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蘋果公司不顧品牌價值把手機降價到2000到3000。對國產品牌有什麼影響?

好看的訪客


蘋果手機如果價格降低將會對國產品牌造成不小的衝擊。

蘋果手機之前推出過所謂的SE版本,實際上就相當於廉價版的蘋果手機。這種手機雖然說並不如想象中的大賣,但是其中的一些統計數據也能夠說明狀況:

相關的統計數據還顯示,相對於其他iPhone用戶iPhone SE用戶的年齡相對偏大,教育程度也偏低。超過20%的SE用戶年齡在45歲到54歲之間,而之前在此年齡段的iPhone用戶只有不到18%。

也就是說,之前買安卓手機的人,實際上並不是因為他們喜歡安卓手機,而就是因為蘋果手機太貴了,所以隨著蘋果價格的降低,這些人會有更強烈的意願購買蘋果手機。而且我也認為,對於絕大部分不善於使用電子產品的人而言,蘋果手機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所以說更便宜的蘋果一定會對國產品牌造成不小的衝擊,因為國產品牌中能夠站穩4000-5000元檔的手機並不多(華為算是一個,但是依然飽受爭議),這表示這些手機並不具有高溢價的價值。

不過蘋果不會選擇降低售價。

從蘋果推出iPhone SE之後久久沒有推出SE第二代就可以知道,他們發現銷售廉價版的蘋果並沒有給他們帶來預想之中的收益,這其中最可能的原因是他們發現保持高售價但是依然不會顯著降低他們的銷量。


這就是蘋果本身的品牌價值和市場認可度。高售價大家也會有強烈的購買意願、低售價也一樣。所以為什麼不提高售價、賺取高額的利潤呢?

畢竟對於鐵桿安卓粉來說,不選擇蘋果不是因為價格,畢竟現在高端安卓機並不比蘋果便宜多少,而且隨著每一代蘋果的更新,舊代蘋果手機的價格也會降低,所以蘋果價格降低不會對這群人有什麼影響。

隨著國產手機的進一步興起,這種情況遲早會改變。

國產手機其實還是在近些年有不少驚豔之作的,比如說小米的Mix,比如說華為的P20系列拍照屠榜和最近的GPU Turbo,比如說剛剛發佈的VIVO NEX,等等。這些產品雖然暫時來說對於市場的衝擊並沒有很明顯地威脅到蘋果三星,但是隨著國產手機品牌差異化的產生——無論是系統、硬件還是外形上,都會迫使諸如三星、蘋果之類的廠商重新考慮自己的市場定位。

別的不說,隨著華為在手機拍照、外形、軟硬件結合上的發力,逐漸可以實現與三星蘋果三足鼎立,而不再是兩家獨大了,所以說這樣的任由蘋果三星賺取高額溢價的情況已經走不了多久了。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以iPhone 7行貨為例,其剛上市時的價格在5K左右,而未來即便iPhone 8發佈了,它的售價也能穩定在4000元左右,這對於國內大部分用戶來說,省吃儉用兩個月差不多才能買部iPhone 7。

其實蘋果真正的目的就是高價,換句話說iPhone 7壓根就沒想往便宜了賣,一個行業裡高端市場永遠是最賺錢的,如果再擁有可觀的出貨量,那麼簡直能賺的盆滿缽滿,蘋果就是這樣,現在不會低價賣,未來依舊不會,而照目前的iPhone 8價格來看,他們有繼續拔高高端市場售價的意思,好產品+金子招牌,這就是蘋果的溢價能力,其他廠商目前都欠缺這個技能。

回到問題上,iPhone 7如果降價到2000到3000,那麼對國產品牌的影響會非常大,最大的可能是,倒逼國產手機退到1000-2000價位段去玩,事實就是這麼殘酷。目前國產手機雖然勁頭十足,市場份額節節攀升,但大家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4000元以上價位)卻沒翻起太大的浪。

造成這樣的情況有很多種,但最主要的還是這亮點,首先4000+價格段品牌還是不能完全的撐起來,這也是為什麼,多數國人在高端手機選擇上依然把蘋果、三星作為首選;其次,這個價格段的國產手機,創新力並不夠,差異化也不夠明顯,除了疊加配置就是參數,在這個層面上華為是做的比較出色,但依然不夠,你什麼時候看蘋果把iPhone 7的性能強勁作為主要賣點了,體驗好才是王道。

當然了,國產手機也並非一無是處,在特色功能滿足上,大家做的都要比iPhone好很多,比如本地化功能的體驗,再比如美顏自拍等等,所以藉著大家真正的需求,去紮實做產品,是可以在2000-3000元價位上跟降價的iPhone 7打一打,所以只要堅持創新,不敷衍用戶努力做體驗,國產手機長期積累後,還是可以跟蘋果一戰的。

不要一味的看衰國產手機,但也不要一位神化iPhone,手機市場變化的很快,所以一時的領先並不算啥,國產手機已經在一些方面給蘋果好好的上了一課,而如果一切順利華為手機據說今年就能全面超越蘋果。


快科技問答


科技產業,始終是技術第一,技術上好10%,那麼售價上可以貴100%。

三星和蘋果,之所以可以賣出那麼貴的價格,並不是因為品牌的魔力,否則,西門子啊松下啊這些老牌子,也可以做個賣那麼貴的手機,可惜,和三星蘋果具有同樣資歷的品牌多達幾十個,但是,真正能夠賣到這個價格並且暢銷的也就是這兩個。

所以,必須得正視國產手機的核心技術的差距,不能夠完全漠視這一點。

具體來說一下國產手機的現狀和問題:

1,華為p10和mate10,已經是國產頂級了,而且其攝影功能,也倍公認的世界上最專業的評測機構給出了超越蘋果8三星8的評分。但是,華為還是有軟肋,首先華為用的安卓系統,這個確實沒有蘋果ios系統那麼那麼的好用,在用qq,微信,微博,發送照片的時候,如果你有幾千張照片,你在滾動這幾千張照片的時候,縮略圖的顯示速度就明顯不如蘋果,等等。其次,華為的CPU,也確實還是要差那麼一點點,雖然對於實際使用沒有什麼影響了,但是,差一點就是差一點。

2,小米,這個不說了,中規中距,主打的是性價比,也就是性能和做工什麼的,始終都是要稍遜一些的,但是性能遜色10%,價格卻便宜太多,買買買吧。

3,其它國產手機廠商,基本上,雖然說也是主流的水平,但是真正屬於自己核心的科技並不多,主要以廣告宣傳啊什麼的贏在渠道。

好吧,科技產業,不是奢侈品行業。雖然也有奢侈品的科技產品,但是畢竟那是非常稀少的,不值一提。

科技行業,始終以科技為第一,有了科技才有品牌號召力。

也許,再過兩年,手機真的同質化厲害了,那個時候,國產手機也更加進步了。

到時候,再來討論蘋果的主流旗艦產品降價到3000吧,在兩年內,估計是看不到蘋果新品旗艦會降價到3000內的。

但是,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中國的內存芯片,顯示屏,也正在快速進展中,希望中國的cpu,中國系統,也能夠跟著搞起來,到時候,系統,cpu,內存,顯示屏,全部都有自主核心科技了,不用說,也就是蘋果真正倍拉下馬的時候到了。

盼望這一天早日到來!


光線攝影學院


如果蘋果降到二三千,和國產手機在同等價位,配置相差不大的話,我還是會選擇蘋果,畢業安卓系統比ios還是有差距的,用起來感覺相差很大的,畢竟錢不是風颳來的,買性價比高的。

以我對國人的瞭解 ,蘋果如果定價在2500 國產機定價在3000或更好(前提是好的國廠機,OV華米等),絕對一個個都會買國產機的,因為中國人就是錢多!喜歡挑貴的買!貴的有面子 ,有檔次!

就事論事,不談愛國不愛國的。如果平果7價格不超過2500元,那其它手機商家就沒辦法活了。國產手機銷量將下降一半以上,很多人確實是因為貴,感覺不值得入手才不買的,要是真的那個價格,相信這部分人絕對會買。



就像我,我沒有什麼買國產愛國情懷,我只是覺得他不值得,沒必要,要是那個價格,我還是會買個玩玩的。

如果封殺蘋果手機,那國產手機價格馬上就會飆升,價格很有可能比平果手機還貴。很簡單的例子,為什麼國內電話費比外國的貴。


不過蘋果就算是破產也不會賤賣的,賤賣只會加速倒閉,唯有開發新技術,才能夠生存。

當一個品牌的價值沒有了,那他已經離消亡不遠了,那個時候已經不是買不買的問題了,而是這個品牌還能支持多久?

買國產就自重了?沒有競爭何來創新?消費者只需要擇優而選,所謂的支持國產,只是在兩部手機各方面差不多的情況下,消費者根據個人的習慣愛好優先考慮國產機而已。



現在職業玩手遊直播的吃配置用一加五,和小米6的很多。用過蘋果3GS,用過4,以前是真的一騎絕塵。4以後都用安卓,不玩什麼大型手遊那幾年最多玩個天天酷跑,何必呢。現在差距更小了。



安卓也在相互競爭,並不是集體幹蘋果。另外不要去用一兩千價位的安卓機去和五六千的蘋果比,三千以上的安卓並沒有那麼不堪,蘋果只是佔了封閉系統和偽後臺運行的好處,差距縮的已經很小了。

不過有些人,即使降價到3000我也不會買,偶爾看看電子書、聽聽歌、上Q和微信、看頭條、打電話接短信,基本不玩遊戲,這些功能1000塊的手機完全勝任,不會卡!


深思瓶


看了前面的一些評論,應該說題主這樣的想法如果站在市場的角度上可以很好的進行分析。但是如果是站在理性的角度上來看呢,就顯得相當之荒唐。因為這樣的事情一旦發生,所有的一切都不會是你現在看到的樣子了。下面我們理性的分析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方面,也就是手機的成本。我們這裡考慮的成本並不僅僅是硬件的費用。如果你接觸過設計行業你就知道這個行業的超高費用了。一個小圖標小則幾百多則上萬,一頁海報看過去眼的分分鐘小几千。更何況一個手機的設計費用,內部設計有費用,外觀設計還是費用。再來說說硬件費用,如果你用oppo vivo的硬件跟三星蘋果比就是大錯特錯了。你覺得一樣的內存價格是一樣的麼。可以這麼說相同型號的處理器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你覺得三星蘋果傻麼,花大錢買便宜貨。具體的我不多說,大家也是可以明白的。

第二點呢,我們說說蘋果手機為什麼之前沒有拿出一款足夠便宜的手機。這個原因其實還是源於蘋果之前的藝術家般的ceo--我們的喬幫主。據描述喬幫主是一個重度強迫症患者,其實這點可以從他的產品中可以很輕易的看出來。也正是這種專注才留住了今天蘋果科技這片互聯網淨土。蘋果現在仍然在堅守喬老幫主遺留的規則,但是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執行力大不如前了,這樣的一個規則還能執行多久沒人知道。但是從目前來看,品控上蘋果還是依然佔據著行業的頂峰,而且沒人可以動搖。

第三點,我們從服務上來看看。其實大家對於蘋果的認識只有蘋果產品的話那就有點太片面了,這部分最多算是被咬剩下的蘋果。那被咬下去的究竟是什麼。那就是相當一部分的教育軟件。這部分教育軟件國內只能接觸到極小部分,所以在國內根本無法普及。但是這部分軟件卻對美國的教育產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從幼兒園到研究生,每個階段每個學校都定製了自己的軟件。與我們國內接觸的網課完全不同,ipad或者macbook上綁定了教學輔助軟件,使得每天的課堂都是實踐課,課堂的內容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同時學生在購買蘋果產品時還可以享受高額的教育補貼。這樣的一個政策我個人覺得國內的廠商可以參考甚至直接複製我覺得也可以。

其實蘋果賣的更多不是產品,而是賣服務賣體驗甚至賣的是一種情懷。蘋果是一家很普通的公司,無非就是設計產品拼裝產品,跟國內的手機廠商一樣沒有自己的工廠,都是採用代工的模式。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家公司改變了世界。蘋果的產品如果降到兩三千也會很普通,因為它沒有剩餘的利潤去繼續研發。但是如果給國產廠商個機會去發佈一款六七千的產品,我們可以把握好機會麼。這個或許才是國內市場目前應該考慮的問題。

我是小小傅,一個忠於原創的科技狂客,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請為我留下您的贊,如果您也對數碼科技感興趣,歡迎關注我,多謝各位支持,小生有禮了。


小小傅的工作室


作為一名資深蘋果用戶,也是各大品牌經銷商的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做了七年手機了,形形色色的客戶與商家都見過不少,各個品牌的價值我也可以說懂一點。



如果蘋果公司把手機售價降到2000-3000,對國產品牌影響絕對是多方面的,招招致命。包括(用戶、商家、經銷商、代工廠、配件廠商等等)



其中影響最大的應該是來自客戶與商家的衝擊。試想一下蘋果五千,八千才能買的手機突然2千多可以入手了,我覺得大部分人會一擁而上吧?甚至包括那些天天罵美帝的人……客戶都買蘋果了,商家肯定大量進貨蘋果手機,那麼經銷商也不傻肯定要有更多的庫存來供給商家,包括工廠配件廠商蘋果的訂單將越來越多。



按照蘋果新款機型2000-3000的這個價位,我估計也就500元以下的機型地位可以保住,因為500元以下機型的用戶買個手機用來幹嘛你懂的,其他的無論是拼性價比、性能、拍照等等的機型將蕩然無存……你想一想2000價位的國產機和2000塊錢額iPhone X(目前售價7000+)你會選擇哪個?

.

.

最後我希望大家能醒醒……


超仔講手機


如果蘋果公司不顧品牌價值把手機降價到2000到3000。對國產品牌會有致命的影響!

自從喬布斯在2007年推出第一款蘋果智能手機以後,蘋果手機就成為手機界的標杆,特別是其IOS系統,更是成為其顯著特徵。而隨後出現的另一手機系統——谷歌安卓系統,也是受到了IOS系統的啟發,到現在為止,絕大多數的手機都是搭載這兩大手機系統。而國產手機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就是在於安卓系統的免費開源,從而能夠使國產手機沒有輸在操作系統上。


國產手機另一大和蘋果手機抗衡的就是其低價,相比蘋果至少6000元以上,甚至接近上萬的價格,國產手機從幾百元到七八千元都有,而且以低於千元的為主。從而使很多民眾能夠付出很少的代價就享受智能手機的帶來的便利。但是,正是由於安卓手機的開源性和關鍵技術掌握在谷歌手中,使得國產手機對其操作系統缺乏蘋果IOS那樣的優化能力。因此用戶普遍反映,在國產手機使用至多一年後就會變得很不流暢。現在如果,蘋果最新款手機降價到3000元。必然會有很多人,願意多花一些錢,從而換得蘋果手機的良好體驗和更長的使用年限。而一旦這一步走出去了,那麼就必然會使更多的用戶投向蘋果陣營,國產手機如果繼續降價,則必然會使其微薄的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從而影響其研發和營銷。最終被蘋果手機擊敗!


地震博士


品牌溢價是非常重要的,蘋果手機之所以能夠引領市場,第一個推出來比較高精尖的技術,就是因為蘋果有更強的品牌溢價能力,品牌溢價能力體現在消費者對於蘋果手機的認知當中,如果消費者對於蘋果手機的認知價格比較高的話,那麼對於蘋果手機來說應對的用戶也是不一樣的,這一部分用戶對於價格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看好蘋果手機的性能,那對於這樣的用戶,如果只賣到3000元,吃,肯定滿足不了的,並且在未來如果手機賣的很便宜,我在未來設計以及技術的。那上面會有所欠缺,不能夠第一時間運用最好的技術在手機上面,所以你會發現很多比價格比較高的手機的更新換代非常快,一年就有可能推出來好幾款。

但是價格低的手機永遠都在複製和抄襲,如果沒有價格高的手機來引領市場,那麼對於市場來說是非常恐怖的,就是說有很多人的手機能夠持續的用下去,並且沒有新的技術出來,大家也就不去創新了,這樣顯然對於市場的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好的一個現象,只有當一個品牌能夠有更高的品牌溢價的時候,這樣才能有更多的錢,能夠拿來在手機研發上面下功夫,之後才會有更多的黑科技運用在你現在的手機上。

這兩天你也會發現,很多國產手機都在抄蘋果手機的劉海,那這個劉海的設計也是蘋果手機先推出來的,一開始還有很多人對於這樣的設計不是很滿意,但是各大手機廠商也是爭相模仿。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來,蘋果手機絕對是具有領頭羊的作用的。


變革家


如果這種假設存在,那對國產手機是毀滅性的打擊,當然對蘋果自己也是毀滅性的。所以,這種假設是不存在的。

首先,以蘋果的iPhone 7為例,CNN根據市場行情對128GBiPhone7的零部件成本進行了估算:屏幕:37美元,電池:4美元,攝像頭:26美元,主板:74美元,揚聲器:11.50美元,外殼:22美元,其他零部件:117.50美元,合計起來可以得知,一臺128GBiPhone7的硬件物料成本約為292美元(約合人民幣1927元)。

也就是說,蘋果手機的硬件成本已經接近2000元,再加上研發成本,軟件開發成本,服務器,售後,市場營銷等,一部128G的iPhone 7肯定是超過3000元的。

這種情況下,蘋果是不可能在這個區間定價的。

其次,相對於其他品牌的手機,蘋果手機具備明顯的優勢。這種優勢包括以下幾點:

1.工業設計。蘋果手機的設計優秀,顏值高,性能好,體驗度優秀,

2.難以超越的IOS系統。蘋果手機除了硬件優秀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統一的可控的ios系統,正是由於ios系統神一般的存在,其他品牌手機才很難向蘋果發起挑戰。

3.品牌力。蘋果的品牌已經成為了一種優質生活和高科技電子消費券的代表,蘋果品牌的時尚感,人文關懷,科技魅力,是其他手機品牌短期內很難追上的。

在這些優勢面前,蘋果旗艦手機一旦定價在2000-3000價位,其他手機根本沒有招架之力,不僅國產手機如此,恐怕連強大的三星也是如此。

如果我們還記得小米手機的成功,就大概能感受到這種高質量低價格帶來的市場衝擊力。

當年小米通過高配低價,打的一大眾手機品牌措手不及,使得原有的中華酷聯格局轉變成了今天的華米OV,倒下去一大批廠商。

小米如此,況且更強大的蘋果呢?


互聯網觀察家


如果蘋果不顧品牌價值把手機降價到2000到3000,喬布斯絕對把庫克收了。

蘋果敢賣高價,全是因為喬布斯效應,因為年青人把喬布斯當神了,神的東西當然要賣神價,蘋果才能賺走手機市場上百分八十以上利潤。

很多人不懂名人效應,阿里沒有馬雲忽悠,就是個平常中國公司,京東都可以與之抗衡,有了馬雲,全世界年青人都信阿里是為天下無難做生意奮鬥,投資者排隊送錢給馬雲,讓阿里成為世界公司。

雷軍如果不親自出面秀小米,小米也不會成為大眾機,也就不值1000億美元估值。

滴滴沒有柳青秀情懷,也不得到女白領的好感,也不會壟斷打車市場。

董明珠不秀格力實業救國情懷,也就不會發展這麼快。

華為不秀家國情懷,也不會得到中國人的全力支持,才有挑戰蘋果的本錢。

所以如果蘋果降到二三千元,等於走下神壇,會被競爭者踩在腳下,被年青人拋棄,被投資者拋棄,因為神沒了,也就無人去拜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