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A-”是亞洲學生眼中的“F”?

學習壓力大,是亞洲地區的通病,學生就算留學到國外,始終都是比較用功。

“A-”是亞洲學生眼中的“F”?

在美劇裡針對亞洲教育如此評價:

“‘A’ for Asian”(A等於亞洲人)

“‘A-’ is Asian ‘F’”(A減是亞洲人眼中的F)

……

亞洲人的“書蟲”形象,

一早根深蒂固。

雖然表面上亞洲人的成績比西方人好,但論創新思維就難以匹敵了。

亞洲社會的教育制度都嘗試學習西方教育,但沒想到對方同樣覺得“隔離飯香”。美籍華人虎媽將自己的育兒方式寫為書,令美國掀起一陣關於東西教育的討論。

“A-”是亞洲學生眼中的“F”?

原來連英國的教育制度現在也開始追趕亞洲國家,內容愈來愈艱深,令英國學生的學業壓力也愈來愈重,幸好老師也很體諒學生。

曾經有一套BBC的紀錄片,講述五名中國老師到英國一所中學教書,試驗中國教育在英國的可行性,這節目十分好看,建議大家去看看。

BBC紀錄片:中國老師在英國教學

舉例:歐美和亞洲學生,

對做presentation要求很不同。

比如中國學生習慣簡而精,舉出數個方案逐個解釋,最後得出結論。

不過在歐美同學看來,相比起直接提出答案再解釋,他們願意花更多時間,搜索足夠分量的參考資料去佐證。

  • 亞洲式的presentation實在片面,答案看起來總像常識般理所當然,然而,讀大學不就是要去思考“常識”背後的意義嗎?

“A-”是亞洲學生眼中的“F”?

+ 世界頂尖優等生的成功歸因有哪些?

別太擔心成績,多擔心學些什麼。如果專注所學,基本上就會有好成績。如果專注成績,會把自己逼瘋。——一名卡內基梅隆大學優等畢業生。

瞭解優等生努力不懈的原因為何並不容易——但為了找出原因,美國一家教育調查機構評估優等生們學業成功的各項歸因。調查結果如下表:(重要性範圍1—10,數值越高越重要)

<table><tbody> 決心8.98 求知慾8.73 自我壓力8.69 企圖心8.64 聰明才智8.02
家人支持7.51 父母壓力4.2 好老師7.04 同學壓力3.25/<tbody>/<table>

我們來仔細看看這些結果:

1. 決心

這是高成就學生給分最高的因素,從這也可看出他們對學校的態度。他們大多數人的主要動力並非來自外在因素,像是咄咄逼人的父母和老師,或是他們聰明絕頂、一切對他們理所當然。他們的動力來自內在—來自對成功的渴望。

2. 求知慾

大多優等生為的不只是成績。他們是真的在乎自己學到什麼。對世界很好奇是很重要的,那是一種想要了解事物的渴望。

“A-”是亞洲學生眼中的“F”?

3. 自我壓力。

跟決心一樣,這個高分因素反映出學生內心對成功的渴望。它的排名比父母及同學壓力等外在因素高出許多。

4. 企圖心

這也是一個得分頗高的因素;雖然跟決心很像,但比起當下,企圖心更專注最後成果。對許多優等生而言,拿高分很重要,因為這能幫助他們追求事業並達成個人目標。

“A-”是亞洲學生眼中的“F”?

5. 聰明才智

沒人說聰明才智不重要,但它的重要性遠不如決心和努力讀書等因素。重點在於,你不必是天才,也能在學校表現突出;大多優等生也得努力讀書,才能有現在的成就。

6. 家人支持和父母壓力

從表格可以看出,優等生將家人的支持,排得比老是要求他們拿A的父母還高。在調查裡,絕大多數的人(約四分之三)表示父母很支持他們。只有百分之十八說拿好成績是受到父母的壓力,而百分之七的父母絲毫不在乎他們的在校表現。

“A-”是亞洲學生眼中的“F”?

7. 好老師

調查結果顯示好老師很重要,但對優等生而言不是極為要緊的因素。有老師啟發你、催促你全力以赴固然很棒,但你不能依賴這點。求學過程中,你可能會遇到幾個糟糕透頂的老師,所以你該準備好面對各種性格的老師。

8. 同學壓力

這點似乎不是挺重要的因素。有朋友挑戰你、讓你表現傑出或許有幫助,但大多優等生並不認為這是成功必不可缺的項目。再一次地,這些外在因素似乎不如學生自己下定決心想要成功來得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