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中醫、西醫,誰也不服誰,到底誰更有道理?

中醫和西醫的爭論,似乎是一個爭吵不完的話題,但是這麼多年,吵來吵去,無非就三種觀點。

第一種,“中醫無用論”,這部分人認為,中醫、中藥就是在故弄玄虛,糊弄人的,即使有的病中醫治好了,也是瞎貓碰上死耗子嗎,甚至不吃藥都能好。

第二種,“中醫博大精深,西醫太幼稚”,這部分人是中醫的支持者,他們認為,中醫是幾千年來的精華,非常高深,西醫才幾百年的歷史,你們不懂。

第三種,“廢醫驗藥”,這些人相對客觀一些,他們認為,中醫不是科學理論,但是中藥還是有些作用的,他們力挺以現代科學去研究中藥,甚至進行分子改造。

針對這三種觀點,小編也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僅僅是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中醫、西醫,誰也不服誰,到底誰更有道理?

首先先談一下小編對中醫和現代醫學的理解。這要從古人和現代人對世界的認知說起,現代人對世界的認知是基於現代科學,上到星際、天體,下到原子、分子。而古人對世界的認知,則是以道家思想為代表的陰陽五行。

而中醫是如何產生的呢?其實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他們的形成最初都是基於經驗的積累,現代人摸索過程中是會結合分子理論進行分析,比如西方人發現柳樹皮能退燒止痛,通過提取找到了水楊酸,最後又將其改造成了阿司匹林,這是現代醫學,古人對世界的認知是陰陽五行,那自然而然就想用陰陽五行來去解釋,比如嗓子疼痛,認為這是“火”,而金銀花治這種“火”,所以,金銀花是“陰性”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通過這樣一點點積累,以陰陽五行為理論依據的中醫也就形成了。

中醫、西醫,誰也不服誰,到底誰更有道理?

金銀花的有效成分之一-綠原酸

此時咱們再看看前面說的三種觀點

1.“中醫無用論”,這是一種極其偏見的理解。而且,這些中醫黑怎麼也沒想到,打他們臉的反而是現代科學,比如,中醫治病時經常用到的黃連,現代的天然藥物化學從黃連中提取出了小檗鹼,而小檗鹼具有非常強的抗菌活性。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但可能你仍會覺得這只是巧合,那再舉一個更具有說服力的例子,五味子,中醫的醫書中這樣記載,“此藥有南北之分,必以北者為佳,南者不可用”。而現代藥學的提取與之不謀而合,北五味子含有豐富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和五味子乙素,有非常廣泛的藥理作用,而南五味子則不含。這就說明,中醫理論確實是實打實積累出來的,並非一拍腦門就出來的。

中醫、西醫,誰也不服誰,到底誰更有道理?

2.“中醫文化博大精深,西醫太幼稚”,事實上,隨著天然藥物化學的發展,人們發現,中醫儘管有很多可取的經驗,但由於對有效成分缺乏認知,也鬧出了很多笑話。比如,中藥裡很多有效成分是多糖,而熬藥的方式,往往就把多糖破壞掉了,還有一些揮發油,加熱後也會揮發掉而失去作用。

我們熟知的青蒿素,屠呦呦最初參考傳統中藥的熬製方法,怎麼也提取不出來,後來參考《肘後備急方》的記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才知道,青蒿不能高溫提取。

這就給我們一個提示,如果能借助天然藥物化學對藥物成分的各種理化性質的認識,可能會讓中藥更好的發揮藥效。

事實上,確實有許多學者在這麼做。比如,現在醫學治療哮喘,會用到平奇-孟魯司特鈉,通過抑制白三烯這種炎性介質而控制哮喘。參考了這個原理,有些中藥的研究人員就發現,一些治療哮喘的中藥藥材,比如黃芩、麻黃,他們也是作用於白三烯這種炎性介質而治療哮喘,這對於中醫的用藥也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中醫、西醫,誰也不服誰,到底誰更有道理?

孟魯司特鈉(平奇)-目前唯一可以用於哮喘長期治療的口服藥物

3.“廢醫驗藥”,中醫理論真的就一點價值沒有嗎?顯然也不是,以過敏性鼻炎、哮喘等過敏性疾病來說,中醫認為發病與否取決於正氣和邪氣,正氣來自體內,邪氣來自體外,當體內陰陽平衡失調,正氣不足,邪氣就會入侵。

早期在現代醫學眼中,中醫這一套就是無稽之談,但是隨著免疫學的發展,人們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一次次被刷新,從最早的過敏原入侵,到後來發現是免疫球蛋白-E(IgE)搗的鬼,最後發現,原來根源是是人體免疫平衡失調產生IgE。

總結一下就是,人體的輔助性T細胞以Th1和Th2為主,還有少量Th3,人體受到某些因素影響,Th1/Th2平衡失調,Th2通路上調,過敏原入侵時就會Ⅰ型超敏反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過敏。

中醫、西醫,誰也不服誰,到底誰更有道理?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Th1/Th2平衡是不是與中醫理論的陰陽平衡有些相似?免疫平衡失調後,過敏原入侵是不是與正氣不足,邪氣入侵也很相似。他們只不過是對世界的認知不同而造成的差異。

倘若現代醫學的研究人員,能借鑑一些中醫的理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可能也會受到非常多的啟發。

最後,總結一下,小編個人認為,中醫被現代醫學取代只是時間問題,因為歸根到底其實是陰陽五行的道家思想被現代科學取代。但現階段,無論是中醫,還是中藥,對現代醫學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