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道光朝,值得收藏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道光朝,值得收藏

從雍正元年至宣統三年,187年直隸總督共經歷99任,74人,其中實授38人,署理30人,護理6人。

第五十六任:長齡

長 齡(1758-1838):字懋亭,薩爾圖克氏,尚書納延泰子,惠齡之弟,蒙古正白旗人。道光二年(1822)正月以陝甘總督署理,不久回任陝甘總督。署理二十天。

原為正藍旗,父親理藩院尚書納延泰在乾隆時因功抬入正白旗。乾隆四十年(1775)長齡歷任軍機章京、理藩院主事。從徵甘肅、新疆、廓爾喀,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參與臺灣平定林爽文。嘉慶年間,歷任內閣學士、右翼總兵、湖北提督、直隸提督、安徽巡撫、山東巡撫,鎮壓川陝白蓮教起義。嘉慶十二年(1807年)升任陝甘總督,平定青海番民之亂。次年,因罪發配伊犁,復起後任科布多參贊大臣。後為河南巡撫、再任陝甘總督,鎮壓岐山縣饑民起義。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道光朝,值得收藏

道光硃批長齡任陝甘總督時奏摺

道光元年(1821年)為協辦大學士,次年正月以陝甘總督署理直隸總督,後返京為文華殿大學士。三年(1823)升為軍機大臣。兩年後外放雲貴總督。六年(1826)轉任伊犁將軍,主持平定張格爾之亂。與楊芳擒獲張格爾有功,回京續任大學士、軍機大臣,賜三眼花翎,加封一等威勇公。十一年(1831)拜太子太傅。十八年(1838)去世,諡號文襄。著有《長文襄公自訂年譜》、《長文襄公新疆善後奏疏》傳世。

第五十七任:屠之申

屠之申(1769-1839)字可如,號舒齋,廕生,湖北孝感人。道光二年(1722)以直隸布政使護理。

嘉慶三年(1898)30歲時捐員外郎;五年(1800)三月為母丁憂,四月丁父憂;八年(1803)籤分刑部江蘇司總辦秋審處;十三年(1808)補雲南司員外郎,曾多次隨扈,賞戴花翎,十八年(1813)升督撫司郎中,隨軍平叛滑縣大理教起義,以道府銜總理開州糧臺,後加按察使銜署理大名道;二十年(1815)外放甘肅按察使,次年署理甘肅布政使,一年後實授甘肅布政使。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道光朝,值得收藏

屠之申《宣恩冊》之釐定旗租

道光元年(1821)任直隸布政使,道光二年(1822)二月署理直隸總督,因事被降職,以知府銜署理西寧道,四年(1824)補授直隸清河道,不久升直隸布政使,疏浚冀州衡水等處積漬以利民田;道光七年(1827)十一月再度署理直隸總督。京畿五百里很多老圈旗地,年久隱匿混雜,訟案甚多,朝廷年徵賦銀銳減,他設局進行清查,又命順天四路弁兵歸營訓練,州縣酌增捕役,使兵、捕分開,各負其責。九年(1829)因失察罪再度降職發往盛京效力,次年十月因病致仕,道光十九年(1839)去世,時年71歲。

第五十八任:松筠

松 筠(1753-1835)瑪拉特氏,字湘浦。蒙古正藍旗人。道光二年(1722)正月以吏部尚書署理。約署理十天。

松筠初為翻譯生員,乾隆三十七年(1772)考授理藩院筆帖式,出任軍機章京,累遷內務府大臣。乾隆五十年(1784)奉命辦理俄羅斯貿易差事,曾多次赴俄談判,因處事妥當,松筠不斷得到提拔。 五十九年(1794)正月,松筠署理吉林將軍。 七月,加工部尚書銜,任鑲白旗漢軍都統,出任駐藏辦事大臣。 嘉慶四年(1799)和珅倒臺後,入京擔任任戶部尚書,不久,出任陝甘總督並加太子少保銜。 在白蓮教起義時,奉命駐紮漢中督辦糧餉。

嘉慶七年(1802)升任伊犁將軍,興修水利,在任十年墾田數萬畝,九年後,出任兩廣總督,後任協辦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回京任職。 嘉慶十八年(1813年)晉封御前大臣,並第二次出任伊犁將軍。加東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銜。因參與鎮壓八卦教有功,加太子太保銜。嘉慶二十二年(1817)因奏請暫緩祭拜盛京祖陵,被貶為察哈爾都統。次年,兒子熙昌病逝,被賞還頭品頂戴花翎,再次賜予紫禁城騎馬,升任禮部尚書,恢復御前大臣,出任盛京將軍。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道光朝,值得收藏

二十五年(1820)四月,兵部遺失行印,經查系松筠任兵部尚書並佩戴印鑰時丟失,降為本旗驍騎校。道光繼位後,松筠被提拔為左都御史,出任熱河都統。道光元年(1821)奉召入京擔任任兵部尚書,又調任吏部尚書、軍機大臣,賞戴花翎,署理直隸總督。 次年,因私自刪改理藩院公文被彈劾降職,後又不斷升遷,道光十二年,賞還一品頂戴,三年後去世。

第五十九任:彥檢

顏 檢:道光二年(1722)正月以福建巡撫遷,三年(1723)四月召回京城。任期一年零四個月。

(見第四十一任:彥檢)

第六十任:蔣攸銛

蔣攸銛:(1765-1830)字穎芳,號礪堂,遼東襄平人,漢軍鑲紅旗。道光三年(1723)四月以刑部尚書授,五年(1725)十月回京。任期二年零六個月。

乾隆四十九年(1784)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嘉慶初年(1795)升為御史,因盡職盡責,直言納諫,深受嘉靖皇帝的賞識; 嘉慶十六年(1811)升任兩廣總督;嘉慶二十二年(1817)調四川總督。道光繼位後,加封太子少保;次年,入京供署理刑部尚書,併兼管戶部三庫,兼正黃旗都統,賜紫禁城內騎馬。次年四月,出任直隸總督,時逢京畿水災,蔣攸銛奉命徵集糧草予以賑濟。災後積極治理京畿水利,疏通河道,加固天津海口、千里堤;設立河堤營房並派專人看守,不久升任協辦大學士。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道光朝,值得收藏

將莜銛像

道光五年(1825)官拜體仁閣大學士,充任軍機大臣並署理刑部。後因平叛新疆有功,又加封為太子太保。兩年後,蔣攸銛再次離京,出任兩江總督,後赴京擔任太子太傅。 不久因辦理鹽梟黃玉林一案,被革職查辦。道光十年(1830)九月蔣攸銛被道光帝加恩調補兵部左侍郎。次月,病逝於進京赴職途中,享年63歲。

第六十一任:那彥成

那彥成:道光五年(1725)十月以陝甘總督兩次調任直隸總督,七年(1727)十一月離任。任期二年零一個月。

(見第五十三任:那彥成)

第六十二任:屠申之

屠之申:道光七年(1727)十一月以直隸布政使護理,九年(1729)四月因罪革職。護理期一年零五個月。

(見第五十七任:屠申之)

第六十三任:松筠

松 筠:道光九年(1729)四月以禮部尚書署理,六月調京。署理二個月。

(見第五十八任:松筠)

第六十四任:那彥成

那彥成:道光九年(1729)六月回任直隸總督,十一年(1731)二月革職。任期一年零八個月。

(見第五十三任:那彥成)

第六十五任:王鼎

王 鼎(1768-1842)字定九,號省厓、槐蔭山人,陝西蒲城人,進士。道光十一年(1731)二月以戶部尚書署理。約署理半個月。

嘉慶元年(1796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等職。嘉慶十九年(1814)授工部侍郎,後調任吏部,兼管戶部、刑部。道光二年(1822)署河南巡撫,善於平反冤獄,被稱為“王青天”,深受道光帝器重。道光五年(1825)授軍機大臣,次年又授戶部尚書。道光八年(1828),歷經多年的回疆張格爾叛亂被平定,王因贊畫有功,被加封太子太保,圖形紫光閣。道光十一年(1831)二月短暫署理直隸總督。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道光朝,值得收藏

王鼎畫像

道光十八年(1838)由協辦大學士晉東閣大學士。二十一年 (1841)因治理河道得力,加封為太子太師。二十年(1840)鴉片戰爭爆發,王鼎作為主戰派,同以穆彰阿為首的投降派進行抗爭。王鼎多次上書怒斥穆彰阿“妨賢”、琦善“誤國”,勸說道光帝抗戰到底,屢被斥責。報國無門,他決心以死打動道光皇帝。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他自草遺書,自縊而死,時年74歲。遺書疾呼“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也”,贈太保,諡文恪,祀賢良祠。

第六十六任:琦善

琦善(1790-1854):博爾濟吉特氏,字靜庵。滿洲正黃旗人,廕生,一等侯爵。道光十一年/(1731)二月以四川總督調任,十七年(1731)三月丁母憂回籍。任期六年零一個月。

嘉慶十一年(1806)由廕生授刑部員外郎,累遷河南按察使,後轉任江寧、河南布政使;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升任河南巡撫,因督治河工失職,被革職查辦。道光繼位後,出任山東巡撫;道光五年(1825)升任兩江總督兼署漕運總督,兩年後,因河工案被再度革職查辦,降為內閣學士,一個月後又復任山東巡撫;道光九年升任四川總督;道光十一年二月轉任直隸總督。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道光朝,值得收藏

琦善畫像

道光十八年,琦善在天津查獲煙土15萬餘兩,擢升為文淵閣大學士。道光二十年(1840)奉命接替林則徐擔任兩廣總督。主剿的琦善到任後,發現英軍“船堅炮利”,轉成了主和派,與英軍私下籤訂了《穿鼻草約》,割讓香港,並賠款六百萬銀元。次年正月,二月,英軍佔領香港,琦善“革職鎖拿,查抄家產”,發配充軍,不久後被赦免,任駐藏大臣、熱河都統、四川總督、陝甘總督等職。

咸豐二年(1852)琦善擔任欽差大臣,在揚州三叉河建立江北大營,同時令欽差大臣向榮在南京孝陵衛建立江南大營,南北夾擊太平軍。由於江北大營兵勇多來自東北,對江南多餘的氣候相當不適應,很多人患上了痢疾。琦善也中暑腹瀉不止,於咸豐四年(1854)八月病死軍中。

第六十七任:穆璋阿

穆彰阿(1782-1856)郭佳氏,字鶴舫,別號雲漿山人。滿洲鑲藍旗人,進士。道光十七年(1737)三月署理。署理三個月

嘉慶十年(1805)進士,選庶吉士,留館任檢討。後被擢升為少詹事,累升至禮部侍郎。嘉慶二十年(1815)署任刑部侍郎,因一日之內呈上二十多件斬立決的奏本,被嘉慶認為積壓案件,貶為光祿寺卿。 後歷任兵部、刑部、工部、戶部侍郎。

清朝歷任直隸總督生平大事年表-道光朝,值得收藏

穆彰阿畫像

道光元年(1821)升任總管內務府大臣,三年後擢升為左都御史;四年(1824)改任理藩院尚書;曾兩次署理漕運總督;兩年後改任工部尚書,七年(1727)任軍機大臣行走;次年,併入值南書房,加太子太保銜,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歷任兵部、戶部尚書。 十四年(1834),穆彰阿授協辦大學士,因主持建造慕陵,晉封太子太保,獲賜紫韁。兩年後充任上書房總師傅,官拜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工部。十八年(1838)晉封文華殿大學士。

穆彰阿出仕之後,多主持鄉試、會試,並充當閱卷管,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很多知名之士都受過他的引薦,因此在朝中黨羽眾多,號稱“穆黨”。 咸豐帝還未繼位時,便對其非常厭惡。道光三十年(1850)咸豐帝繼位不久,便指責穆彰阿“保位貪榮,妨賢病國”,將他革去職務,永不敘用。咸豐三年(1853),穆彰阿捐餉,被賜五品頂戴。三年後病逝,終年75歲。

第六十八任:琦善

琦善:道光十七年(1737)六月回任,二十年(1740)八月赴粵。任期三年零二個月。

(見第六十六任:琦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