩個中國特色小鎮

建於明朝崇禎年間的地藏寺,現改為觀音寺,300多年來,該寺一直有佛事活動,至今仍有兩名僧人,經常有佛教虔誠信仰者前來上香。

崔黃口是馳名中外的“地毯之鄉”。清代,崔黃口市井繁華,商賈雲集,在京城頗有名氣。朝廷曾在此設立衙門,管理政務,康熙出巡曾宿於此地。地毯生產在崔黃口有著悠久的歷史,清光緒二十年(1894),崔黃口附近大宮城村的侯繼長在北京辦起“繼長永地毯鋪”。侯繼長能寫善畫,能描繪出各種優美的圖案,且依照祖傳秘方,嚴把質量關,做工極其精細。完工後,再用中草藥水反覆清洗。每件作品的圖案凸出平面,很有立體感,人物花卉栩栩如生,格外鮮亮。因此,侯家地毯在京城小有名氣。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崔黃口地毯成了全鎮的支柱產業。現在年產地毯佔全國地毯產量的40%以上,出口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崔黃口地毯以美觀大方、民族特色鮮明而著稱。2009年8月,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天津地毯產業園區正式動工建設,一個集地毯產業研發、製造的全國地毯產業園正在崛起。

濱海新區中塘鎮

中塘鎮是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全鎮共有鄉鎮企業1648家,其中工業企業385家,年銷售收入千萬元以上49家,億元以上8家。擁有世界第一的二三酸生產基地、中國第一的汽車膠管生產基地、華北第一的鋁型材生產基地。中塘鎮以鵬翎膠管、永久焊條、亞東化工等企業為代表的金屬製品、化工、汽車配件、紡織服裝四大骨幹行業發展迅猛,已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

中塘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不僅以馬蹄井的故事名聞天下,而且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榮大養殖場正在著力打造集孵化、養殖、銷售於一體的濱海新區規模最大、輻射最廣、產業鏈最長的肉雞生產基地。

天津有這兩個中國特色小鎮

中塘鎮已被天津市第四批小城鎮試點,與泰達集團合作建設中塘示範鎮。

中塘鎮是農業產業化水平較高的地區之一,是全國名優冬棗生產鄉鎮。中塘鎮全鎮高標準建成規模無公害畜牧養殖小區37個,發展家庭養殖戶638戶,神馳牧業成為全市個人投資最大的奶牛養殖基地。全鎮種植冬棗1.4萬畝,建成標準無公害冬棗園19個,冬棗年產量超過千噸,形成生豬、奶牛、肉雞、波爾種養四大基地,在全區第一個建立了綠生源冬棗深加工企業。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新型產業化經營模式已經初步形成,中塘鎮成為農業產業化水平較高的地區之一,被譽為全國名優冬棗生產鄉鎮。

中塘鎮共栽植14個品種綠化樹木56750株。榆葉梅、碧桃、木槿、紫荊等花灌木品種3563株,蘋果、杏、桃、李子、梨樹等果樹品種23729株,千頭椿、白蠟、洋槐、國槐等喬木品種18980株,亞橋3568株,常綠樹6910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