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2018年豬價真的會很慘烈嗎?

彭林靈


對於2018年的豬價,是不是很慘烈?我個人持否定意見,且聽我慢慢道來,如有不對之處,還望指正。

現在2018年的第一季度即將過去,豬價依然是“青青草原一片綠”。有人說2018年的豬價都要趕上13 14年了,不好意思,13 14年的行情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好像最低點是5.2元/斤,還沒到今年的東北地區4塊幾,而且看著趨勢還有破4的可能!

下面我將貼上幾張圖,我們一起看一下13年-17年的豬價走勢。

2013年-2017年生豬存欄和出欄統計

2013年-2017年能繁母豬存欄數據

2015年-2017年外三豬價走勢

通過以上三張圖,我們可以看出來幾點:①能繁母豬數量是呈下跌趨勢的;②第二三季度生豬存欄和生豬出欄基本持平,但是從第三季度開始,生豬出欄>生豬存欄;③外三元豬價從第三季度,也就是7 8月份開始,會上漲,不論是哪一年,這好像有道理,但是好像又沒道理。

現階段的豬價下跌,可能還會延續半個月,也可能1個月或者2個月,但是不會一直跌下的。在豬價下跌的同時,養豬人肯定也會採取措施,去產能化,淘汰能力差的母豬,還有那些投機跟風的,你也早點走吧,別霍霍生豬市場了。在一個就是大型豬企,估計也會捨棄部分豬舍,因為實在是賠不起。

在此,我僅個人預見:在接下來的清明時節,豬價上漲的可能性較小,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消費豬肉市場;五一可能會稍微回暖,為後市提前做準備;等到了炎炎夏日,估計就是豬價反攻之日了!預計在7 8月份。

同時我再多嘴說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養豬人別太頭鐵了,該舍舍,該留留,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豬價先鋒



2018年已經過了四分之一還要多,剛剛過去的3月對於養豬人來說可以說是殘酷,豬價從7.6元/斤開始跳水,最後跌至5.1元/斤附近才穩住,跌幅達到2.5元/斤,短時間內從盈利近200元迅速變成虧損200多元。

題主問2018年豬價真的會很慘烈嗎?難道你認為二三月份豬價的走勢還不夠慘烈?後面的幾個月豬價會全面跌破5元/斤?如果是這樣,我認為你過於悲觀了,在我看來,1月份會是2018年平均豬價最高的一個月,3月份會是平均豬價最低的一個月。

當然,也有可能是題主認為後面的三個季度豬價會振盪上行,全年下來豬價最好是能有微利,打平或者微虧也能接受。如果是這樣,我認為你過於樂觀了,之前養豬人賺錢有32個月,如今賠錢才第3個月,行情不會在短期內反轉的,至少2018年沒有機會。

總之,養豬人現在不用和行情較勁,沒有人能左右的了行情。養豬人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放棄一切幻想,調整豬群結構,提升養豬效率。當然,如果你的保本點過高,比如在6.5元/斤以上,建議你退出市場。

希望上述分析,能對你有所幫助。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畜牧大集網


今年過完年之後,生豬價格連續下跌,有些地區都已經跌破5元大關了,東北地區已經跌到2014年4月份以來最低的價格了,不過最近下跌的趨勢已經已經有所放緩,下跌的價格現在差不多也是最低了,估計再跌也跌不到哪裡去了,不過市場行情低迷,養殖戶們估計心裡可能開始有些慌了。



生豬價格其實不怕它跌,就怕跌的沒有盡頭,養殖戶們不知道跌的什麼時候是個頭,心裡難免著急,而且現在一些屠宰場一直壓價,採購的量也不大,所以現在市場成交的量一般。



生豬價格的持續走低,讓各地養殖戶已經出現了虧損的局面,豬飼料的價格有一直走高,養殖戶已經有些力不從心,而且部分養殖戶已經出現牴觸情緒。



不過養殖戶的牴觸情緒也改變不了什麼,供求關係不變生豬的價格優勢變化也不會太大,豬價的漲跌變換還是要靠市場行情來慢慢調節的,現在終端消費人群整體變現不佳,屠宰場企業收購的數量有限,而且還在持續壓價,能夠止住跌價而價格上漲的可能性不大,預計近期價格可能會比較穩定,屠宰場漲價空間不大,養殖戶要做好心裡準備?


記錄者強子


題主的這個問題,應該把“嗎?”去掉,改成“2018年豬價真的很慘烈”,今年豬價從2018年1月開始,從7.3元/斤左右跌到現在5.3元/斤左右,最低時曾經到了4.4元/斤,當時很多都以為豬價會破“4”,這階段經歷了什麼只有參與其中的養豬人所知道,其中的辛酸苦辣又有誰真的明白?

豬價短短的兩三個月內,跌去了30%左右,養豬利潤也從賺200元/頭到現在賠了200元/頭,別忘了這是養殖戶四五個月的辛苦努力,到頭不僅不賺錢還得賠進去不少,現在你知道2018年的豬價到底慘不慘烈了吧?

很多人只看到了2016-2017年養豬賺錢,但是養豬賠錢的時候你見過嗎?俗話說“家有萬貫家財,帶毛的不算”,前幾年的養豬走勢幾乎是“賺一年、平一年、賠一年”,2016年-2017年養豬賺錢也是因為2013-2014年養豬賠錢賠的太厲害。導致很多的養殖戶選擇退出,市場上生豬產能供應不足,引起的豬價上漲,同時由於環保政策的影響,人為的延長豬週期的走勢,延緩了生豬產能的恢復,最終導致了生豬養殖的“黃金年”、“銀豬年”的產生,然而這一切到2018年1月份戛然而止,由於大家都看到了養豬賺錢而且利潤豐厚,很多不養豬的散養戶也開始跟風養豬,同時由於環保拆遷禁養,許多農牧企業開始跑馬圈地紛紛進軍養豬業,共同導致此次的豬價下跌。

2018年豬價下跌不是緩慢的下跌,而是直線暴跌,這在歷次的豬週期走勢中都是罕見的。南方暴雪導致生豬調運困難,養殖戶對春節生豬行情過分看好,屠企抓住養殖戶“賣跌不賣漲”的心態壓價收購,進口豬肉的猛增,最終形成價格踩踏效應,導致豬價一跌再跌,甚至最低時到達近10年來的低點,所以說迄今為止,2018年養豬行情真的很慘烈,慘烈·····

如果您也覺得答主回答有道理,別忘了點贊和關注啊!


微養殖


今年豬價持續下跌,並創出近年來的歷史新低,讓廣大養豬養殖戶真實地坐了一回“過山車”,一地雞毛後,豬價今後的行情該如何,是廣大養殖戶最關心的問題。那麼,2018年豬價真的會很慘烈嗎?筆者認為,其實不然,正所謂不破不立,豬價真正破位運行後,將會迎來新的機會。

一、目前豬價創出2012年以來的歷史新低,已經有探底企穩的跡象。按照5元/斤的價格,養殖戶每頭豬出欄都要虧二百多元錢,價格已經到了跌無可跌的局面。民以食為天,豬肉作為百姓日常主要肉食之一,需求量無須置疑,每一個行業都有其一定的規律,不可能無休止的下跌。

二、大浪淘沙,在這場豬價“過山車”的行情中,大養殖戶會通過控制規模,減少養豬數量等措施應對這場寒潮。部分散戶因扛不住虧損選擇退場,生豬存量也會減少。這使得生豬存欄量逐步下降,使供需關係趨於平衡,緩解價格下跌壓力。

三、中美貿易之戰,中國提高了對美進口豬關稅25%,抑制了中國豬肉企業對進口豬的需求,有利於中國豬價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