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此刻·我們」疫情下的剋制與牽絆,理解日本民眾有多難?

「此刻·我們」疫情下的剋制與牽絆,理解日本民眾有多難?

「此刻·我們」疫情下的剋制與牽絆,理解日本民眾有多難?
「此刻·我們」疫情下的剋制與牽絆,理解日本民眾有多難?「此刻·我們」疫情下的剋制與牽絆,理解日本民眾有多難?

本報自春節起開設的“此刻 ·我們”欄目,持續記錄疫情下不同城市地區的日常和富有人文關懷的思考,今天繼續分享給大家。

疫情持續到今天,已經需要全球各國凝聚力量,一起攜手抗擊,當中國的疫情整體趨緩之際,我們的鄰國,日本和韓國則是數字不斷攀升。

「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

截止到3月5日早上,日本確診人數破千至1035人,韓國5621人

疫情初期,來自日本政府和民間支援的力量曾感動了不少兩國民眾,如今中國也開始向日本支援醫療物資:之前一個小城羽咋市和南通市通州區是友好城市,艱難籌集口罩贈來四千個,近日南通市回贈了一萬個口罩,附贈詩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和馬雲公益基金會籌集了100萬個口罩,捐贈給急需這些的日本醫院,物資上寫著“青山一道,同擔風雨”......日本網友留言感謝這種守望相助的友誼。

與此同時,我們也聽到一些缺乏理解和同理心的聲音去解讀他國抗疫。不同國家有不同國情與文化性格,對於日本這樣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鄰居,很長一段時間其文化特徵被描述成“菊與刀”,但這已無法解釋他們在此次疫情中表現出的剋制、冷靜、恐慌、無奈等等情緒行為,今天分享的這篇記錄觀察從最新的日本疫情日常入手,探討他們在面對災難時的文化心理。

疫情面前,勇氣與擔當不可缺失,理解與尊重也不可缺席,帶著這份眼界和關切,我們與鄰國、與全球,才能同擔風雨。

疫情下的東京生活

戴恬 | 文

「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

日本東京

在日本工作生活的我,因為日韓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最近也收穫了許多關心。

工作日的早晨,許久未曾聯繫的朋友問我還好嗎,而這時候我正在東京滿員地鐵裡擠車。

早晨的東京像是一個巨大齒輪不斷滾動的機器。趕去上班的人們戴著口罩,靜默地排隊,依次上車,擠在狹小的車廂中,低頭看手機或者發呆凝思,試圖維持一點點屬於自己的狹小空間。

作為一個在日本生活的普通人,生活還算是有序平常的。

「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

■ 東京地鐵口派發口罩的華人團體(新華視頻截圖)

如果你在網絡搜索裡輸入“マスク(口罩)中國”,會有很多讓你感到溫暖的消息。

大分市是武漢市的友好城市,向武漢送去3萬枚口罩和防護服等;在市政廳設置募捐箱,用來第二次購買物資支援武漢。廣島縣向四川省送去八萬枚口罩;茨城水戶市向重慶市送去三萬枚口罩。

兵庫縣向廣東省和海南省送了口罩100萬枚。據神戶新聞報道說,1995年阪神大地震收到兩省的賑災捐款;2009年新型流感流行時管廣東省曾經贈送20萬枚口罩;2018年臺風19號肆虐時海南省曾捐助20萬人民幣。負責物資捐助的縣廳國際交流觀光課說,這是對到現在為止受到的幫助的報恩。希望今後能加深友誼,互相幫助。(これまでの恩返し。今後も友好を深めながら助け合っていきたい)

「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

日本民間也有很多善良之舉。前首相鳩山由紀夫以個人工作室的名義,向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寄了一千枚口罩,這些口罩將分發給大屠殺倖存者。2月29日音樂家坂本龍一在快手的“圓音”線上音樂會演出中特寫了他使用的中國武漢製造吊鈸,並最後用中文為中國觀眾鼓勁:“大家,加油!”在日本街頭,也有不知名的日本女孩身穿唐裝拿著募捐盒向行人募捐。

「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

■ 坂本龍一演出(視頻截圖)

這些天,總有網友感嘆道日本竟是一個友善的國家。但其實日本在SARS和地震期間,也曾積極捐助過中國。這其中的原因很複雜:中國國內有很多日本企業;日本國策“觀光立國”,而中國遊客佔了外籍遊客的“半壁江山”;已經投入約125億美元的奧運會順利舉辦需要有鄰國支持等。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人道主義關懷和長久以來投桃報李的互助情誼。

2月27日中國向日本提供一批試劑盒等抗疫物資;3月2日馬雲公益基金會宣佈捐贈100萬枚口罩支援日本疫情防控;朋友圈裡也總在流傳一些美談——比如春節前後國人購買了大量口罩,如今有華人走上街頭,主動為路人分發口罩。

「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
「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

■ 馬雲公益基金會捐贈的物資圖以及部分日本網友留言

以前結交日本朋友,總覺得他們彬彬有禮,但有時候過於謹慎顯得拘束。我問他們,怎麼感覺和你們日本人交朋友,一開始總覺得隔著什麼好像很難親近?

他們告訴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好像那爐上的水,到煮沸都是有一點時間。交往得多了,便漸漸產生了“牽絆”(繋がり)。

疫情既已跨越了大洋,日本的每日生活也變得魔幻起來。

無論是超市或藥局,口罩的貨架永遠都是空的。從春節過後,百元店大創的口罩貨架一直空著,上面貼著“對不起,口罩已經買完”的告示,上面還有一排小字“中國加油!武漢加油!”,顯得無可奈何,卻又溫情脈脈。

「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

■ 藥妝店內時斷時續的口罩(作者供圖)

朋友圈裡每天都有朋友在分享買口罩的消息;上班的路上,看見有人守在藥妝店等候開門。朋友說,那天他去排隊,排到他還有三個人,但口罩只剩兩份。最後是一位日本老奶奶,聽說正好賣完了,嘆了口氣,只好轉身走了。

終於自家旁邊的超市也出了告示,第二天將有50份口罩售賣。我也起了個大早:買口罩去。店內規定一人只限購一包,於是離開店還有二十分鐘時,50人份已經排滿。時間一到,在店員的引導下依次到貨架上選取口罩,口罩10分鐘售罄。下次進貨依舊遙遙無期。

除了口罩之外,中國推遲復工日程也使得不少日本企業受到影響。日產汽車在武漢有生產線,無法保證復工日期;洗衛品牌TOTO也因同樣理由關閉了部分產品的預訂服務。

之前停靠在橫濱港口的鑽石公主號上不斷傳來新增感染的消息;2月21日遊客下船後也有人陸續確認感染;使用同一健身房的數人感染;市中心辦公樓中工作的普通公司職員感染……2月27日,首相安倍晉三公佈全國學生停課後的指導建議後,日本民眾的不安情緒到達了一個峰值。於是網上一則傳聞:“製作廁紙的紙漿來自中國,廁紙很大可能告急!”讓日本民眾爆買起了紙製品。廁紙,廚房用紙,衛生巾,所有貨架上紙製品全部被買空。即使經濟產業省的官員出來闢謠說,日本的紙類百分之九十八產自國內,第二天仍然看到超市排隊結賬的人們每人手拎一包廁紙。

實際上歷史上日本曾有過不止一次“廁紙危機”,最早是70年代,石油價格上調,首相本呼籲大家節省用紙,結果謠言和誇大其詞的報道導致所有人瘋搶廁紙,衛生用品居高不下;之後的阪神大地震、311大地震,也總會有人大量囤購衛生用品。

「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

■ 民眾排隊購衛生紙、廠家闢謠保證產量充足(日本FNN圖)

這讓我想起福島核電站洩露後國內引發的搶鹽風潮。在災難面前,人是那麼的渺小。在疫情面前,人類越過地理的距離,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

作為華人,看過了新冠病毒的兇猛態勢,焦慮讓我們一個個彷彿成了冷靜的人潮中的“吹哨團”。看到日本人週末扎堆出門,早晚高峰人潮洶湧,總有朋友在痛心疾首:他們怎麼都不慌!中國的“作業”他們不快點抄?

你說,那些出門在外的人不慌嗎?我想,也不是。

2月18日在福岡市地鐵上,有個沒戴口罩的人咳得厲害,旁邊的人指責他,與他發生了口角,激烈爭吵之後按了電車緊急停車按鈕。日本的地鐵中一般設有緊急停車的按鈕,當危機事件發生時——發現可疑包裹、車廂有人鬥毆等,乘客可以從內部緊急制動。但地鐵的準點率、排班順序都得受影響;數以萬計的人出行計劃或被延誤。在以“不給別人添麻煩”為至高信條的日本,這種行為可謂是給整個社會添了一個大大的麻煩。

日本政府很難做到類似中國的疫情防控——哪怕他們發出類似封鎖城市的“建議”,各個自治體也有權選擇不接受。同理,儘管日本政府有針對企業的防疫指導,企業掌握著對於社內防疫政策的全部主動權。

這個時候再看看早高峰上班的上班族們,排隊買口罩的人,是在這特殊語境下普通人共同的“討生活的無奈”吧。

「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

■ 官方提醒民眾應注意人群密集場所自我防護

日本自古地震多發,自然無常,造就了易觸目傷情的民族性格,也使大多日本人內斂敏感。對於日本人來說,在團體之中首先做好本分之事的行為準則已經寫進基因裡。這對他們來說可能也是一種英雄主義吧。

最近總想起在電影《使者》中老奶奶結尾的臺詞,摘自在日50年,曾任日本上智大學校長的Hermann Heuvers的散文。他曾用“獲得,付出,平靜”(「いただく」「捧げる」「落ち著く」)來總結日本人的特徵——獲得照拂,體諒他人,獲得心之寧靜。扮演者樹木希林是一名優秀的日本女演員,曾經獲得政府頒發的紫綬褒章。

「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

■ 電影《使者》中扮演者樹木希林的結尾臺詞

願疫情過後,每一個經歷過洗禮的人都能擁有篤定而從容的人生。

【此刻·我們】徐魯的武漢“生活記”:身在一己的屋頂之下,耳邊卻自有萬千風聲和雨聲

【此刻·我們】羅偉章:在這一特殊時刻,把自己放在我的面前,悉心審視

【此刻·我們】周華誠:人生的要義,本就是要在艱難的過程中,獲取一點欣慰與快樂

【此刻·我們】王磊光:在過年的流水賬中,路過一棵苦櫧樹及它所經歷的歲月滄桑

【此刻·我們】甫躍輝: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此刻·我們】袁恆雷:靜守一隅,關照內心並靜思生命的意義

【此刻·我們】沐墨:與頭頂那一粒灰的較量,來自每一份堅持等待

【此刻·我們】林淵液:文學對災難的書寫不止溫情,也應有促成經驗的追問反思

【此刻·我們】楊獻平:疫情當下應以最大的善意和同理心擁抱彼此

【此刻·我們】汪劍釗:災難面前,寫詩是野蠻的還是喚起生命熱度的?

【此刻 ·我們】育邦:疫情之下,詩歌還是詩歌,該如何即如何

【此刻·我們】鄧安慶:“疫時回鄉記”是我在這個時代的一份微小記錄

【此刻·我們】周聞道:滿臉溝壑與從容微笑,我確定是這世上最美的臉龐

【此刻·我們】趙瑜:寫作者,都在把自己的時間調整為“武漢時間”

【此刻·我們】疫情下的香港:等風雨經過,等微笑相見

【此刻·我們】林東林:返鄉後,我試著寫下普通人的承受史

更多相關主題:

▶人類幾乎沒給過它選擇的權利,被冠為“潛在中間宿主”後,這一情況會改變嗎?

▶在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人類將始終堅守正直與善良

▶所謂“大醫”,不負理想不負人間

▶公共焦點面前,文學的亮相“出圈”應先懂得如何“下沉”自己

▶明月何曾是兩鄉,中國詩詞大會的國內冠軍和“國際冠軍”都誕生了

▶凝視過他們的努力和堅硬,才明白我們誤解了“歲月靜好”

▶那些隔著口罩綻放的羞怯笑容,恰似象徵愛情的永恆花朵

▶書店人和作家們轉型“主播”,讓閱讀的力量燃照全網

▶閱讀聚力,我們終將學會拆解和重塑這鏗鏘的春日 | 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

▶收藏這一篇,再也不會錯過喜愛的閱讀活動 | 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

▶疫情之下奶奶走紅:從意大利文學傳統中,讀懂他們樂觀精神的根源

「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
「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

新年文創季

「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
「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
「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此刻·我们」疫情下的克制与牵绊,理解日本民众有多难?

郵發代號:3-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