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紅樓夢》裡襲人最後為什麼要離開寶玉?

少讀紅樓



襲人是寶玉屋裡最重要的丫鬟,賈母喜歡她忠人細心,王夫人更是對她青眼有加,稱她“襲人這孩子比我的寶玉強十倍。”襲人在賈府人緣也很好。可是襲人卻不受廣大讀者的待見。她一心向上爬的爭榮誇耀之心,她排除異已嫉妒進讒導致晴雯夭亡,她支持金玉良緣干涉木石姻緣都為她招來不少罵名。如果要評選《紅樓夢》你最不喜歡的人物,襲人上榜應該沒問題。

襲人經過自己的努力,尤其是她成功抱上王夫人的大腿後,在一定範圍內(王夫人人事圈)公開了襲人的姨娘身份,工資待遇上超過了姨娘的份例,回孃家時的陣仗更是姨娘的標準,而且是由王夫人和王熙鳳親自打點安排,實際待遇早超出周姨娘和趙姨娘。還有一點更重要的是襲人和寶玉也早己有了男女之實。因此,不管後面賈府抄家也罷,敗落也好,按照封建禮教襲人都沒有離開賈寶玉的半分理由,按照封建社會對女子節操要求,襲人更應該生是寶玉的人、死是寶玉的鬼。

讓人不解的是,襲人終是離開了賈府,離開了寶玉,留下一句“好歹留著麝月”。這時的賈府還沒被抄家,如果是被朝廷抄家,麝月當然留不下,早就做為官奴被賣了,後來賈府獲罪,寶玉不是自己都進了獄神廟了,脂硯齋透露:是茜雪這個早被他攆出去的丫鬟和小紅一起來看望他。所以,襲人離開賈府還是比較早的,至少在抄家獲罪之前。那麼問題來了,襲人這樣一個身份,和寶玉如此親密的關係,王夫人又最看重她,就算賈府無力養那麼多人,只能為寶玉留一個丫鬟也應該是襲人才符合常情,王夫人和寶玉怎麼充許她離開呢?“好歹留著麝月”,襲人這一句臨別交待似有一絲哀求,又似又萬般不捨和無奈之感,有那麼一種不得己而為之的感覺。這樣一分析,屏山以為,除非是寶玉棄襲人而非襲人主動離開。


這樣的結果可以解釋三個問題:

一是隻有寶玉厭棄襲人,才可以解釋王夫人允許襲人離開。

二是隻有寶玉厭棄襲人,襲人才會放棄比如去做王夫人工作的努力。

三是隻有寶玉厭棄襲人,鑑於襲人的身份和過往,她己沒有辦法在賈府立足,只有離開。

寶玉有沒有可能厭棄襲人到非得讓他走人呢?前八十回能找到答案嗎?

能。

寶玉和襲人的關係應該是經歷了正常主僕――親密――疏遠――介蒂――厭棄這樣一個過程的。

因為襲人的細心和勤懇,老祖宗賈母把她安排侍候寶玉,因為她與寶玉的雲雨之情,寶玉待她自與別個不同,到寶玉捱打,他支開襲人,派晴雯帶兩方舊帕去探望黛玉,這時的襲人已經不被寶玉信任了。晴雯之死是寶玉與襲人關係的重大轉折點,以“怡紅”為已任的寶玉從不曾對別的女孩兒們出過冷言惡語、無情之舉,但卻有兩個人領教過,一個是薛寶釵,一個就是花襲人。寶玉諷刺寶釵像楊貴妃以致寶釵動怒;寶釵勸他應該在仕途經濟上用力,他“哼”的一聲,抬腿走人;他夢中直喊“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金玉姻緣,我偏說木石姻緣”;婚後寶玉是懸崖撒手、寶釵獨守空閨,可見對寶釵的決絕。

寶玉對待襲人呢?是更激烈的,第三十回因開門晚了些,寶玉給了襲人一個窩心腳,有人說這是寶玉沒看清,可是作者就安排襲人捱了這一腳,這就不是作者看不清了。

尤其是晴雯被逐後,寶玉對襲人就完全不同了,他詰問襲人:

“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這也罷了,咱們私自玩話怎麼也都知道了?又沒外人走風的,這可奇怪!”“怎麼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單不說又單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紋來?”“你是頭一個出了名的至善至賢的人,他兩個又有你的陶冶教育,那裡還有孟浪該罰之處?……只是晴雯也是和你一樣,從小兒在老太太屋裡過來的,雖然他生得比人強,也沒有妨礙著誰。就是他的性情爽利、口角鋒芒些,究竟也沒有得罪你們。想是他過於生得好了,反被這好所誤。”


寶玉的這番話是很重的,也是通過這一章節,晴雯被逐,表面上是王善保家的誣告進讒,實際上和襲人脫不了干係。寶玉在給晴雯的誄文中也寫道:

諑謠謑詬,出自屏幃;荊棘蓬榛,蔓延戶牖。

(譯:流言蜚語,就產生在咱們的屏幃之內;荊棘毒草,爬滿了咱們門和窗戶口。)

鉗詖奴之口,討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

(我鉗住長舌奴才的嘴,我豈能從寬待之!剖開兇狠婦人的黑心,我的憤恨也難消除!)

這個判斷和態度再明確不過了。寶玉對待襲人,性質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


隨著時間的推移,寶黛釵年齡漸大,婚事已經到了不得不議的程度,以王夫人為代表的“金玉良緣”派和以賈母為代表的“木石姻緣”派矛盾日趨緊張,我們不知道襲人在同寶玉如此緊張關係間還會不會有什麼舉動,八七版《紅樓夢》安排襲人給王夫人出主意(藉助元春的力量)的橋段,這個安排是非常符合人物性格和人物利益的。襲人的告密顯然寶玉是知道的,如果寶玉知道襲人竭力在阻止他和黛玉的婚姻,你認為寶玉會如果對待襲人呢?即便襲人沒有參和寶玉的婚事,就單是晴雯之死一件,寶玉也很難對襲人釋懷了。要知道,除了王夫人、襲人、王善保家的和一些死魚眼的婆子外,晴雯的人緣是很好的。不但賈母和賴嬤嬤,鳳姐、平兒、黛玉以及怡紅院眾丫鬟等也很喜歡她,李嬤嬤單單辱罵賢良的襲人,對伶牙俐齒的晴雯卻毫無微詞。

因此,要麼是寶玉從此對襲人不能釋懷,厭惡日甚,要麼她又在寶玉的婚事中作梗,引起寶玉對她徹底的厭棄,導致襲人不得不離開賈府,嫁作伶人婦。這也是她“一簇鮮花,一床破席”的判詞觀照。

我是屏山,認同觀點,歡迎關注。與您一同探究紅樓一夢。


屏山品紅樓


襲人原是賈母房裡的大丫頭,因賈母溺愛寶玉,擔心其身邊沒有盡心竭力侍奉之人,見襲人心地純良、恪盡職任,便將其與了寶玉。

襲人跟了寶玉後,不僅將本職工作完成得出色,其為人敦厚賢淑更令人敬服,更在寶玉第一次夢遺後與其試過雲雨情,可謂是身心都付與了寶玉,而寶玉也是博愛至情之人,斷沒有辜負襲人的理,可根據前八十回的線索,我們知道,襲人最終離開寶玉,而嫁給了蔣玉菡。

關於襲人,書中曾道襲人有一個痴處:

伏侍賈母時,心中眼中只有一個賈母,如今服侍寶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個寶玉。



襲人自小被家人送來賈府做活,家庭溫暖大抵難以感受,所以缺乏關愛的襲人會容易將感情託付他人身上,而且會跟堅定,對於襲人,她在賈府的時間比在自己家都要久,她與寶玉相處的時間比跟家人相處得還要久,所以賈家對於她,似乎更為重要,尤其在與寶玉有了雲雨情後,襲人已將賈府視為自己的家了,所以襲人母親兄長要贖回她時,她如此說到:

如今幸而賣到這個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樣,也不朝打暮罵。況且如今爹雖沒了,你們卻又整理得家成業就,復了元氣。若果然還艱難,把我贖出來再多掏澄幾個錢也還罷了,其實又不難了。這會子又贖我作什麼?權當我死了,再不必起贖我的念頭!

很斬釘截鐵的表示,我以後就是賈府的人了。可是最後為何又離開賈府呢?在第二十回,寶玉為麝月萞頭時與晴雯發生了小口角,關於麝月的善解人意,



庚辰雙行夾批:閒閒一段兒女口舌,卻寫麝月一人。襲人出嫁之後,寶玉、寶釵身邊還有一人,雖不及襲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負寶釵之為人也。故襲人出嫁後雲“好歹留著麝月”一語,寶玉便依從此話。

從襲人離開前說的話來看,她是不捨的也是不忍的,但又不得不離開的,而寶玉更依她的話留下了麝月。那麼,襲人為何不得不離開?根據前文提示,我們知道寶玉此時已娶了寶釵,那麼此時賈府能做主且有可能做主讓襲人離開賈府的只有王夫人、寶釵和寶玉,我們逐個分析。

首先是王夫人:襲人是王夫人一手扶持起來的丫頭,寶玉被打後襲人在王夫人面前推心置腹說了一車子“燈兒才知道”的話,王夫人驚心之餘亦被襲人的苦心感動,遂後來暗裡提拔她為姨娘,破例賞給她菜品,襲人在丫頭中是無比的顯耀。王夫人如此看中襲人,有沒有可能將其送出賈府呢?有的。



其一,襲人被寶玉踢中胸口後便有了咯血的病症,因為害怕被人知曉,襲人自此以後便開始有意無意遠離寶玉,只怕被人發現。而古代的小妾僅做生育所用,勸諫丈夫的那是正室的義務,襲人因咯血沒有了生育能力,王夫人自然不會留她。

其二,賈家為自保先裁減人口。山雨欲來風滿樓,賈家被查抄前一定聞到不好的風聲,為了自保第一項就是精簡人口。那襲人為何會被列入在內?只因為之前王夫人已悄悄把襲人的份利停了,用自己的二兩銀子去補給襲人,也就是襲人已經不算賈母房裡拿工資的丫頭了,而且王夫人自己養的丫頭,襲人因此失去了“編制”身份,這麼個臨時工,要裁員必須先從她開始啊。



其次寶釵,寶釵為人溫柔敦厚,世故圓滑。在此之前寶釵對襲人深為賞識,甚至在與襲人談話時還不由自主的做在襲人炕上,以寶釵為人不親不疏來看,寶釵此舉是對襲人表現極高的接受的。那她有可能送走襲人嗎?也有可能。

寶釵與襲人並肩作戰多年,雖襲人為其立下汗馬功勞,但寶釵亦看出襲人對寶玉的重要性,襲人的勸諫寶玉起碼會聽,但寶釵呢?在第二十一回時,回前脂批:

今只從二婢說起,後則直指其主。然今日之襲人、之寶玉,亦他日之襲人、他日之寶玉也。……何今日之玉猶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



意思是說,現在的襲人就像以後的寶釵,可是為何寶玉是同一個寶玉,可現在勸諫了還聽得進去,為何日後的寶玉卻聽不進寶釵的勸諫了呢?如此情況下,寶釵必然嫉妒襲人,襲人對與寶釵從戰友轉變到威脅她的敵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寶釵將會送走這個能讓寶玉唯命是從的人。

最後是寶玉,寶玉對於襲人,是極為依賴的關係,兩人發生過親密接觸後,寶玉一度視襲人為黛玉之後最重要的女子,第七十八回,寶玉見晴雯已死,大觀園諸芳流散,甚感悲涼,心中想到:

不如還是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來還是和襲人廝混,只這兩三個人,只怕還是同死同歸的。



這時的寶玉認為,襲人和黛玉是可以相伴一生的人。那麼寶玉後來有可能轉變態度,將襲人送出賈府嗎?自然是可能的。

晴雯幾個丫頭被趕出大觀園時,王夫人曾將幾個人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一五一十數落了出來,恰是親身經歷一般,王夫人稱怡紅院裡有她的“心耳神意”。眾人散去後,寶玉便已經懷疑襲人是這個“心耳神意”了,它對著襲人道:

“這也罷了。咱們私自頑話怎麼也知道了?又沒外人走風的,這可奇怪。”

這是試探襲人,帶有質疑。襲人解釋是寶玉平日裡沒有忌諱,禍從口出,寶玉又問:

“怎麼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單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紋來?”



此問好像有懷疑襲人麝月及秋紋的意思,襲人解釋,是我們幾個補補笨笨的,長得不好看著穩重,寶玉便冷笑:

“你是頭一個出了名的至善至賢之人,他兩個又是你找教育的,焉得還有孟浪該罰之處!

意思很明確了,麝月和秋紋是你帶出來的,你要整的人肯定不是他們,只會剷除異己。

所以,襲人在寶玉心裡已被打入冷宮,更有後來的《芙蓉女兒誄》中,寶玉在誄中表達了對襲人的憤怒:

箝詖奴之口,討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



意思鉗住長舌婦的嘴巴,我的誅伐怎肯寬容;剖開毒婦的心,還不能消除我的憤恨。誰是長舌婦?自然是寶玉懷疑過的襲人。更有一層,《芙蓉女兒誄》雖明面上是祭晴雯,實則祭黛玉之文,而我們知道襲人曾在王夫人面前進過讒言,言語中黛玉與寶玉有不軌之事,請求王夫人“防患於未然”,將寶玉遷出園子。襲人如此中傷黛玉,如後來被寶玉得知,將如何處置?我想送出賈府已是仁慈了。

綜上,鄙人覺得寶玉送走襲人的可能性更大。

故而,即便襲人看著似桂如蘭,但也僅僅是“空雲”,實際上此人城府太深,思慮太過,一味想爭榮誇耀反而害了自己。在後來,襲人嫁與蔣玉菡後睡破席、“無錢去買桂花油”想來都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吧!


微影悼紅



襲人雖然是大觀園裡的幸運者,結局似乎也不錯,嫁給了蔣玉菡,算是有了好的歸宿。

但是她的心裡應該是最苦的。苦心經營的一切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離開賈府,離開賈寶玉對她來說是殘酷的,她早已把賈府當成了“咱們家”,把賈寶玉當成了自己的丈夫。在賈府她過著二層主子的優渥生活,沒有當奴才的痛苦。所以當初她的家人要為她贖身的時候,她死活不同意。

可惜世事難料,榮國府一敗塗地,賈寶玉決然出家,她沒有了待在榮國府的理由。

因為她雖然是王夫人內定的姨娘,也享受姨娘的待遇,但是畢竟沒有名分,所以她只好帶著滿心的委屈和痛苦離開了賈府。

雖然嫁給蔣玉菡,蔣玉菡待她也不錯。但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她無法再對蔣玉菡付出一切!

從蔣玉菡的角度來說,他也不見得是真愛襲人,因為我們都知道蔣玉菡是同性戀者,之所以想娶妻,大概是為了自家的香火吧。

所以不管怎麼說襲人都是悲劇人物,所以她也在薄命司!



凡眼看紅樓


讀紅樓,有個問題一直縈繞我在心中,襲人是寶玉身邊的首席大丫鬟,且前八十回中,已然被王夫人認可,並內定為寶玉未來的姨娘,這是賈府盡人皆知的事情,但為何脂批中卻透露出了她後來離開了寶玉,嫁給了蔣玉菡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文第三回,首次交代了襲人的背景:原來這襲人亦是賈母之婢,本名珍珠。賈母因溺愛寶玉,生恐寶玉之婢無竭力盡忠之人,素喜襲人心地純良,克盡職任,遂與了寶玉。……這襲人亦有些痴處:伏侍賈母時,心中眼中只有一個賈母,如今服侍寶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個寶玉。只因寶玉性情乖僻,每每規諫寶玉,心中著實憂鬱。

襲人首先是賈母身邊的大丫鬟,被賈母指到寶玉身邊伺候,可見襲人之品性,後文抄檢大觀園時,寶玉曾這麼評價襲人:你是頭一個出了名的至善至賢之人。當時晴雯被趕,寶玉心裡正在懷疑襲人等人,細讀這話,不像是寶玉誇讚襲人,倒像是充滿了諷刺。

而前八十回紅樓之中,至少在眾人面前,襲人為人處事還是穩重和平,遵禮守教的,尤其寶玉捱打後向王夫人進言的一番肺腑之言,使得襲人從此被王夫人看重。這一次,襲人一番為寶玉的心,讓王夫人另眼相看,三次大呼“我的兒”,並向襲人承諾說“我自然不辜負你”。

我們知道,通行本後四十回,襲人在寶玉出家後,被王夫人和薛姨媽安排嫁給了蔣玉菡,雖然這個結果是對的,但“寶玉出家,所以襲人出嫁”的原因卻經不起推敲。

原文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一回,告訴了我們一些真相,襲人母兄要贖她出去,她哭著固是不肯,因為她此時已將寶玉看成她的未來和終身依靠,庚辰本這一回有這樣的一條批語:“花解語”一段乃襲卿滿心滿意將玉兄為終身得靠,千妥萬當,故有是。餘閱至此,餘為襲卿一嘆。丁亥春。畸笏叟。

襲人既然將寶玉看成終身依靠,為何畸笏叟還嘆呢?也許這時畸笏叟已經知道了襲人的結局,實際上,襲人的命運結局早在第五回,她的判詞裡就已經交代: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也就是說她最後嫁給了一個戲子。

原文第二十八回,通過寶玉和蔣玉菡表贈私物,互換汗巾子,我們已經知道襲人歸著,此後必將嫁給蔣玉菡為妻,且通過蔣玉菡的女兒歌,我們更能印證襲人的命運結局。蔣玉菡說道:女兒悲,丈夫一去不回歸。女兒愁,無錢去打桂花油。女兒喜,燈花並頭結雙蕊。女兒樂,夫唱婦隨真和合。

這裡說到了“女兒愁,無錢去打桂花油”照應了第五回中襲人判詞那幅畫的描述:又見後面畫著一簇鮮花,一床破席。由此可知,襲人嫁給蔣玉菡以後,日子過的可能並不好,屬於貧寒夫妻。

關於襲人離開寶玉的文字,早在原文第二十回的時候,脂批就提前透露了細節。寶玉給麝月蓖頭一段文字後,庚辰本有一條很重要的脂批:閒閒一段兒女口舌,卻寫麝月一人。襲人出嫁之後,寶玉、寶釵身邊還有一人,雖不及襲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負寶釵之為人也。故襲人出嫁後雲“好歹留著麝月”一語,寶玉便依從此話。可見襲人雖去實未去也。

這段脂批有很大的信息量,第一個就是提到了寶玉寶釵結為夫妻一件大事,第二個就是襲人出嫁是在寶玉寶釵婚後,且此時寶玉根本沒有出家,第三個是襲人出嫁時留了一句話“好歹留著麝月”,寶玉聽從了。

由此可知,襲人是因為寶玉出家才出嫁的推論沒有任何根據,且襲人說“好歹留著麝月”,這話聽著好像心中有委屈和不忍,有不願但又不得不離開的意思在裡面。

有人認為襲人是被寶玉趕走的,因為寶玉先是忍受不了她的規諫趕走了她,後來又忍受不了寶釵的規諫,於是出家為僧;還有人認為襲人是無情無義之人,賈府敗落之後選擇離開了寶玉另嫁他人,從脂批中說襲人是“好勝所誤”,以及她捱了寶玉窩心腳以後“不覺將素日想著後來爭榮誇耀之心盡皆灰了”等處可知,襲人是個一心想往上爬的勢利之人。

其實這些推斷都有些片面,要說襲人無情無義,那麼庚辰本二十八回回前批:茜香羅、紅麝串寫於一回,蓋琪官雖系優人,後回與襲人供奉玉兄寶卿得同終始者,非泛泛之文也。這段話又怎麼解釋呢?明明脂批說襲人和蔣玉菡供奉了寶玉寶釵始終,且二十回裡也曾透露,八十回後有一回的標目即:花襲人有始有終。可知,襲人絕不是無情無義之人。

寶玉有沒有可能趕走襲人呢?這個更不可能,以寶釵的世故成熟,她與寶玉婚後,必然對襲人看重,她不會允許寶玉趕走襲人,且以寶玉對女兒的那種呵護愛護之情,這個女兒又是他曾經苦苦要留在身邊,與他發生過關係的襲人,所以這些都不可能發生。

而我們似乎通過襲人“好歹留著麝月”的不捨與無奈之意,可以做出這樣的推斷,即八十回後賈府被抄家,因此敗落,不得不遣散大量奴婢,也許不是沒有養活這些奴婢的能力,而是賈府終究不似往日,已然被朝廷盯上,不願再留著大量婆子丫鬟等下人,以免招搖再次落人口實。

原文第七十二回,賈府已現頹勢,資金週轉困難,拆東牆補西牆,到處倒賣東西,管家林之孝對賈璉提了一個建議,原文:因又說起家道艱難,(林之孝)便趁勢又說:“人口太重了。不如揀個空日回明老太太老爺,把這些出過力的老家人用不著的,開恩放幾家出去。一則他們各有營運,二則家裡一年也省些口糧月錢。再者裡頭的姑娘也太多。俗語說:‘一時比不得一時。’如今說不得先時的例了,少不得大家委屈些,該使八個的使六個,該使四個的便使兩個。若各房算起來,一年也可以省得許多月米月錢。況且裡頭的女孩子們一半都太大了,也該配人的配人。成了房,豈不又孳生出人來。”

也許,從這時候開始,賈府就已經在分批裁人了,先裁的是婆子和小丫頭,然後就是各房裡的大丫頭,而襲人、麝月等丫鬟亦在被裁名單上,因為此時襲人還只是一個丫鬟,並沒有成為寶玉的妾,被裁之時,襲人含恨離去,考慮到寶玉身邊無人照顧,就苦求了寶玉寶釵,要求留下麝月,寶玉答應了,王夫人等得知,想到襲人一片苦心,就同意了。

等到賈府真正敗落後,寶玉淪為乞丐,襲人得知,與茜雪、小紅等忠僕,經過多方營救搜尋,與蔣玉菡一起曾經供養了寶玉寶釵夫婦一段日子,後來寶玉看破紅塵,拋妻棄婢,懸崖撒手,再也沒有回來。


少讀紅樓


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已經不僅一次暗示,襲人是不能長久伴隨寶玉的,證據如下:

1、判詞。

畫著一簇鮮花,一床破席。也有幾句言詞,寫道是: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
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鮮花指的是“花”,破席是“襲”,優伶有福,公子無緣,根據脂批我們可以知道,優伶是蔣玉菡,公子是賈寶玉。

我個人覺得襲人肯定不是曹公最喜歡的女子,當然,他對大觀園每一個女孩都傾注了同情,但襲人絕對不屬於最討他喜歡的那一個。所以,他精心安排了一場襲人嫌棄寶玉和蔣玉菡來往的戲,寶玉和馮紫英蔣玉菡等人一起喝酒,蔣玉菡行令時誤打誤撞提到了襲人——“花氣襲人知晝暖”。席間和寶玉偷空私會時互贈禮物,寶玉把襲人的汗巾送給了蔣玉菡,回家後又把蔣玉菡所贈紅汗巾拴在了襲人腰間。寶玉實際上是襲人和蔣玉菡的媒人,但襲人提起蔣玉菡,是怎麼說的呢?

我就知道你又幹這些事了。也不該拿我的東西給那些混賬人哪!

想想之後,她卻要嫁給這個混賬人,是不是特別諷刺?

2、第三十六回,襲人被王夫人看上做“準姨娘”,照理說,這是非常大喜,襲人和寶玉的對話,卻特別奇怪:

襲人聽了,便冷笑道:“你倒別這麼說。從此以後我是太太的人了,我要走連你也不必告訴,只回了太太就走。”寶玉笑道:“就便算我不好,你回了太太竟去了,叫別人聽見說我不好,你去了你也沒意思。”襲人笑道:“有什麼沒意思,難道作了強盜賊,我也跟著罷。再不然,還有一個死呢。人活百歲,橫豎要死,這一口氣不在,聽不見看不見就罷了。”寶玉聽見這話,便忙握他的嘴,說道:“罷,罷,罷,不用說這些話了。”

請注意,這本來是襲人歸屬寶玉的重要時刻,但襲人卻說“難道做了強盜賊,我也跟著罷。”所以,一旦賈府敗落,襲人完全是有可能不跟著的。

3、怡紅院裡大家擲花名玩兒,襲人伸手取了一支出來,卻是一枝桃花,題著"武陵別景"四字,那一面寫著舊詩,道是:桃紅又是一年春。注云:"杏花陪一盞,坐中同庚者陪一盞,同辰者陪一盞,同姓者陪一盞。"眾人笑道:"這一回熱鬧有趣。"大家算來,香菱、晴雯、寶釵三人皆與她同庚,黛玉與她同辰,只無同姓者。芳官忙道:"我也姓花,我也陪她一鍾。"

“武陵別景”取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所以暗喻的應該是桃花,而桃花在中國古詩詞中的意象是婚嫁,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別景”和“又一春”,都暗喻著,襲人是還有別的歸宿的。

曹雪芹對他深愛的女子,往往就給予特別悲慘的結局,而襲人,雖然得到了好結果,和蔣玉菡結婚了,這個好結果是否就是襲人想要的呢?

我覺得未必。

襲人對於寶玉的感情不可謂不深,但離開寶玉,離開賈府,恐怕也是她自己的選擇。按照紅學家的推斷,襲人後來還會遇到寶玉,到那時候,兩人相見,襲人的心情又會如何呢?


susie李舒


我是依荷聽雨。試著來解答這個問題。《紅樓夢》裡襲人最後離開了寶玉。應該是不情願離開的。什麼原因離開的呢?八十回的《紅樓夢》裡透露了這些信息:

一、賈母覺得襲人心地純良,克盡職任,遂與了寶玉。

二、襲人有些痴處,伏侍賈母時,心中眼中只有一個賈母,如今服侍寶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個寶玉。

三、襲人是解語花。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襲人在父母哪裡堅拒贖她出去,在寶玉面前卻再三說要出去,以此要求寶玉答應三個條件。這次勸出發點是半為寶玉半為她自己。特別是第二十一回,襲人的醋妒下與寶釵的言語,是一個丫鬟的本分和應有的態度麼?第二十一回,第三十回,第三十二回,第三十四回,細心的讀者把那些事件和話列出來對照看,自會看出來。第三十六回,寶玉悟情前,跟襲人提到花解語那次,認為襲人拿無情無義的生分話嚇她。寶玉悟情後,明白自己錯了。各人得各人的眼淚。卻不再認為以後只和黛玉襲人在一起相守。他也在想以後誰用眼淚葬他。腳踢襲人是無意,那這次卻是有心。有心和襲人生分了。

寶玉默默不對,自此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傷“不知將來葬我灑淚者為誰?”此此皆寶玉心中所懷,也不可十分妄擬。寶玉笑道:“就便算我不好,你回了太太竟去了,叫別人聽見說我不好,你去了你也沒意思。”襲人笑道:“有什麼沒意思,難道作了強盜賊,我也跟著罷。再不然,還有一個死呢。人活百歲,橫豎要死,這一口氣不在,聽不見看不見就罷了。”

四、襲人勸諫失敗。

寶玉無法做到襲人的三個條件。就在第十九回,答應襲人的第二天,黛玉就看見寶玉左邊腮上有鈕釦大小的胭脂。襲人意識到自己的勸諫和嬌嗔對寶玉都不起作用,遂把心理話說出來,一是,現在她的主人是太太。二是如果寶玉不好,她不會跟著。

五、什麼情況下襲人會坐八抬大轎?

寶玉和黛玉互動中談到八抬大轎,什麼情況下襲人才能坐八抬大轎?只有成為明媒正娶的新娘才有機會坐八抬大轎。襲人和寶玉肯定是沒機會的。依襲人的判詞和松花汗巾,襲人的歸屬只會是蔣玉涵。我推測八十回後的情節是賈府敗落,忠順王羞侮寶玉指明將襲人婚配蔣玉涵。忠順王曾派下人向寶玉要琪官。王夫人只會把襲人送出去。襲人自是不情願,但為了寶玉,又會屈從。這也能解釋好歹留著麝月之語。麝月是她調教出來的,有麝月代她照顧寶玉,她也可放心點。襲人的八抬大轎,坐上去正如她自己說的那樣“也沒甚趣”。

寶玉道:“我不叫你去也難。”襲人道:“從來沒這道理。便是朝廷宮裡,也有個定例,或幾年一選,幾年一入,也沒有個長遠留下人的理,別說你了!”
寶玉聽了,思忖半晌,乃說道:“依你說,你是去定了?”襲人道:“去定了。”寶玉聽了,自思道:“誰知這樣一個人,這樣薄情無義。”乃嘆道:“早知道都是要去的,我就不該弄了來,臨了剩了我一個孤鬼兒。”
襲人笑道:“咱們素日好處,再不用說。但今日你安心留我,不在這上頭。我另說出三件事來,你果然依了我,就是你真心留我了,刀擱在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的了。”
襲人笑道:“再也沒有了。只是百事檢點些,不任意任情的就是了。你若果都依了,便拿八人轎也抬不出我去了。”寶玉笑道:“你在這裡長遠了,不怕沒八人轎你坐。”襲人冷笑道:“這我可不希罕的。有那個福氣,沒有那個道理。縱坐了,也沒甚趣。”

另外,想為襲人申辯一句:襲人是賈母給的一等丫鬟,月錢一兩,晴雯麝月等七個大丫頭,每月人各月錢一吊。身份上,襲人確實比晴雯高。怡紅院由她管理分配任務,盡忠盡責,只是管理能力,和平兒、紫鵑、鴛鴦相比,確實要差點。作為一個丫頭,也相當不錯,一生被人買來送走,命運從來不曾自己做主,也沒有人會想到她心裡想要什麼,可憐可嘆。


ld依荷聽雨


襲人離開寶玉,原因不在襲人身上,根子還是在寶玉身上。

寶釵和黛玉,襲人和晴雯,是跟寶玉關係最深的小姐和丫鬟。寶釵,黛玉身份尊貴,她們縱有諸多無奈,也是有很多自主權的。襲人和黛玉就不同了,兩人跟寶玉再親近也只是丫頭身份。早期她們遇到寶玉是幸運的,但是後期她們的諸多不幸可以說就是遇上了寶玉這樣的主子。

賈寶玉確實很喜歡女子,這種喜歡是打心底裡的喜歡,帶著尊重的喜歡,可是寶玉又是一個紈絝子弟,是個“混世魔王”,最是任性妄為。他對女子的喜歡是本性流露,可是這種喜歡又是不成熟的沒有擔當的,他既沒有什麼真正的反封建思想,也沒有足夠能力付諸行動,他的反叛充其量不過是你們不如我心意我就發脾氣的少爺脾氣罷了。

襲人為人沉穩而精明,從她伺候寶玉的時候她就發現寶玉跟其他少爺公子有些不同,他對這些丫頭們有幾分發自真心的歡喜,正是這幾分真心讓襲人這麼精細的人有了幾分迷失,特別是她在跟寶玉初試雲雨之後。這寶玉跟什麼寶釵、黛玉、湘雲這些小姐們廝混她當然沒資格管,但是在丫頭堆裡,她一定要是老大了,這個地位她不允許有人侵犯。

但是有一人不但冒犯了她的地位,而且言行作派跟她格格不入,那就是晴雯。她跟晴雯不和一方面是有競爭關係,另一個主要原因怕就是單純的看不慣。這晴雯生得標誌,脾氣也爆,還留著兩三寸指甲,完全是一副小姐做派啊。晴雯外表玲瓏剔透,心思卻比較單純,她看到寶玉對她頗為寵愛,愈發驕縱,時不時甩個臉子,耍個性子,甚至還訓斥下面的小丫頭,她還因為不滿寶釵而背後編排。咱們都知道晴雯本性不壞,可是平心而論,如果在工作中遇到這麼個角色,特別是跟她同一級別的同事,晴雯這樣的人設確實很難討喜啊,一個人可以容忍上級領導的頤指氣使,但絕對容忍不了同級的飛揚跋扈。



不過晴雯在同級之間不討喜,但是因為她心思純透,長得漂亮,又會使性邀寵,被寶玉引以為知己。而襲人性子沉穩,愈發與寶玉格格不入。所以襲人愈發的看不上晴雯,晴雯也愈發看不慣襲人。兩個人的鬥爭就是兩個性格迥異為人處事皆不相同的同僚互相看不順眼,互相傾軋。最後襲人棋高一著,在王夫人那裡得了勢,晴雯因為得罪人多,遭王善寶家的的讒言,受審受氣,在病中攆走,早早夭亡。實事求是的講,晴雯之死怪不得襲人,一方面是世態炎涼,一方面是晴雯自己找的,連寶玉也只是窩窩囊囊的偷偷看看她,留了點指甲做紀念。

晴雯死了,寶玉覺得很難受,這也可以看出他的處境來了,平日裡好像很愛下人丫頭,真的遇到事情了,他是絲毫做不了主的。為了晴雯的事,他愈發的遷怒襲人,越來越厭惡襲人。襲人固然是想要呆在寶玉身邊的,但是寶玉對她已經死心了,她再呆在寶玉身邊又有什麼意思呢。


一覽眾河小




襲人離開寶玉是被動的,她不想離開寶玉。但是我們可以想見寶玉和黛玉都沒有緣分,何況與襲人呢!其實襲人本身也是心機較深的人,她是有日後爭寵誇耀的心的。雖然看起來很老實。對於她最後離開寶玉,有一種竹籃打水一場空的諷刺。作者也有些嘲諷她,我覺得老天和作者都不會喜歡心機深的女子。所以她在書裡是這種結局。

再者,襲人離開也是因為寶玉出家,沒有必要叫她死守,雖說是個屋裡人。未嘗不是一個好歸宿。而寶釵卻是明媒正娶的媳婦,又懷有身孕,自然是要守的。寶玉在游完太虛幻境後自知與襲人沒有緣分,醒來後望著襲人大哭,已經預示了一切結局。

簡單來說,襲人不想走,她想做姨娘,但是不可能了。寶玉拋棄了一切,徹底歸去。


墨時簫


襲人最後離開寶玉,是襲人萬不得已自願的。無論怎麼分析,我們都要以襲人的性格來作分析。書中第五回就說襲人:

這襲人亦有些痴處:伏侍賈母時,心中眼中只有一個賈母,如今服侍寶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個寶玉.

這樣的襲人是不可能因為自己而另投他處的。襲人早都已經委身於賈寶玉,並被王夫人晉升為準姨娘。這已經生是寶玉的人,死是寶玉的鬼。按照作者對襲人的描寫,心中眼中只有一個寶玉,襲人是絕對不可能自己離開賈寶玉的。那她離開賈寶玉另嫁蔣玉菡,要麼是被逼迫,要麼就是自己情願。

先說被逼迫。賈府被抄家,獲罪的應該只是男丁和王熙鳳等主要女眷。而且寧國府應該比榮國府更嚴重。惜春在抄檢大觀園後對嫂子尤氏說你們可別帶累了我,就暗示了寧國府有一天獲罪,惜春因為長時間生活在榮國府,而僥倖逃過一劫,才可以從容出家。不然不可能不受到波及。那麼誰會逼迫襲人一個大丫頭外嫁?說實話不太現實,樹倒猢猻散,丫頭即使不被遣散,也沒人原因逼迫他們。至於說賈府求財,那也需要主人該放出來的都放出來才可以。賈寶玉本身沒參與任何的不法行為,放出來也是他先放出來,他出來了襲人怎麼可能再嫁?自然死心塌地跟著寶玉,照顧他。

那麼最後只剩下自願出嫁。賈家出事被抄家之後,作為家裡的男人賈寶玉被抓了進去。家已經大多散了,也沒錢搭救。不忠心的奴才跑的跑,散的散,能留下的也不過襲人麝月這樣的衷心丫頭。但營救寶玉是需要錢的,哪裡來錢?只有自賣!誰願意為寶玉賣了自己?只有襲人!只有那個“心中眼中又只有一個寶玉”的襲人。為了救寶玉,只有她才願意傾盡全力。

至於為什麼是蔣玉菡買了襲人?第一種可能是不知道。蔣玉菡風雨飄搖半生,想安穩過日子,又不肯將就,自然想娶一位好的太太,但他下九流的身份又有誰願意嫁給他?這時候自然有媒婆(那時候的媒婆也兼職牙婆)聯繫到襲人,襲人標價,蔣玉菡同意,成親後知道襲人原來是寶玉的人--婚前自然不會告訴蔣玉菡,不然賣不上價格了!這也說明了以寶玉和蔣玉菡的關係,為啥蔣玉菡沒有還回襲人。生米煮成熟飯,沒辦法而已。“堪羨優伶有福”也表明蔣玉菡和襲人最後還挺琴瑟和鳴的,這隻有在雙方都互相接納的情況下才能發生。

第二種可能是賈府落難,襲人自賣救寶玉,被蔣玉菡知道後出錢搭救,襲人為了報答蔣玉菡,順水推舟委身蔣玉菡。但這個與襲人性格不符合,只要有一線機會和寶玉在一起,她不太可能放棄。只能是徹底不可能了,才最終放棄。所以個人更傾向第一種推斷。

無論怎樣,襲人最終離開了賈寶玉。至於其他什麼陰謀論之類的波及不到襲人的丫頭身份,時間點也不對。主要蔣玉菡和寶玉的感情也不至於背後下黑手使壞。當然,可惜作者沒寫清楚,作為推論,我們儘量往好的方向去理解,不玷汙襲人和蔣玉菡的人格最重要!只有這樣,襲人也才可能有資格要求賈府,好歹留下麝月。最後送上襲人的判詞: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
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襲人其實是個好姑娘。

我是君箋雅,多歧為貴,看我眼中的紅樓夢和你們有何不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君箋雅侃紅樓


襲人原是老太太的丫鬟,懂事、成熟、穩重,會照顧人。她跟寶玉雲雨情的事,老太太豈會沒有察覺?

不是襲人願意離開,是老太太藉口自己身邊需要,才把她調離的。老太太主要是怕她未婚先孕,給自己打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