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董事會惡鬥“野蠻人”,康達爾或因股權之爭退市?

“寶萬之爭”漸漸平息,A股的野蠻人卻並未停止腳步。近期,康達爾董事會又與“野蠻人”京基集團因聘清會計師事務所一事發生爭執,並拖延2017年年報遲遲未能公佈,致使上市公司面臨暫停上市甚至退市風險。對此,證監會也對康達爾發起立案調查。

董事會惡鬥“野蠻人”,康達爾或因股權之爭退市?

6月10日晚間,康達爾發佈公告表示,公司於6月7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調查通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我會決定對你公司立案調查,請予以配合。”

上市公司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主要是因為無法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出具2017年年度審計報告,導致未能如期披露年報。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源自兩大股東為了爭奪上市公司控制權,誰也不願退讓。2015年8月以來,京基集團在二級市場以自有資金持續買入康達爾股權,並超越華超投資,成為康達爾第一大股東。然而大股東華超投資依舊控制董事會,不願意輕易放棄控制權,其對京基集團收購過程中信批情況發出質疑,並對簿公堂。

兩大股東股權之爭由此產生,拉鋸戰持續了3年。由股權爭奪引發的一系列風險,在上市公司中已屢見不鮮。此次康達爾年報風波,便是股權之爭的衍生物。若處理不當,無法順利披露年報,康達爾有被暫停上市的風險,“披星帶帽”後或不利於上市公司股價。最壞的情況下,甚至有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年報風波

此次年報風波源自2017年10月,由於康達爾原審計機構中審亞太會計師事務所聘期已滿,董事會擬聘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公司2017年度財務審計機構和內控審計機構。

實際上,康達爾長期以來一直與瑞華所合作,然而2017年3月份,瑞華所被財政部會計司、證監會會計司責令暫停承接新的證券業務並限期整改,康達爾不得不放棄合作多年的瑞華所。因此,等中審亞太所聘期一過,立馬準備重新聘回瑞華所。

不過,聘請瑞華所遭到臨時股東大會否決。2018年2月8日,康達爾2018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否決了上述《關於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的議案》。

代表華超投資利益的董事會並沒有死心,2018年4月9日,董事會再度通過聘請瑞華所的議案。和上一次如出一轍,當年4月25日,臨時股東大會再次否決此項議案。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年報截止期愈發臨近。4月11日,京基集團向董事會提交提案,擬聘請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對比,董事會表示,因本公司獨立董事兼審計委員會主任曾江虹女士現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不符合相關章程,因而拒絕了此項提案。

4月14日,京基集團再次向董事會遞交提案,擬聘請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然而董事會又表示,對於多達37家子公司的上市公司,巨大且繁重的審計工作量而言,聘請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從程序上和時間上均不具備可操作性,系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京基集團擬聘請的兩家會所遭董事會否決,而董事會堅持聘請的瑞華所,又遭到股東大會否決。因而,上市公司年報一直遲遲無法公佈,公司股票於4月28日被迫停牌。

由此可見,康達爾年報風波的核心矛盾,還是華超投資與京基集團對於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之爭。兩大股東一個控制了董事會,一個聯合中小股東控制了股東大會。

儘管聘期瑞華所的議案未獲股東大會通過,上市公司董事會已於2018年1月3日與瑞華所簽訂年報審計業務約定書及內控審計業務約定書,並於2018年1月31日支付了相關審計費用,組織開展了2017年年度報告編制工作。

瑞華所2018年4月9日向公司提交審計報告初稿,並於2018年4月20日向公司提交了最終的審計報告修改稿。也就是說,只要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便立馬可以出具。

華超投資似乎想“先斬後奏”,只與瑞華所合作,通過卡住董事會這一關,逼股東大會就範。而京基集團在兩次遞交提案失敗後,開始試圖罷免董事長,爭奪董事會控制權。5月2日,京基集團提請召開股東大會,罷免羅愛華、季聖智董事職務,而羅愛華正是上市公司董事長及華超投資實控人。

5月31日,瑞華所主動拒絕了承接康達爾2017年度財務審計和內控審計業務。此外,京基集團又尋求監事會的支持,康達爾將於7月27日召開股東大會審議聘請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議案。

從目前形勢看,京基集團佔據上風。不過,證監會立案調查,或將給上市公司年波風波再添變數。

股權之爭

萬科與寶能之爭,曾讓“門口的野蠻人”風靡一時。而華超投資與京基集團關於康達爾控制權的爭奪,絲毫不遜色於“寶萬之爭”。

資料顯示,康達爾創立於1979年,前身為深圳市養雞公司。1994年11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是中國第一個農牧上市企業。發展至今,上市公司已形成集低碳都市農業、公用事業、房地產、金融投資等多種產業於一體的多元化集團。

京基集團則是一家位於深圳的房地產企業,主要從事住宅開發及商業地產運營。它看中康達爾的,正是上市公司在深圳優質的土地儲備。2011年,康達爾通過與深圳政府簽訂收地及開發協議,獲得位於深圳寶安區西鄉、沙井兩個地塊共計23.73萬平方米的商住用地,總建築面積逾100萬平方米,總銷售面積逾90萬平方米。僅以5萬/平方米銷售價格計算,建成完畢後,總銷售額或高達450億元。

一開始,京基集團似乎是通過“潛伏”的手段,悄悄增持康達爾股份。2013年9月開始,林志與陳木蘭、林舉周、鄭裕朋、陳浩南、陳立松、譚帝土、趙標就、溫敏、邱洞明、楊開金、凌建興、劉彬彬共13個自然人賬戶,通過二級市場大舉買入康達爾股票。

到了2013年10月10日,林志控制的13個賬戶已經合計持有康達爾股份比例超過5%,達到5.12%;10月29日,達到10.39%;12月11日,達到15.08%。

直到深圳證監局在2014年底發出《行政處罰決定書》,林志等13個賬戶舉牌康達爾卻秘而不宣的違規行為才公之於眾。

2015年6月份,林志等13個賬戶繼續增持康達爾1560萬股,同時還賣出康達爾1.1萬股,造成短線交易。經此操作,林志等13個賬戶合計持有康達爾19.8%股權,逼近第四次舉牌。

2015年8月31日,林志與京基集團以及自然人王東河締結為一致行動人。

對此,康達爾董事會認為林志“違法增持”,京基集團也認為康達爾董事會侵犯自身股東權利,雙方陷入訴訟拉鋸戰。從訴訟結果看,京基集團佔據上風。

實際上,康達爾股權之爭,核心還是上市公司“殼資源”爭奪和土地儲備資源的爭奪。對比二者價值,隨著近年來深圳房價暴漲,土地儲備資源的價值或許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