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行業新政引發汽車業淘汰賽,長安總裁:車企關停並轉不再是新聞

合資股比放開、進口關稅下調,新公佈的一系列汽車行業政策帶來的影響持續發酵。在日前的股東大會上,特斯拉宣佈了在國內建廠的消息;奔馳、寶馬等紛紛宣佈下調進口車價格……政策保護逐漸減弱的中國汽車業,正面臨著越來越多來自世界的挑戰。業內分析,國內汽車業將迎來充分競爭和行業整合,從長遠看將加速民族品牌提升自身實力、參與國際競爭。

行業新政引發汽車業淘汰賽,長安總裁:車企關停並轉不再是新聞

特斯拉工廠落戶上海

撲朔迷離的特斯拉國內建廠一事終於有了些眉目。美國時間6月5日,特斯拉召開2018年股東大會,CEO埃隆·馬斯克宣佈特斯拉將在上海建立除美國之外的首座工廠,工廠命名為Dreadnought。該工廠將同時組裝車輛和生產電池,且採用全自動化生產。

這也意味著特斯拉將成為中國第一家外資獨資整車企業。在6月8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有媒體問及商務部相關情況進展,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唐文弘回應稱,“我們非常歡迎他們能夠在中國順利建廠”。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公佈了放寬汽車行業的外資股份比例限制的時間表,其中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將於今年取消。消息一出,顧慮技術分享而在華建廠遲遲未成的特斯拉就有了新動作。5月,特斯拉在上海註冊了獨資公司。雖然該公司的經營範圍只是技術開發等,但被認為是在為特斯拉國產化“打前戰”。

行業新政引發汽車業淘汰賽,長安總裁:車企關停並轉不再是新聞

此外,汽車進口關稅下調也是業內關注焦點,半個月裡,奔馳、寶馬、奧迪、捷豹路虎等十多家品牌已經宣佈降價。根據分析機構威爾森的研究,兼具進口和國產渠道的車型將受到影響,比如,寶馬5系進口官方降後價格為42.99萬至60.99萬元,國產價格為43.69萬至65.99萬元;若忽略配置差異,進口車的價格區間甚至低於國產車。

靠合資“躺賺”不長久

“合資股比放開、降低進口關稅等政策,使得汽車行業競爭更加充分,將促進整體進步。但同時也迎來行業整合,有些企業會被淘汰。汽車行業前期高速發展,各家都分得一杯羹,但隨著行業增速放緩、轉型加速,跟不上變化的企業會面臨巨大壓力。”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說。

為支持本土汽車企業發展,自1994年起,中國對外資車企的持股比例作出規定,要求外資車企必須與中國企業建立合資企業才能在華投資建廠,且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於是就出現諸如上海大眾、一汽大眾、東風本田、北京現代這樣的汽車合資品牌。

業內人士分析,對於嚴重依賴合資輸血的中方來說,股比限制放開撕開了固有的政策保護層。華晨、北汽等合資貢獻大部分利潤的企業被認為受影響較大。

以華晨為例,其2017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收益53.05億元,其中,華晨寶馬對集團淨利潤貢獻為52.38億元。另一方面,對於有深厚消費者洞察和本地化研發能力,且有技術儲備的中方整車廠來說,外方有動力進一步深化合作。

“股比調整對合資雙方影響都很大,外方收購股份會花費巨大成本,所以不會貿然調整,短期來看各家會繼續有序合作。”崔東樹判斷,和特斯拉一樣想要來華獨資建廠的企業不會太多。

行業新政引發汽車業淘汰賽,長安總裁:車企關停並轉不再是新聞

20萬元特斯拉或將攪局

一直以來,Model 3的產能是制約特斯拉盈利的關鍵,如果國產化不僅能增加產能,還可省去零部件運輸等一系列的費用,該車型在中國的售價很可能會比之前便宜三分之一,相當於只有20多萬元。那麼,一直標榜是“國內特斯拉”的各家造車新勢力還有競爭力嗎?

實際上,留給造車新勢力發展的“窗口期”越來越短。“新勢力必須加快發展。隨著特斯拉建廠正式生產,傳統車企發力新能源產品,新能源車市進入穩定增長期,未來兩三年內造車新勢力會迎來淘汰,一些企業會撐不下去。”崔東樹說。

近來造車新勢力也是麻煩不斷。有媒體報道,一輛使用不過3個月的野馬新能源汽車在充電時發生自燃,其電池提供商穀神能源正是威馬汽車的電池供應商之一,這引發消費者對威馬汽車質量的恐慌,甚至導致大量意向車主棄購;售價四五十萬元的蔚來汽車也飽受“交車延誤”質疑……華為這樣的巨頭對造車行業也虎視眈眈。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表示,在乘用車市場中,排名前十的車企市場佔比已經達到87%,大量的車企經營狀況堪憂,且市場集中程度越來越高。“未來3到5年,車企的關停並轉、兼併重組將不再是新聞,大部分的汽車品牌將被無情地淘汰,其中90%的造車新勢力將成為‘先烈’。”他說。

記者 | 董禹含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