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我在基层做信访|为群众敞开排忧解难之门

这是一扇为你敞开、任你诉说、帮你解忧的门,你进了,太多的埋怨和不快,被信访工作人员亲人般的倾听和规范的处理所融化,合理的诉求很快得到了解决。

那是一个春寒乍暖的早晨,一缕阳光洒进接访大厅,尽显暖意。一位年近五旬的老汉走进了街道大门,一身破旧的工作服裹在他瘦弱的身体上显得极不协调,只见他木讷的呆在大院中央,从其无助的眼神中我看出他不太清楚到底要找哪个办公室。

于是,我赶忙站起身把他喊了过来,当询问其有何事要反映时,他一时间激动地竟说不话来,只是颤抖着从上衣口袋中拿出一本特种行业操作证。我接过这本操作证书,边微笑着让他先坐下缓和一下情绪,边仔细翻阅了这本操作证书,原来这是一本建筑起重机械司机操作证,证件署名为他本人陈某某。我轻轻合上证件,见他情绪稍好了一些,就让他述说下简单诉求。原来,他前两年一直在南通建筑工地从事建筑起重司机的工作,因为妻子生病而不允许他长期在外地工作,于是他就找了本地的一个建筑工地打算干他的老本行,可是工地上的管理人员说他的操作证是南通的,政府监管部门会处罚工地的。无奈之下,他只能求助于政府了,他还告诉我,他前年为了儿子商贷买了一套房子,每月要还贷三千多,现在他不能工作就不能准时还贷,心急如焚。

我耐心地听完后,根据该证件上颁发单位的信息电话联系了相关部门,了解到该证原则上可以承认的事实,此时,老陈显得格外的安静,听着我跟相关部门的联系,他脸上终于露出了喜悦,还不时用手轻轻压一压那本有点皱曲但在他眼里又极其珍贵的证书。

这是一扇辨是非,讲事实的门,你进了,只是不允许你渗杂任何过分的要求,如果有,对不起!请把它放在门外。

秋天的小镇,满地都是被风刮落的树叶,尽显凉意。这天,一个人在传达室门口,但他沙哑但又分贝很高的声音就传进了接访大厅,我一听声音,就知道是XX社区的老李头又来了。果不其然,他依然保持那身标志性的行头。我上前询问这位信访大厅的老熟人今天又为何事时,“我要见书记,反映街道社服中心拖着不给我儿媳办理社保,达不到要求我就砸了这办公桌”,此时老李的声音仿佛又提高了几个分贝。“不急,有事先说给我听听”我有意安抚他一下亢奋的情绪。

原来老李的儿子和儿媳结婚后就将儿媳的户口迁到了本地,但是在申请社保时却被告知无法办理,这让老李很不服气,他觉得街道就应该为他的儿媳办理社保。

我听完,心里就清楚什么回事了,表情严肃地对他说:“老李,关于你反映的儿媳社保问题,我们已经按规定转街道社服中心调查,并已给你明确的答复意见,因你二儿媳登记结婚和户口迁入时间均不符合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所以没办法办理社保,你要是对街道的答复意见不满意可以到上级行政部门申请复查。”老李见我这么义正言辞,忙解释只是说说开个玩笑而已。

这是一扇树庄严、明法纪的门,你进了,说明你已经超出你的依法反映合理诉求范围,你已经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

初冬的街头,北风如期而至,行人都穿上了厚衣,尽显寒意。一名中年男人径自走进接访大厅,他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尽管他是这里常客。

他反映的问题很简单,认为拆迁补偿不合理,没有达到他想要的补偿金额,并且举报拆迁前后有人殴打恐吓他,关于他所反映的拆迁补偿不合理问题,街道信访部门已经给予他明确的书面答复,打人问题公安机关也已介入调查,但他偏偏信访不信法,妄想通过上访逼迫政府答应他的无理诉求。于是,他无视街道、村(居)对其生活等方面多次照顾和扶持,无视街道、村(居)干部对其苦口婆心的开导和劝阻,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一次又一次到北京上访,要挟地方政府解决其不合理诉求,稍不满意就去北京敏感地区周边上访。

结局是必然的,他因自己的无知和贪婪触犯了法律的底线,被当地公安机关传唤训诫谈话和相应的行政拘留处罚。

(伍佑街道社管中心 孙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