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廣州在吸引人口流入方面有哪些優勢?

曹鐵錘


日前,廣州統計局發佈2017年的人口數據,廣州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17年末廣州常住人口1449.84萬人,比2016年末增加了45.49萬人。而事實上,近三年,廣州常住人口增量保持較快增長,分別達到42.06萬人、54.24萬人、45.49萬人。

人口增長背後的密碼是什麼?有關專家表示,人口持續“用腳投票”體現了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廣州的發展潛力依舊備受看好。未來城市競爭是人口的競爭,特別是在服務業比重逐漸擴大的背景下,人口增加,一方面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擴大消費;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可以預期,產業發展機會和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將與人口、人才增長形成良性互動。

珠三角放寬入戶門檻

廣州戶籍人口去年增長超過27萬人

常住人口增長背後有著哪些推動力?戶籍人口數據能說明另一些特點。

2017年末,廣州市戶籍人口達到897.87萬人,比2016年末870.49萬人增加27.38萬人,佔常住人口增量的六成,戶籍機械增長(遷入減遷出)人口13.35萬人,戶籍自然增長人口14.01萬人,人口落戶呈現良好的態勢。

有專家指出,事實上,大城市的常住人口已經代表了人們“用腳投票”的結果。但戶籍政策更能釋放一種信號:城市有沒有提供真正讓人留下並享受均等服務的可能性。這也關係到,常住人口能否變得更加穩定。

今年開春,珠三角各地先後取消積分入戶並降低戶籍准入門檻。2月2日,《東莞市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實施方案》獲審議通過,東莞市將取消積分制入戶,實施“兩個五年”入戶條件;1月19日,《中山市流動人員申請積分制管理須知(2018年度)》公佈,與往年不同,這次積分制受理不再包括入戶。這也意味著中山施行8年來的積分入戶管理退出歷史舞臺,當日,距離珠海取消積分入戶政策正好一週年。

早在今年1月份,廣州就印發《廣州市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實施方案》,將進一步放寬落戶渠道和落戶年齡要求,吸引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技能人才、留學生等不同層次人才在廣州落戶。同時提出,今後廣州將取消農業、非農業戶口的性質劃分,統一登記為廣州市居民戶口,實現戶籍“一元化”的變化發展要求,並取消了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遷入前置條件。《方案》特別指出,廣州將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積極有序推進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

記者梳理發現,針對來穗人口逐年增多的趨勢,積分入戶制度近年來也不斷地進行調整,適當放寬。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廣州外來人口數目為362.92萬人,2015年為495.92萬人,2016年為534萬人,人口數目逐年增長。而相應地,廣州的積分入戶指標也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14年的指標為3000個,2015年的指標為4500個,2016年增長至6000個,而2017年與2016年持平。

跟2016年相比,2017年積分入戶條件由6個縮減至5個,即不再將符合計生政策作為入戶前置條件。事實上,早在2016年,為激勵來穗人員安居樂業,《廣州市積分制入戶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和細則就在2014年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

其中,將原來按繳納“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時間長短進行排名,修訂為按繳納“醫療保險”和持“居住證”時間長短進行排名。廣州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表示,此項修訂是以更科學更合理的規則為在廣州長期作出貢獻的來穗務工人員入戶暢通渠道,激勵來穗人員真正在廣州“安居”“樂業”。

在胡剛看來,從戶籍人口增長及鼓勵落戶政策出臺可窺見,入戶門檻的放寬一定程度刺激人口的增長。人們願意到廣州入戶、落地生根,說明對這座城市的認同感和幸福感不斷提高。

增長背後的產城人互動

公共服務提質吸引人口流入

人力人才資源是創新發展的最大“富礦”。

胡剛認為,人口和人才向一線城市、省會城市靠攏的趨勢越發明顯。城市經濟活力的彰顯,不僅在於能夠給不同層次的人創造發展機會,還在於能夠為人口和人才提供足夠的公共服務。“綜合實力均衡的廣州,成為很多人就業、創業、投資、生活的重要選擇。”

湖北人張健存1985年出國,博士畢業之後,他成為了第一批在硅谷工作的留學生。2005年,他回國到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開展新藥研究,至今在廣州落地生根已有12年。“廣州是我最後一份工作的地方。”他說,這裡吸引他的是華南最優的學術研究條件以及科技、產業發展的環境配套。

廣州市商務委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富士康第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思科智慧城、國新央企運營投資基金等百億級大項目先後落戶落地。樂金顯示、廣汽豐田、百濟神州等394家外商投資企業增資,涉及合同外資57.5億美元,同比增長1.6倍,佔全市合同外資的42.9%。目前,在穗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累計已達297家,投資項目921個。

大項目的進駐為城市和城市的人口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而另一方面,人口的增長必然對公共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草案就提出,要按照2500萬管理服務人口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

去年以來,廣州加大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外擴趨勢越來越明顯。以白雲區為觀察座標,去年底短短一週時間內,常住人口最多的白雲區迎來了鐵一和培英兩家名校。據瞭解,白雲組建了三大教育集團,並以“外引”與“內育”方式補齊教育等優質公共服務的短板,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記者翻查2016年和2017年各區預算情況發現,外圍區域在教育、醫療領域的公共服務投入力度持平或超過了中心城區。2016年教育領域預算方面,增城區、白雲區、海珠區、番禺區、天河區、荔灣區6區預算超過20億元;而到2017年,黃埔區的教育預算支出超過了20億元大關,花都區達到19億元,白雲區和增城區更是超過了30億元。增城比白雲多5000萬元成為對教育投入最大的區域,這是該區繼2016年後,再一次在教育預算中領跑各區。

在衛生醫療領域,外圍區域同樣亮眼。2017年各區醫療預算數據顯示,增城、越秀投入超過13億元,超過10億元的分別有番禺、海珠、白雲,天河與花都超過9億元緊隨其後。其中,增城醫療預算高達13.38億元成為第一,增幅達13.87%。

“城市板塊之間並不是一味的大融合,把‘大餅’攤得越大越好。”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導趙民認為,廣州在搭建主城區、副中心、外圍城區空間網絡體系時,特別強調了軌道交通、公共交通、公共服務的連接作用。同時,這些板塊各自是獨立的個體,個體內部有產、有城、有人。

未來城市競爭是人口競爭。胡剛分析,特別是在服務業比重逐漸擴大的背景下,人口增加,一方面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擴大消費;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政府能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可以預期,產業發展機會和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將與人口、人才增長形成良性互動。


大洋網


據廣州統計局發佈的2017年人口數據顯示,2017年末廣州常住人口達1449.84萬人,比2016年末增加了45.49萬人,可以說增長速度是比較快的。而且近三年來,廣州常住人口也基本保持著這個速度,近三年增長人口數量分別是42.06萬人、54.24萬人、45.49萬人,數據可以看出,常住人口增長得比較平穩。

廣州是憑什麼能過吸引如此多的人才流入呢,有哪些優勢?個人覺得,是有多個方面的。



1.作為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北上廣深一直是很多打工者嚮往的地方,基本上,大學畢業生出來找第一份工作都是將北上廣深排在首選,廣州因此獲得很高的人才福利,這就是知名度的好處。

2.廣東是個人口大省,作為廣東省的省府,對廣東其它城市人口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有實力,基本都會希望能在省城安家。

3.廣州落戶政策的放寬,積分入戶制度不斷調整,使得大家都有落戶廣州的機會,也是廣州能持續保持人口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廣州的公共設施、教育、衛生醫療、交通等都處於國內比較領先的水平,使大家都願意在廣州落地生根,大家對廣州這座城市還是非常認可的。

4.廣州的綜合實力比較均衡,在廣州能獲得更多機會,就業、創業、投資、生活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5.大項目不斷進駐,用工需求量不斷增加,也是人口增長的一個必然結果,近年來,諸如富士康10.5代顯示器、思科智慧城等大項目的進駐,每一個都是用工需求量非常大的。

還有很多很多……

這些,都是廣州人口能持續增長的原因,也是廣州的優勢,希望廣州越來越好!


Sultan看世界


優勢很多:

1、廣州是一個包容的城市,經濟發達,可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2、廣州政府一系列的政策紅利,比如高新補貼、創業補貼等等

3、人才引進、積分入戶等政策放寬入戶條件,增加來穗人員歸屬感

4、廣州市教育、醫療等一系列基礎配套設施完善,可以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務

5、廣州是一個重視人才、重視技術、重視創新的城市

6、食在廣州,廣州擁有全國各地口味美食,來廣州一樣可以找到家鄉的味道

7、廣州的優勢還有很多,不勝枚舉。


明德商務秘書


廣州統計局發佈2017年的人口數據顯示,廣州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17年末廣州常住人口1449.84萬人。



其實,人口增長體現了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說明廣州的發展潛力依舊備受看好。

2017年,京滬的常住人口同時下降,而廣深依舊保持較快速增長。

廣州市,不同的區域呈現不一樣的人口增長特點。2017年末,從11區常住人口數據上看出,排列順序由多至少依次為,白雲、番禺、天河、海珠、增城、越秀、黃埔、花都、荔灣、南沙、從化。這與2016年末的趨勢基本一致。

2016年末常住人口數據分析,廣州各片區常住人口由多至少依次為,白雲、番禺、海珠、天河、越秀、增城、黃埔、花都、荔灣、南沙、從化。



顯然,2017年,白雲區是人口增長最多的區,增加了接近12萬的人口,緊隨其後的是番禺和天河,也呈現出良好的勢頭,其他8區也呈現1萬至4萬不等的人口增長。白雲區常住人口繼續領跑11區,並佔全市的17.7%,達到257.24萬人,但該區戶籍人口只有98.92萬人,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相差達到近160萬人,這說明白雲區依舊是廣州市外來人口集聚的重區。




百度地圖發佈的《2017年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選取了中國60個主要城市,通過大數據客觀反映城市人口吸引力和城市交通的狀況。其中在人口吸引力指數中,北上廣深繼續全國領跑,廣州吸引力位居第二,高於北京、上海。


2017年末,廣州市戶籍人口達到897.87萬人,比2016年末870.49萬人增加27.38萬人,佔常住人口增量的六成,戶籍機械增長(遷入減遷出)人口13.35萬人,戶籍自然增長人口14.01萬人,人口落戶呈現良好的態勢。

戶籍政策更能釋放一種信號:城市有沒有提供真正讓人留下並享受均等服務的可能性。這也關係到,常住人口能否變得更加穩定。



早在今年1月份,廣州就印發《廣州市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實施方案》,將進一步放寬落戶渠道和落戶年齡要求,吸引不同層次人才在廣州落戶。



針對來穗人口逐年增多的趨勢,積分入戶制度近年來也不斷地進行調整,適當放寬。

統計數據顯示,近年,廣州外來人口數目逐年增長。而相應地,廣州的積分入戶指標也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

跟2016年相比,2017年積分入戶條件由6個縮減至5個,即不再將符合計生政策作為入戶前置條件。事實上,早在2016年,為激勵來穗人員安居樂業,《廣州市積分制入戶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和細則就在2014年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



其中,按繳納“醫療保險”和持“居住證”時間長短進行排名,以更科學更合理的規則為在廣州長期作出貢獻的來穗務工人員入戶暢通渠道,激勵來穗人員真正在廣州“安居”“樂業”。

從戶籍人口增長及鼓勵落戶政策出臺可窺見,入戶門檻的放寬一定程度刺激人口的增長。人們願意到廣州入戶、落地生根,說明對這座城市的認同感和幸福感不斷提高。



城市經濟活力的彰顯,不僅在於能夠給不同層次的人創造發展機會,還在於能夠為人口和人才提供足夠的公共服務。“綜合實力均衡的廣州,成為很多人就業、創業、投資、生活的重要選擇。”

大項目的進駐為廣州市及其人口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而另一方面,人口的增長必然對公共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



去年以來,廣州加大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外擴趨勢越來越明顯。


田蘭地博


廣東經濟最發達,市場經濟最活躍,同時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我們可以先來看一組數據,2016年全國人口淨流入最高的10個城市,有4個都是廣東省的,加起來廣東大概有2000多萬都是外來人口。2016年廣東省人口是1.10億人,外來人口占了五分之一。


那為什麼人們出去打工廣東成了首選?廣東在吸引外來人口方面有哪些優勢?

1.80年代改革開放之處,國家對開放城市有特殊政策。深圳是特區城市,享有完全免稅和免上交政策,也就是說你掙到的錢完全不用上交國家財政,這一點在當時吸引了很多有膽量的下海者。

2.廣東經濟發達,各種工廠有很多,適合文化教育水平不高的打工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