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古代印度建築,鄰國的建築風格

古代印度建築IndianArchitecture(公元前3000年~公元7世紀)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代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次大陸,範圍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地區。通過對謨亨約•達羅城的發掘,證實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印度已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城市和建築也很發達。特別是整齊的城市道路系統與排水設施,房屋的建造技藝都在當時的世界居於領先水平。從公元前1000年~前600年,在印度逐漸形成了婆羅門教和佛教,因此在古代印度建築中曾出現了大量的婆羅門教和佛教的寺廟,尤其是孔雀帝國和笈多帝國時期,佛教建築更是在印度盛極一時。當時佛教建築的主要類型是供奉舍利的佛塔和供佛教僧侶誦經和修行的石窟。這些建築類型對中國、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都曾產生過深遠的影響。今天,小編就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古代印度的建築。

古代印度建築,鄰國的建築風格

1.謨亨約•達羅城(MohenjoDaro,公元前3000~前2000年)

城市的街道是按主導風向排列成南北向,東西則用次要道路聯繫起來,非常整齊,拐角處都做成圓角,以便車輛順利通行。城市裡的建築物用培燒過的紅一砌成,大多數是平屋頂。已經有一兩層樓房,一般上層為居室,下層是廚房、盥洗室、水井和貯藏室。髒水由磚砌成的排水井流入城市的下水道。

古代印度建築,鄰國的建築風格

謨亨約•達羅城

2. 窣堵坡(Stupa,公元前270~前52年)

最大的窣堵坡在桑契(Sanchi),大概是阿育王時期建造的。它是一個半球形的墳墓,直徑為32米,高12.8米,坐落在一個高約4.3米的鼓形基座上,完全用磚砌成,鋪著很厚的灰漿,貼以石板飾面。窣堵坡的周圍有一圈欄杆。在入口處垂直的立柱間用插榫的方法橫著三根石條,其橫斷面為橄欖形,在最上面的一根石料上,還安放著一些雕飾。這些顯然都是仿效木欄杆而來的。欄杆表面上飾滿了花紋,雕刻精美。在這圈欄杆中,像這樣的大門入口共有四個,都高達10米,比例也還勻稱。

古代印度建築,鄰國的建築風格

3.石窟

石窟有兩種。一種是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叫支提窟(Chaitya)平面為縱向長方形,以半圓為結束。半圓部分有一個窣堵坡。沿著側牆又有一排柱子,柱子也繞過窣堵坡。另一種是僧侶的禪室,叫精舍,即在一個大的方形石窟的三面,鑿許多小方形的禪室,供僧侶靜修之用,第四面即為入口,有門廊。精舍和支提窟經常相鄰存在。印度最著名的石窟群在阿旃陀(Ajanta),建於公元前2世紀~公元7世紀。卡爾裡(Karli)石窟建於公元前78年。此外,埃列芬丁(Elephanta)的石窟也很著名。石窟藝術曾對中國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古代印度建築,鄰國的建築風格

4.佛陀塔

佛陀塔是印度著名的佛教建築物。相傳在釋迦牟尼"悟道"的地方一菩提迦耶(BuddhGaya)建了一座廟和佛塔,也稱菩提迦耶塔。佛塔創建於公元2世紀,在公元14世紀重建。塔用磚砌成,高66米,立於高高的方形臺基上。在臺基的四角又有相同的四個小塔。塔身的平面為正方形,由下至上逐漸縮小,外輪廓呈飽滿的弧線。塔的表面刻滿雕飾,無一空白之地,既有豐富的裝飾性,又不損塔的輪廓整體,產生了強烈的紀念性效果

古代印度建築,鄰國的建築風格

古代印度建築,鄰國的建築風格

古代印度建築,鄰國的建築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