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唐努烏梁海的前世今生

說說唐努烏梁海,這也是很多國人心頭永遠的痛。

1727年,清朝政府在隆科多親測邊界後,與沙俄簽訂了《布連斯奇界約》,劃定了中俄西北國界,其實也就是唐努烏梁海北部地區的界限。

唐努烏梁海的前世今生

我們看到綠線以北的地區,就是清朝時期的唐努烏梁海地區,隸屬烏里雅蘇臺城定邊左副將軍管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中,沙俄先後通過《中俄北京條約》(1960)、《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964)、《烏里雅蘇臺界約》(1969)、《科布多界約》(1969)這四個條約,把唐努烏梁海的西北部、西部先後蠶食,割去大片國土。即便如此,唐努烏梁海盆地地區依然沒丟,依然是清政府把持。沙俄無法割佔,便通過大量非法移民的方式進駐,盜採礦產、興辦工商。

清帝遜位,民國肇創,外蒙古地區被沙俄唆使獨立,這一獨立,使得唐努烏梁海地區成為中國飛地,切斷了該地區與中國內地的聯繫。1912年2月,唐努烏梁海也無法獨善其身,有三個旗也被沙俄挑唆“獨立”,但其中兩個旗最後沒有倒向沙俄,反而在亂世中倒向了外蒙哲布尊丹巴活佛的陣營。

唐努烏梁海的前世今生

沙俄沒有聽任這種現狀發生,加緊了對該地區的移民步伐,幾年後完成了對唐努烏梁海地區的實際控制,克穆齊克旗總管派人遠赴中國,請求支援,1917年,北洋政府在此處設置佐理專員,與沙俄展開當面交鋒,此時十月革命爆發,俄國陷入內戰,內戰也波及到了唐努烏梁海地區,眼看形勢危急,北洋政府根據烏里雅蘇臺佐理專員陳毅的建議,決定使用武力來收復唐努烏梁海地區。

1918年底,北洋政府兵分兩路,開戰收復唐努烏梁海的軍事行動,1919年,在艱苦的對陣中,戰勝了白俄軍,成功收復了唐努烏梁海,之後蘇俄軍隊也在該地區建立了軍事存在,對該地區虎視眈眈。

幾乎與收復唐努烏梁海的同時,徐樹錚也完成了對外蒙的收復,可惜好景不長,一年後徐樹錚被政府調走,外蒙很快得而復失,1921年2月,白俄軍恩琴軍團趕走中國軍隊,佔領庫倫。之後,蒙古在蘇俄支持下,成立了人民黨,他們聯合蘇俄軍與白俄軍和中國軍隊開始混戰,蒙古成立的新政權自然又被蘇俄挑唆“獨立”,這一下,唐努烏梁海又成了飛地。

唐努烏梁海的前世今生

插播一句憤言,同樣是內戰,俄國人在內戰中搶邊界地盤,中國人卻不斷的丟邊界地盤,此中深意,值得求索。

唐努烏梁海地區經歷的一幕與外蒙如出一轍,蘇俄軍趕走白俄軍的同時,也清除了中國的軍事存在,在1921年8月13日扶植唐努烏梁海地區宣佈“獨立”,此時的外蒙古人,同是傀儡政權的他們自然沒有權力表達對唐努烏梁海傀儡政權“獨立”的不滿,不過幾年,蘇俄和外蒙先後與新生的唐努烏梁海政權“唐努圖瓦共和國”(後改稱圖瓦)簽訂條約,互相承認。

二戰結束之前的1944年,“圖瓦人民共和國”“懇請”蘇俄接納他們成為其一員,蘇俄笑納,中國駐蘇大使傅秉常在調查唐努烏梁海成為蘇俄第299號選區一事三年後的1948年,對蘇俄提出嚴重抗議,指出唐努烏梁海地區是中國神聖領土,但蘇俄未加理睬。

唐努烏梁海的前世今生

蘇聯解體之後,此地改稱共和國,改屬俄聯邦管轄。

落花流水,春去不回。

唐努烏梁海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