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稀土供應,還是要靠中國

日本深海1600萬噸的稀土發現空前絕後,然而一個稀土項目的時間表遙遠滿長。未來稀土供應,恐怕還是要靠中國。


2013年,在本州島東南方向約2000公里處、小笠原諸島的南鳥島以南約250公里、深度約5700米的海底,日本早稻田大學和東京大學等組成的團隊發現了夢寐以求的高濃度稀土。而且,這一帶屬於日本專屬經濟區。

為了探明儲量,相關開發機構在周邊約25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挖掘了25個洞穴展開調查,結果發現其中含有的鏑相當於全球約730年的需求量,鋱的含量相當於全球約420年的需求量等,並推測稀土總儲量超過1600萬噸。該研究成果已在英國科學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刊載。

1600萬噸儲量、合計能用1150年的鏑+鋱,日本的稀土發現陣容豪華。因為不但有了,而且是空前規模的擁有;不僅空前,還有中國南方等離子礦獨有的高含量重稀土鏑、鋱。尤其重要的是,這個發現有潛在的解決夜不能寐的資源供應安全的能力,甚至似乎日本即將搖身一變成關鍵材料——稀土的出口大國。

在美國製造貿易緊張局勢的此刻,日媒對此事件的渲染無疑登上頭條。然而想要敲鑼打鼓慶祝可能為時尚早,他們一直在開發高效回收技術,期待將來能夠廉價供應。

即便是實驗室已經研究出了提取的方法,麻煩的問題依然會很多。實驗室模型能否有效放大?“海床成礦”似乎也沒有現存的實踐理論。

據瞭解,目前,在超過5公里深的海底以下的稀土礦物還沒有能夠盈利的生產方法。同時,如果按現有的方式,僅生產1000噸金屬就需要開採超過100萬噸的海底泥漿。

而且,拿陸地稀土礦來看,其從發現到上市,10年光景都不見得能成功商業化,何況是在大海深處、近6000米(6公里)的海底。

因此,深藏不露的這1600萬噸稀土,唯恐要長眠海底。經濟開採的方法和能力、安全性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個稀土項目的時間表的確很漫長。

稀土供應,還是要靠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