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 出發時間/2015-09-13

  • 出行天數/1 天

  • 人物/和朋友

  • 人均費用/500RMB

前童鎮,地處浙江省寧海縣西南,面積68平方公里,人口2.6萬,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地理環境獨特的江南古鎮,先後被命名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和浙江省旅遊城鎮。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概況

位於寧海縣城西南14千米處,是浙東地區保存至今的一座最 具儒家文化古韻的小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 。當地童氏自南宋紹定年間在此定居後就勤耕好學。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明初,童伯禮兩次禮聘方孝孺講學於石鏡精舍,共同奠定了詩禮名家的基礎。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自此,遵循引水植樹優化環境、耕讀敦睦、訓育後人的美德,歷代人才輩出,形成了“小橋流水遍庭戶,卵巷古院藏藝文”的古文化風範。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交通安排

我是從寧波坐車至寧海客運站再轉車至前童古鎮的,雖然說是比較麻煩,但為了前童也是願意的。前童古鎮門票40元

交通:從寧波汽車南站乘中巴到寧海總站後(車票27元,車程1.5小時),乘102路公交車或打的(起步價)到南站(寧海報社站下),轉乘到前童的中巴,4:52~17:45每10分鐘一班,車票4元,車程25分鐘左右。

前童古鎮風光

前童古鎮

,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時期的民居原版

是一幅古韻濃重

活色生色的鄉村畫

一段美輪美奐的江南 絲竹調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走進那裡

家家有雕樑

戶戶有活水

八卦水系

流水嘩嘩

碧水幽幽

流遍家家戶戶

不似水鄉

勝似水鄉

是欣賞浙東民俗文化的好去處。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走在古鎮的卵石小徑上

路邊是幽碧的流水

身旁是青磚墨瓦

那種古樸的味道越來越濃

讓人不由沉靜下來。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小橋流水

粉牆黛瓦

卵石小徑

構成了古鎮的神韻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此刻,你一定很想成為峨冠博帶的士人,抑或是裙衩飄揚的浣女,或者更想成為隱田園的隱士。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走進前童的卵石小徑

路邊是幽碧的流水

身旁是青磚墨瓦

鏤棹雕欞

腳下是嵌圖道地(天井)

如若在謠雨霏霏的春日

更顯出其曾經滄海的古樸與肅殺

也更能體味出古鎮的纖麗和清幽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始建於宋末,盛於時清,至今仍保存有1300多間各式古建民居。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登鹿山頂,看前童全景

到前童

最好先去登鹿山頂

那兒可以俯瞰前童全貌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鹿山不高

因形似臥鹿而得名

當地則視為吉祥神山

世世代代嚴加守護。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前童古鎮,它那滄桑、憔悴的美麗,是最完美的寧靜

一趟前童

迴歸一趟寧靜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