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 出发时间/2015-09-13

  • 出行天数/1 天

  • 人物/和朋友

  • 人均费用/500RMB

前童镇,地处浙江省宁海县西南,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2.6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和浙江省旅游城镇。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概况

位于宁海县城西南14千米处,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 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当地童氏自南宋绍定年间在此定居后就勤耕好学。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明初,童伯礼两次礼聘方孝孺讲学于石镜精舍,共同奠定了诗礼名家的基础。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自此,遵循引水植树优化环境、耕读敦睦、训育后人的美德,历代人才辈出,形成了“小桥流水遍庭户,卵巷古院藏艺文”的古文化风范。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交通安排

我是从宁波坐车至宁海客运站再转车至前童古镇的,虽然说是比较麻烦,但为了前童也是愿意的。前童古镇门票40元

交通:从宁波汽车南站乘中巴到宁海总站后(车票27元,车程1.5小时),乘102路公交车或打的(起步价)到南站(宁海报社站下),转乘到前童的中巴,4:52~17:45每10分钟一班,车票4元,车程25分钟左右。

前童古镇风光

前童古镇

,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时期的民居原版

是一幅古韵浓重

活色生色的乡村画

一段美轮美奂的江南 丝竹调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走进那里

家家有雕梁

户户有活水

八卦水系

流水哗哗

碧水幽幽

流遍家家户户

不似水乡

胜似水乡

是欣赏浙东民俗文化的好去处。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走在古镇的卵石小径上

路边是幽碧的流水

身旁是青砖墨瓦

那种古朴的味道越来越浓

让人不由沉静下来。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小桥流水

粉墙黛瓦

卵石小径

构成了古镇的神韵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此刻,你一定很想成为峨冠博带的士人,抑或是裙衩飘扬的浣女,或者更想成为隐田园的隐士。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走进前童的卵石小径

路边是幽碧的流水

身旁是青砖墨瓦

镂棹雕棂

脚下是嵌图道地(天井)

如若在谣雨霏霏的春日

更显出其曾经沧海的古朴与肃杀

也更能体味出古镇的纤丽和清幽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始建于宋末,盛于时清,至今仍保存有1300多间各式古建民居。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登鹿山顶,看前童全景

到前童

最好先去登鹿山顶

那儿可以俯瞰前童全貌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鹿山不高

因形似卧鹿而得名

当地则视为吉祥神山

世世代代严加守护。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前童古镇,它那沧桑、憔悴的美丽,是最完美的宁静

一趟前童

回归一趟宁静的心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