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駐村工作進行時」“第一書記”張賀英的扶貧“祕訣”

“村裡來了個有辦法的扶貧幹部”,村裡人都這麼評價庫倫鎮團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張賀英。

「駐村工作進行時」“第一書記”張賀英的扶貧“秘訣”

民情日記記出了人文情懷。自3月份駐村以來張賀英早出晚歸,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來,到村民家中、田間地頭與百姓“嘮家常”,把每個貧困戶家庭的信息記錄下來,在他的1.5萬字“民情日記”中,記錄了濃濃的與民同甘共苦的情懷。不到一個月,張賀英將團結村家家戶戶走了個遍,對當地的村情村貌也有了初步瞭解。特別是對19戶貧困戶,認真梳理致貧原因和制約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瓶頸,隨著思考的深入,心中逐漸勾勒出了一條符合團結村實際的脫貧致富之路。

「駐村工作進行時」“第一書記”張賀英的扶貧“秘訣”

產業脫貧找到了根本出路。要想脫貧光靠那“一畝三分地”不行,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確定了“黨建+小產業帶動集體經濟發展”思路,採取“1+N”產業脫貧措施,把團結村一分為二,南部以養殖牛和羊為發展方向,北部通過典型示範帶動發展笤帚苗等特色小產業;以女性致富帶頭人吳學敏為引領,組織帶動全村和周邊地區的婦女一起做“來料加工產業”項目,實現居家靈活就業。

「駐村工作進行時」“第一書記”張賀英的扶貧“秘訣”

項目引進引來了致富良方。能張羅的張賀英與通遼市女企業家聯合會、國網蒙東檢修公司、市交通設計院等單位密切聯繫。將室內紙上種植黑小麥苗項目引到團結村,為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技術指導並提供32組展架和種子,所有產出的黑小麥苗以每市斤2元的價格全部回收,每月160元到500元不等的收入讓貧困戶又多了一個來錢道。創新“黨支部+企業+貧困戶”模式,引進北京油雞和採摘園種植油桃項目,發展旅遊經濟。同時,簽訂引進蚯蚓養殖項目,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駐村工作進行時」“第一書記”張賀英的扶貧“秘訣”

幹群牽手牽出了脫貧信心。為拔出貧困戶“病根兒”,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大部分都是因病致貧又不能離開家治療的實際,他聯繫通遼市第五屆政協委員、呂氏中醫第三代傳承人呂會志走村入戶對建檔立卡貧因戶進行免費義診和治療,減輕了因病致貧家庭的經濟負擔。積極探索了“村村共建、村企聯建、幹群牽手”新模式,動員社會力量捐贈慰問金及愛心禮包、愛心毛線、兒童科普牆等物資(7萬餘元)贈予貧困戶;為鼓勵貧困戶樹立脫貧信心,組織召開了市旗兩級婦聯組織“四進農家”助力精準脫貧暨最美家庭表彰會,選樹了5個巾幗典型人物進行手工技能培訓,用“榜樣”的力量引領貧困戶一起走上致富路。

「駐村工作進行時」“第一書記”張賀英的扶貧“秘訣”

張賀英及其工作隊成員的共同努力得到了自治區領導和市裡領導的高度認可和讚許,“脫貧增收有創新,小型產業來助力”的做法被各地學習借鑑,下一步將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工作,帶領團結村的百姓在全面小康路上昂首闊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