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銀行理財不再保本保息,我們該如何投資理財?

白船


雖然銀行、券商理財產品都要求打破剛兌的,保本保息不會再被宣傳,對於我們保守投資者,市場上還是存在幾種真正保本保息理財產品,供參考。

銀行定期存款

銀行定期存款由銀行信用背書,基本上無風險。即使銀行破產,根據《存款保險條例》,50萬以內定期存款,無任何風險。

自從存款利率上浮上限已經解除,很多銀行主動上浮了定期存款利率,據我所知,有幾家地方性銀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高達5.5%。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

國債,由國家信用背書,無任何風險,4月10日發行的三年國債收益率3.8%,五年期國債收益率4.17%。



貨幣基金,各類"寶寶"們

貨幣基金,說白了就是收集更多資金去"團購"銀行定期存款、銀行拆借、國債等,更多資金議價能力強,獲得更高的利率,可以說是保本,收益波動較小,年化收益4%左右。



銀行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由基礎存款(保證本金+最低保障的利率)+金融衍生品(高出基礎利率部分的利率投資衍生品)組成。

因此結構性存款本金和最低利率是有保證,本金無風險,利息看衍生品的收益情況。

對於保守投資者,保本理財還是有的,但是對於想獲得高收益者,保本保息原來也不在他們考慮範圍,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


足鈀


銀行理財產品原來也沒有保本保息的,大家不是照常買嗎,怎麼打破剛性兌付後,銀行理財產品就不能買了嗎?

原來沒打破剛性兌付之前,我都是買不保本保息的,因為利率高啊,一次風險也沒出過。打破剛性兌付後,銀行的理財產品還是那些產品,可能在出臺理財產品之前,理財師會更好的設計每款產品,會使每款理財產品風險更小。因為一但有一款理財產品一但出現風險,客戶的資金受到損失,銀行的名也會譽掃地。


銀行向來都把信譽看的比什麼都重要,他不會拿客戶的資金去冒險,也不會拿自己的信譽去堵住。所以客戶朋友們,以前怎麼理財的現在還怎麼理財,不能因為銀行不保本保息了就不理財了吧!只是在理財時,不要把資金放到一種理財產品上,學會分散風險,就是人們常說的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有必要你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可以不在一家銀行,多選幾家銀行理財,雖然麻煩一些,但風險分散了。使你的資金多了到保險。

這是我的建議,不知對否,請大家參考。

請大家關注金融929,帶大家一起遨遊銀行的內部經營管理和經驗體會。


李說事


富貴險中求,這也是很多人翻身致富的重要原因,就如一窮二白時借錢創業一樣。

理財雖說很多時候也是這個道理,但是理財失敗的概率同樣不低於創業失敗的概率。所以,理財一定要在風險和收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說起理財不得不說起兩個案例,e租寶和錢寶網。

兩者都是以高收益吸引儲戶,最終都是轟然崩潰。

入局早,見好就收的人,能夠獲得遠高於銀行的收益。甚至於後者還有人數十萬元投入滾動成數百萬元,收益率相當驚人,但是絕大多數人最後血本無歸。

前不久我曾經說過,多數P2P平臺都是龐氏騙局。

結果很多人不服氣,卻不去認真思考分析。一個行業,巔峰時4000多家平臺,現在已經跑路了3000多家,還不算其他原因轉型或關閉的。超過70%的跑路率,說多數是龐氏騙局難道有問題嗎?

對於不同的人,理財的選擇會有不同,核心就是看個人收入以及對風險的承受能力。

購買理財產品,往往都會有風險提示,銀行的理財產品還會有風險級別。

一般來說,5%以內的收益率相對安全,而超過5%後,每增加1%的收益率,風險至少增加10%。

假如對風險承受能力高,換句話說就是不怕虧本,那麼可以適當配置保險、P2P、基金、股票、外匯、黃金、房產。

對於普通人來說,保本更重要,在這個前提下追求較高的收益。

可以選擇國債、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同時,貨幣基金也可以作為不錯的選擇,相對與股票基金來說風險低很多,虧本的概率很低。4%左右的年收益率,已經比普通存款好多了。

要知道現在還有數萬億的銀行存款還是以活期的形式存在,假如換一種存法,比如放到寶寶類貨幣基金裡面,一年可是數千億的利息收入。而龐大的活期存款,實際是每年都給銀行白送了比數千億還要多的利潤。


財智成功


確實,當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發佈以後,未來的理財產品都不再保本,自然也包括銀行理財。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何未來理財不再保本保息,剛性兌付。

“剛性兌付”一直以來就是整個行業以及監管的痛點,雖然它的確讓我們普通小老百姓獲得一點擁有確定收益的安心,但從本質上來看,它抬高了整個社會的“無風險利率”,影響了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並且導致資金進入實體經濟被抑制,使得整個風險在金融系統中不斷累積,給整個金融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隱患。

因此打破剛兌,讓資管理財行業迴歸"受人之託、代人理財”正確的投資軌道,讓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讓我們普通小老百姓享受到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紅利,這是整個行業轉型的關鍵。

所以,規則、制度透明,投資者對風險瞭解、匹配,這些無疑都是資管理財的重中之重。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買者也必須自己去學習有關投資理財方面的相關知識,瞭解自己的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去投資“適合”自己的產品,並且充分了解產品的風險或潛在的風險。

至於我們應當如何理財,大家就需要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產品,比如從流動性、收益性、安全性和起投金額等眾多方面進行選擇。

1.流動性

比如貨幣基金,它就是流動性很強的一類開放式基金,投資標的主要是債券、央行回購、票據這種風險極低短期金融品種。具有高流動性、低風險、穩定收益的特點。大家可以隨時申購、贖回,具備非常好的便利性,較為適合對資金流動性有需求的個人購買。

而類似國債就不同了,因為國債的投資期限是固定的,不能提前支取,因此它的流動性較差。但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2. 安全性

拿結構性存款來說,因為它並不是普通存款,它的投資會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與普通存款一樣,運用在低風險、低收益的產品上,以獲得穩定收益保證產品本金相對安全;另一部分就要投資到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中,以獲得產品更多的收益。簡單來說就是收益並不固定,有損失的風險。

而現金管理類產品在如今市場較受大家歡迎,因為它屬於銀行產品,安全性能得到相應保障,這類產品受銀行存款條例保護,若出現損失,同一家銀行50萬以內,100%賠付,因此非常適合大眾投資。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起投金額,也有選擇區別,比如0.01元、1元、50元、100元、1000元、1萬元、20萬元、100萬元的起投的不同金額需求;還有收益的不同,想必大家都知道高收益對應高風險,低風險對應低收益,像股票這類高收益的產品,風險也是有目共睹的。畢竟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不足,大家只需要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即可。


度小滿金融


該怎麼理財還怎麼理財,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對付不是一家銀行的行為,而是央行規定,所以不論你去那家銀行也買不到可以為你的理財兜底的產品了,沒有選擇的情況下,當然是該怎麼辦還怎麼辦了。



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對付也不一定就是壞事,銀行理財產品也是理財產品,是理財產品就應該承擔風險,這是所有理財產品的特點,更是投資的特點。



用戶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接受這樣的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理財產品風險再高也不會高太多,與股市比起來就是毛毛雨,通過低成本教育用戶,可以讓用戶在高風險投資上更謹慎,也更容易接受風險自擔的道理。


逸然決然


我認為,投資理財先要解決思路問題,因為產品是固定的,但每個人是不同的。



在弄清如何投資理財之前,首先應該明確並牢記的一條,就是投資是一個有收益也有風險的事情。

為什麼提這一點,就是要強調但凡投資都會有風險,想要投資理財首先必須有承擔風險的勇氣。



從不嚴謹的角度說,現階段,無風險的收益產品只有存款(包括活期,定期),如果連1%的風險都不想擔,那隻能去存款了。

所以,得先有這種思想,才能去進行實際上的投資。

從理財的產品來說,一種產品肯定不會100%安全,如果一產品有50%的概率損失,我想大部分人不會接受的,但安全性是95%(只有5%的可能損失,或者損失的時候只損失5%)你能接受不?



舉這個例子就是要提示一下,在投資理財之前,要對自身進行評估,先要知道自己最大的承受能力,才能再去研究具體的產品。如果真的能承受較大風險,那就可以進入高風險高收益的領域,如果不能,那就只能在低風險裡尋找產品。


路漫漫吶喊


記得我是2006年初第一次在工行購買了一款打新股的理財產品,那時也沒說保本保息,也是5萬元起步,投資期限365天,預期年化收益率好象是8%,到期後獲得收益5000元,年化收益率達到了10%。正因為投資了銀行理財產品獲得了比當時三年定期儲蓄存款利息率多一倍多的收入,所以一直不間斷的都在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截止目前十多年來投資的銀行理財產品還從沒出現過虧本,收益比預期收益率更低的情況。總之投資銀行理財產品要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合理配置。


淡然1704253


對銀行來說有利有弊。利是今後銀行可以在理財產品發生虧損時聲稱由於政策規定理財並不剛性兌付,當然可以發生虧損嘍。弊是既然理財都不剛性兌付,沒有了保本理財而本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未必比其他銀行或是財富公司的高,那麼該怎麼挽留客戶呢。


對於客戶,尤其是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客戶來說,該如何取捨呢?既然購買理財會存在本金虧損的風險,該如何選擇才能實現風險最低且收益最大化呢?

其實雖然理財產品打破了剛性兌付的原則,但投資者不要害怕。銀行有其嚴密的風險控制制度,其投資標的較為穩妥。一般來說不論保本還是非保本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均能夠達到。否則新聞上該時常出現投資虧損投資者將銀行告上法庭的事件。

因而,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通過正規渠道投資即可。


knight1


這個需要適當的學習投資理財方面。資產多元配置一定是很好的辦法之一,比如低風險的貨幣基金,固定期國債。一些中低風險的指數基金,滬深300基金。中高風險的成長股和藍籌股以及創業板。總而言之按照自己的需求和目標回報率來投資理財最重要。


芝蘭科創


如果想低風險,那隻能享受確定性的低收益,比如定期存款、國債等。如果能承擔一定風險,則投資理財的空間惠變得很大。所以銀行你再保本保息其實也是提供了更大的收益空間,當然同時也將風險提高了

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力,選擇一定比例的理財。如果還年輕,那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增加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