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東南亞的國家如何看待二戰時期的日本?

sbwsw


這個要區分不同的情況,二戰中,日本從朝鮮打到了東南亞,這裡面,有被完全殖民的,比如朝鮮,有打了一半,打不動又退不出的,比如中國,有直接跟對方合作的,比如泰國。還有扶持反政府武裝的,比如緬甸,還有全面侵略的,比如菲律賓。還有進行了一些轟炸的,比如澳大利亞。

先說二戰結束後,各國對日本的態度。

大部分的國家,只有兩個字:賠錢。

像菲律賓就索賠八十億,因為日本人在菲律賓搞了大屠殺的,二戰時,菲律賓是美國人的大本營嘛。

日本人當然賠不起,賠不起就殺人,菲律賓直接處決十餘名日本戰犯,最後日本不得不賠了5.5億美元。

還有泰國。原本泰國是投降日本,而且加入了軸心國。是軸心國集團成員之一。

但二戰快結束時,突然反水,然後也要求日本賠錢,最後也拿到了百來億的日元。

現在去泰國旅遊,地陪都會很自豪的說,自己是東南亞唯一沒有被侵略殖民的國家。這個東西就不必說了,真細究起來,還是軸子國呢。不被日本侵略,那就是跟日本一夥啊。

像緬甸,印尼這些,都跟日本要賠款,美國出面,要求大家免除,一些大國英國中國什麼的免了,這些小國可不客氣。

這是要錢的,還有要命的。

二戰後,對日本清算要求最嚴厲的是澳大利亞。

二戰中,日本轟炸了澳大利亞的港口,還俘虜了十萬澳軍,這些士兵最後基本全虐死了。

兩國之間就結下了死仇。二戰時,澳大利亞曾經消滅了日本一個二十萬人的加強師團,要知道中國打了那麼多年,投入數百萬,從來都沒有完整的成建制的消滅過日本的一個師團。

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要求嚴懲日本戰犯,丙級的戰犯在別的國家可能沒大事,但在澳大利亞基本是死刑。甚至要求審判日本天皇。

這些是以前的老皇曆。現在怎麼樣呢?

澳大利亞不必說了,都是美國小弟,兩人已經哥倆好了。跟以前的死對手完全不一樣。澳大利亞前總理阿伯特甚至說:雖然我們對日本軍隊的所作所為完全不認同,但對日本人在戰爭中的技能以及完成使命的榮譽感相當欽佩。

這個就太誇張了,這是說日軍殺澳大利亞人殺得很對,是完成了使命?

曾經有個調查,對日本二戰罪行,大部分國家選擇了忘記。

像菲律賓,印尼當年遭受日本屠殺的國家,也基本健忘了,而曾經跟日本有過合作的泰國跟緬甸,更是選擇了原諒就好啦。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一句話就可以解釋:小國只有外交,沒有立場。


腦洞歷史觀


針對二戰時期日本戰爭責任的問題,目前情緒最為激烈的應該是韓半島、中國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這些地區或是受過日本數十年的殖民統治、或是和日本經歷了長期的武裝鬥爭,內心深處的反日情緒和歷史記憶都非常深刻和負面。尤其隨著當前日本右傾化發展、和所謂美化戰爭的“大東亞戰爭肯定論”的出現,對日本的態度進一步向消極和負面的方向發展。但和上面幾個地區相比,作為太平洋戰爭主戰場的東南亞地區,似乎對日本的情緒就沒有那麼負面,甚至還很有好感。

一種解釋是說日本陸軍和海軍的“性格”和處事方式有所不同,陸軍在韓半島、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段都非常極端和兇殘,這致使二戰結束70年後,各方依然無法原諒日本陸軍的所作所為。而海軍的行事方式似乎有所剋制,並沒有向陸軍那樣,給被統治地區留下太深刻的負面記憶。

另一種解釋主要關於日本“大東亞戰爭”的目的到底為何?我讀過幾本日本人寫的“東南亞史”,在他們看來,東南亞人民長期以來受到歐美勢力的殖民和壓迫,日本在40年代初大舉進入東南亞,主要目的就是幫助東南亞人民實現解放,由亞洲人自己主導亞洲的未來。你可以認為這是一種日本的宣傳話語,不過在當時確實得到了為數不少的東南亞人民的支持。但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本的戰時經濟在東南亞開始運作,日本就如同之前的歐美殖民者一樣,運用強權和日軍發行的貨幣,大舉搜掠戰爭物資,導致大幅度的物價上升和民生受損。隨著1943年之後日軍的頹勢越發明顯,東南亞的反日自主運動也開始活躍起來。而且,不要忽略的是,東南亞的泰國、法屬印支(今越南)在二戰期間維持了良好的軍事合作,建立了實質上的軍事同盟關係。而臺灣地區的許多士兵,也加入了太平洋戰爭的作戰中,臺灣銀行也在對東南亞的經濟殖民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但是,這個時間持續的非常短,很快太平洋戰爭結束,日本戰敗,開始進入冷戰的時代。由於美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和美日同盟的建立,日本開始強化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並在經濟領域大幅強化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形成了以日本為主導的亞洲經濟發展模式,並形成了日本在東南亞國家的良好形象。時至今日,很多東南亞國家最有好感的國家還是日本、接受外資的最大來源國還是日本,這種傳統友誼還是比較深厚,而短暫的二戰時期的“衝擊”也就顯得不那麼突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