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充滿不確定性,“美國第一”會不會變“美國孤立”?|新京報專欄

文 |張志新

6月10日,在西方七國集團(G7)首腦峰會不歡而散後,白宮兩名高官庫德洛與納瓦羅炮轟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背後捅刀子”、將會“下地獄”。這並不是特朗普團隊首次發出如此非專業的外交話語。

近期美方一系列出爾反爾、令人咋舌的外交舉動,凸顯出特朗普執政500天之後,其治下的白宮依然矛盾重重、組織混亂。

白宮貿易政策混亂

很難想象,就在幾天前,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庫德洛還在為G7國家間的貿易爭端打圓場,稱那不過是“家人間的爭吵”。現在“爭吵”已經演變為“背後捅刀子”,而且來自美國最親密的北方鄰居加拿大。如果不是庫德洛和納瓦羅如此歇斯底里的指責,人們很難明白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已經混亂至此。

在特朗普領導下,白宮在貿易與外交戰線“四面出擊”,“美國第一”有正在成為“美國孤立”的可能。

美國一方面在與加拿大和墨西哥重談“北美自貿協定”(NAFTA),同時又向兩國和歐盟加徵鋼鋁關稅,理由則是“危及美國的國家安全”,讓加拿大和歐盟“深感受辱”;另一方面,白宮謀求與中方避免“貿易戰”,兩輪磋商過後卻出爾反爾,再宣佈對中國500億美元高科技產品加徵25%的關稅。面對加拿大的報復性措施,特朗普直接在推特上攻擊特魯多“軟弱”和“背信棄義”。美國對歐盟則考慮對所有進口車徵收25%的關稅,繼續升級“貿易戰”。對此,英國《金融時報》直言,現在是美國而不是其他國家,在公然破壞戰後建立的世界貿易秩序。

傳統上,白宮的貿易政策應當經過國家經濟委員會的協調,評估得失之後再推出。然而,自從委員會前主席加里·科恩因反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而憤然離職後,繼任者庫德洛基本上成為特朗普的“應聲蟲”。

媒體稱,庫德洛的作風是儘量謀求白宮內自由貿易派與經濟民族主義派的共識,而不是強力反對納瓦羅等人代表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其結果是,包括商務部、財政部、總統貿易代表在內的各方各行其是,每人關注的是自己的特定領域,卻不考慮這項政策對其他領域的影響。因此,美國的貿易政策出現了四面出擊、四面樹敵的窘境。

充滿不確定性,“美國第一”會不會變“美國孤立”?|新京報專欄

外交戰線亦面臨困境

在外交戰線上,特朗普政府面臨類似的困境,他的我行我素正在疏遠與傳統盟友的關係。如果說麥克馬斯特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期間,特朗普的外交仍中規中矩,那麼在以“鷹派中的鷹派”著稱的博爾頓繼任後,特朗普變得更加無所忌憚,更願意挑戰美國的外交禁區。

近期,特朗普決計退出伊朗核協議,招致協議其他簽署方的一致反對。令歐盟領導人惱火的是,特朗普威脅如果不追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歐盟各國企業可能受到美國的金融制裁。德國《世界報》將特朗普此舉比作向歐洲“說再見”。

此外,在白宮內部親以人士的推動下,美國一意孤行將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導致巴勒斯坦數十人在邊境衝突中喪生,引發包括英國這個“特殊夥伴”在內的盟國的反對,特朗普的“特立獨行”展露無遺。

上述案例中,特朗普看似超脫事外,實際上卻被手下牽著鼻子走,忽左忽右,傷害的是美國行政當局的誠信和國際聲譽。

特朗普本人其實目標明確,就是要履行競選承諾、在中期選舉前為共和黨爭取不錯的政績,包括就業上升、貿易赤字下降、解決外交難題,乃至為美國簽署“只贏不輸”的貿易協定。

然而,白宮那些看似對他言聽計從的顧問,卻各自推動著自己的議程:經濟民族主義者誓言以“貿易戰”實現“公平貿易”;自由貿易派卻想維護既定國際貿易體系,使美國繼續成為全球化的受益者;傳統鷹派博爾頓蔑視外交手段,認為動武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法寶;蓬佩奧則作為美國外交新任CEO,積極推動外交解決爭端。如此看來,矛盾重重、各行其是的決策團隊主導下的特朗普政策不反覆、不混亂反倒不正常。

只是不知道,這給國際社會帶來的,究竟是一出喜劇,還是一出鬧劇?

□張志新(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