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俘虜出身的名將,打通了唐朝的絲綢之路

公元678年,大唐帝國與西邊的強鄰吐蕃在今天青海大非川爆發了一場戰爭。這在當時本來是極平常的事情,吐蕃大軍俘虜了唐朝不少士兵甚至還有帶隊將軍。吐蕃贊普,年僅8歲的器弩悉弄無意間瞥了一眼俘虜隊伍。這一瞥不要緊,居然在俘虜裡發現了他的“父親”。再仔細一看,不對,不是他的父親,而是像他父親。這位像吐蕃贊普器弩悉弄父親的將軍就是唐初的名將王孝傑。

俘虜出身的名將,打通了唐朝的絲綢之路

王孝傑

關於王孝傑的早年經歷,鮮為人知。只知道他年少從軍,南征北戰,立功無數。在他被俘之前,他已經是一軍的副總管,相當於軍隊的二把手。

王孝傑被俘時,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哪知陰差陽錯,做了吐蕃贊普的“父親”,在吐蕃受到了極為優渥的待遇。他不僅出入自由,而且還學會了吐蕃話,對於吐蕃的風土人情和防務情況也瞭然於胸。

雖然如此,但王孝傑畢竟是唐人,對於大唐的忠心讓他冒著青藏高原的風雪,逃回到了唐朝。

王孝傑,這樣一個俘虜回到本國,不僅沒有受到審訊,而且還升了官,可能這就是大唐的胸襟和氣度吧。

話說武則天在位期間,大唐兵強馬壯,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決意對吐蕃用兵,收復唐朝在王孝傑兵敗被俘的那場戰役中丟失的“安西四鎮”,即龜茲(今新疆庫車)、疏勒(今新疆疏勒)、碎葉(在今巴爾喀什湖以南楚河旁)和于闐(今新疆和田)。至於主帥人選,她早想好了一個人,那就是既勇猛異常,又熟悉吐蕃的王孝傑。

俘虜出身的名將,打通了唐朝的絲綢之路

安西四鎮

王孝傑對於皇帝的任命可謂感激涕零。上次戰敗,全因主帥陣前處置失當,自己做了背鍋俠。而此次王孝傑獨掌一軍,立誓一雪上次被俘之恥。

王孝傑不僅作戰經驗豐富,而且熟悉吐蕃的戰法。他與普通士兵一樣,在茫茫戈壁,裹足徒步行軍。士兵們感佩,都願意為他效死力。

在新疆這個地方,大唐和吐蕃都是勞師遠征,雙方機會均等。不過大唐方面多了一個知己知彼的王孝傑,因此勝利的天平傾向了大唐一方。

如同往日一樣,王孝傑衝殺在前,跟著他後面的是同樣英勇的唐軍。大非川又一次血流成河,不過這次流得大多數是吐蕃軍隊的血。據記載僅戰死的吐蕃士兵就有一萬多人,傷者不計其數。

王孝傑終於一雪前恥,他乘勢收復了安西四鎮。武則天聽說王孝傑取得大捷的消息後,十分欣慰。她對人說:想當初,太宗在位期間,大唐的西部疆土便是安西四鎮,後來由於前方將領處置失當,才使四鎮被吐蕃人侵奪,現在四鎮重歸大唐,全是王孝傑的功勞。

俘虜出身的名將,打通了唐朝的絲綢之路

大非川之戰

安西四鎮歸入大唐之後,又在王孝傑的堅持下,常年駐守幾萬唐軍,因此中斷了的絲綢之路,又一次繁忙起來。

經此一役,王孝傑功拜左衛大將軍。然而前線戰事變化多端,王孝傑常年征戰在外,難免疏漏。這位久經沙場的名將,最終在平定契丹人叛亂時,孤軍深入敵境,因寡不敵眾而墜入深谷,為國捐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