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代大戰役死了那麼多人,為什麼考古沒有發現大量屍骨?

wm30947889


在日常生活中,媒體時常有報道考古研究隊發掘了“某某朝代的屍骨,並且保存完整”這類新聞,於是許多人就會認為骨頭應該不會腐爛。



而真實情況是:骨頭是會腐爛的。無論是動物的骨頭還是人類的骨頭都是由蛋白組織和鈣質、磷脂組成,它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地腐爛。我們應該為此而感到慶幸,要不然人類生活在森森白骨的包圍之中,那將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呀。


古代大戰役死亡人數眾多,為什麼考古沒有發現大量屍骨,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原因:


一、信息有誤造成


史書上記載的傷亡人數往往是一筆帶過,戰場具體地址也是一個大概的範圍,這給考古發掘帶來一定的難度。例如,山西長平之戰的遺址,發現了一些群葬坑,但屍骨數量十分有限,俗話說萬人坑,不代表有一萬具遺骨,考古發現完全無法與文獻記載對應上。


二、地理位置造成



屍骨能夠留存下來離不開良好的外部環境,土壤的深度、溼度、質地等,一些古戰役如淝水之戰、赤壁之戰都是在河邊或者水中進行,屍體被水沖走了或沉入水底被魚蝦啃食,屍骨能夠留存下來的幾率極低。


三、環境變遷造成


地球時刻都在運轉,幾千年過去了,由於地殼運動、地震、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滄海變桑田,或者是人為的把山坡變成平地,屍骨會逐漸變少甚至消失。


四、掩埋方式造成


在古代,戰場上的屍體極少有專人處理,一般是用火焚燒或者是匆匆掩埋,加上沒有機械設備,全靠人工開挖,深埋的可能性極小,屍骨很容易腐爛或者是被各種野獸破壞。



五、死亡方式造成


近代戰爭用的是槍、炮,“突、突、突”幾發子彈過去傷亡無數,死者全在一起。而古代用的是冷兵器,刀、槍、矛、箭等,中招後不會立刻死亡,而是在逃跑的途中慢慢死去,造成了屍骨分散或消失。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