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關公斬貂蟬不用青龍刀

呂布兵敗下邳,授首白門樓。絕代佳人貂蟬,就此下落不明。後世傳言,貂蟬為張飛擄獲,贈與關羽。是夜月白風清,關雲長手捧《春秋》一卷,一詠三嘆,深感女色禍國之烈。轉念想到貂蟬,陷董卓誘呂布,似此尤物,留在世上,為害不小。於是拍案而起,一把揪過貂蟬,喀嚓,給斬了。

關公斬貂蟬不用青龍刀

貂蟬

且不說貂蟬死得冤枉,單說關羽斬貂蟬用的那把刀。

關夫子的刀,眾所周知,乃青龍偃月刀是也,長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摺合成現在的長度和重量,大約長是七尺,重是四十一斤,以如此利器加之貂蟬粉頸,不啻殺雞用牛刀了。在下私心揣測,斬貂蟬之刀絕非青龍偃月刀;試想,關夫子一手揪著貂蟬,一手拿著青龍偃月刀,刀既長,距離又近,斬向貂蟬粉頸,角度一定彆扭,拿不穩失手掉下來,把自己腳給砸了也不無可能。故而關羽斬貂蟬所用之刀,一定是採自武都山的玄鐵所造,銘為“萬人”的佩刀。

此刀在鍛造材料上與青龍偃月刀極其不同,青龍偃月刀所用之鐵為“鑌鐵”,是一種產自西方的進口貨,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其源頭即今中亞之大馬士革。用“鑌鐵”鍛造出的兵器鋒利無比,強韌耐久,兵器上呈現細碎花紋,青龍偃月刀之得名,除刀身上鑲有蟠龍吞月圖案之外,與此應該不無關係。

《三才圖會》中煞有介事的說關老爺的刀法共有三十六招,其實刀類中偃月刀這種形制是遲至唐朝以後才出現的,以其刀身形似滿月而缺半得名;偃月即月亮被遮掩之意。偃月刀是大刀之一種,大刀乃百兵之帥,所謂“大刀看刃”,說的是大刀這種兵器,大劈大砍,迅猛威烈,其刀法秘訣就在一個“刃”字,右手不離刀頭之項下,謂之“定手”,控制靈活,揮灑自如,斬、劈、抹、雲、撩、錯、帶等等招式,使出來要清楚流暢,招招不落空;雙臂舞動,刀頭名為“吹風”之紅纓颯颯有聲,青龍映月飛雪花,三斬連環如吞血,好不威風!

關公斬貂蟬不用青龍刀

東漢環首刀

刀之產生,其早於劍,商代之時,已有定型實物。河北懷安獅子口出土之鹿首刀,全長二十二釐米餘,弧背凹刃,背部有稜,柄首作鹿頭狀,鹿頸下有環形鼻鈕,十分精美。發展到西漢時期,刀形直脊直刃,刀柄和刀身之間沒有明顯區別,刀首無一例外的做成扁圓環狀,後世因而稱之為“環首刀”。當時的工藝水準已非常之高,漢安帝永初六年所造之刀,已長達一百多釐米,反覆摺疊鍛打約三十層,刃部還經過淬火處理,刀身上飾以錯金火焰紋,異常華美。

三國之時,刀已取代劍成為軍隊中主要配備的短兵器,曹丕還是世子的時候,即造有寶刀三口,名曰“靈寶”、“含章”、“素質”。又造百辟露陌刀,長三尺二寸,重二斤二兩,名曰“龍麟”,較前三刀短而輕,是為匕首。諸葛亮羽扇綸巾,在一般人心目中都是道骨仙風的模樣,其實他的武藝也很驚人,所用兵器就是刀,據說他定黔中之時,路過青石祠,此祠大約是在山腳下,他拔刀刺山,沒刃而去,從行之人莫測其高深。此乃傳說,未可全信。

關公斬貂蟬不用青龍刀

青龍偃月刀

刀類之中,除大刀之外,還分單刀、雙刀。關羽馬上使的是青龍偃月刀,步下即用雙刀,他自武都山採鐵所煉之刀“萬人”,即是兩把。使雙刀講究步法,兩手兩腳必要配合默契,用力均勻,雙刀在手中如蝶入芳叢,上下纏繞,使人眼花繚亂,步法凌亂的話,未傷人先傷己,稱不上高手。

關羽當然是箇中翹楚,舞起雙刀來,長髯飄飄,步態輕盈,一定很好看。諺雲“雙刀看走”,此之謂也。關老爺的三弟張飛,衝鋒陷陣,大家都知道,使的是丈八點鋼矛;短兵相接之時,用的卻是單刀,此刀用鐵採自赤珠山,刀身上有一行銘文曰:“新亭侯,蜀帝大將也。”張翼德勇猛剛烈,用單刀是再合適不過,俗話說拼命的單刀,單刀招式,以迅猛見長,練到火候,一刀下去,風雲變色,氣勢駭人。使單刀難點在“手”,右手握刀,左手不能讓它閒著,閒著就容易出事,輕則干擾出招,重則自傷,故而左手掌法必須配合右手單刀,天衣無縫,進退裕如,方可稱善。

後世江湖中人,將一柄單刀分為“天地君臣師”五位,刀背為天,刀刃為地,刀柄為君,護手為臣,柄後為師,乃效法“仁義禮智信”之意,可見武德之重要。

五刑之一為斬,刀之為用,除臨陣砍伐,還用作行刑之具。清朝有姜姓一族,世代為劊子手,家藏利刃五口,刀首分五式,為龍、為虎、為鼠、為蛇、為龜,比得上包青天的鍘刀了。此五刀歷數百年而鋒芒完好,次日若有大辟,先一夕必出鞘而鳴,明朝的皇帝將此五刀封以五將軍之號,可見其神異。

古代的刀因用途不同,尚分多種,如削刀、佩刀、容刀,鸞刀等,乃至入宮當太監,首先要下“蠶室”淨身,淨身用的那把彎刀,都各有其制,各得其妙,此乃刀之別用,備而不述了。

近代使刀的武林豪傑不在少數,以義俠著稱於世的,首推清末好漢大刀王五,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詩句中的“兩崑崙”之一,即指王五。王五所用的大刀,非“青龍偃月刀”之謂,而是因為他的單刀比之一般單刀大而重,故名之。譚嗣同死後王五冒險為之收屍,並策劃赴瀛臺救護光緒帝,可惜事未成而庚子變起,王五參與義和團,共舉滅洋大旗,事敗被捕,被槍殺於北京前門外之東河沿。一身絕學,後繼無人,良可嘆也!

【本號特約撰稿人】

物虛生:得過且過日子,半通不通秀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